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由 太史叨叨令 發表于 人文2022-11-29
簡介這裡有點小小的瑕疵,孔明和劉備哪裡是放棄荊州,荊州也是好不容易才騙來的,當然是派了最得力的大將關羽鎮守,只是後來因為關羽的輕敵而失去,是正兒八經地被吳國被搶走的,何談一個“棄”字

扼吭拊背什麼意思

對於劉備與孔明的用兵,歷代各有高論。有意思的是,名滿天下的三蘇談到他們的用兵之道,似乎都看到了他們的最大敗著,語調出奇得一致。後人冷眼看前世,興許其中真藏有可以借鑑的道理。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蘇洵在《權書·強弱篇》裡是這樣評價孔明伐魏的。他說,當年劉邦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項羽,但他卻是先取了九江,再攻取了魏、代、趙、齊,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拿下項羽的。再往前說,當年秦國與六國的博弈,也是先取了最弱的蜀國,最後才攻取最強的楚國。依此來看,孔明當年出兵,就直接找魏國開戰,這是蜀國自取其亡的敗著。原文為:“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與魏氏角,其亡宜也。”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又說到,“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荊州取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說的是看到當年諸葛亮放棄荊州而去取西蜀,就知道他們成不了一統天下的大事了。這裡有點小小的瑕疵,孔明和劉備哪裡是放棄荊州,荊州也是好不容易才騙來的,當然是派了最得力的大將關羽鎮守,只是後來因為關羽的輕敵而失去,是正兒八經地被吳國被搶走的,何談一個“棄”字?何況,僅有荊州之地就可以了嗎?取西蜀天府之國以為大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個人認為,孔明仍然是上上策。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說到取西蜀,蘇東坡是贊同他老爸的主張的。他也認為劉備和孔明採取的詐力,跟秦國當年沒什麼兩樣,不是仁者所為。“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劉備和孔明在荊州劉表死後,孔明曾經想殺其子而奪其兵,劉備沒有下決心幹。而後來,劉璋好心好意請他們到蜀,沒幾個月,他們就“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這事幹得極其奸詐,所以蘇東坡很不客氣地說:“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這跟陰毒的曹操根本沒什麼兩樣吧?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所以後來諸葛亮幾次出兵伐魏,長驅東向,“而欲天下響應,蓋亦難矣。”以興復漢室為名伐取曹魏,雖然諸葛亮鞠躬盡瘁,但終是難奏其功。所以,後人也哀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意這裡就有了矛盾。三國鼎立之後,按蘇洵和蘇東坡的意思是不應該直接伐魏,難道應該先取吳國?事實上是關羽失了荊州之後,劉備曾經起傾國之力討伐吳國,結果夷陵之戰差點把家底全打光了。如果再繼續跟吳國耗到底,拼個兩敗俱傷,那坐在岸上的曹魏不是笑納了漁翁之利嗎?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蘇轍也贊同父兄的意見。他認為,劉備棄荊州而入蜀,則非其地,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紛之衝,則非其將。意思是論治國,孔明當然是不二人選,但是用其為主將攻伐,似乎不是其所長。這跟陳壽所說的“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是一個意思,但是試問,蜀國的諸將當中,除了諸葛亮,誰還有如此經略一方的才能呢?

孔明和劉備的最大敗著,蘇東坡父子三人批得很尖銳

三蘇都是大文學家,這沒說的,但是否具有治國安邦的才能,是合格的政治家兼軍事家,那還很難說。文人胸懷,畢竟少有厚黑的手腕。而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崇尚仁義,劉備和孔明可能連荊州也混不下去,或者繼續流浪,或者很快就被曹操和孫權等人收拾得屍骨無存了。

推薦文章

  • 寶山區共享停車位緩解周邊居民區“停車難”問題

    現在,華能城市花園等幾個小區的居民憑藉200元的包月費,就能在寶龍廣場的共享停車位上停車過夜了...

  • 在南方,少了粽子不過年

    包的時候先在手心裡鋪上冬葉,窩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塊豬肉一層綠豆一層糯米的順序鋪好、包緊,用水草綁牢,出來就是一隻有稜有角的美味肉粽子,我記得母親包的粽子形狀總是特別漂亮,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有時在我的央求下,母親會包...

  • 這才是大國風範!俄羅斯無償捐出50萬噸糧食,烏克蘭收到壞訊息

    這才是大國風範!俄羅斯無償捐出50萬噸糧食,烏克蘭收到壞訊息日前,俄羅斯農業部部長帕特魯舍夫公然指出了烏克蘭糧食運輸的虛偽性,並未解決貧困國家的問題,因此俄羅斯已經做好準備,將無償捐獻50萬噸的糧食給貧困國家,以此來緩解出現的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