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由 顏威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0-28
簡介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其實,《石壕吏》還有三吏三別,杜甫同情人民的痛苦遭遇,對當時官吏強行拉夫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男死拉夫是什麼意思

《石壕吏》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三別”中的經典名篇,集中反映了杜甫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聚焦民間疾苦,呈現出“安史之亂”背景下的社會凋敝和民不聊生。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秋天,杜甫因疏救廢相房館獲罪,由左拾遺貶為華州當司功參軍。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那天,杜甫奔走一整天,疲憊不堪,傍晚投宿在石壕村一家農戶裡,深夜急促地敲門聲打破了夜晚的平靜,官吏又來抓人。他們白天抓壯丁不夠趁深夜農家不備搞突襲,老翁在緊急關頭不顧危險越牆逃走。

老婦哭哭啼啼地向兇狠的官吏訴苦:“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老婦家三個兒子都到鄴城去戍守,一個兒子來信傳噩耗,兩個兒子剛剛戰死。老來喪子其痛最哀。老人心靈的創傷還未痊癒,官吏又來抓人,真是雪上加霜。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在國家危難之時,老夫婦倆把三個兒子都送上戰場,為國家和平盡忠盡責。“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活著的苦度悲慘的日子,苟且活著,死者已永遠離去,只留下無限的哀傷。實在沒有可當兵的人,家裡已經陷入了非常悲苦的境地。

老婦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官吏們大發雷霆:“難道你家裡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就在此時,被兒媳婦抱在懷裡躲到什麼地方的小孫兒,受了怒吼聲的驚嚇,哭了起來,於是官吏們抓到了把柄:“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

老婦只好說還是個吃奶的孫子啊。官吏們還是不肯善罷甘休,又說,“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把她交出來!”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老婦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於是再次向官吏們哀求道:“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可憐她衣服破破爛爛,怎麼見人呀,大老爺們還是行行好吧!”

官吏們還是不肯罷手,老婦生伯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婦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無論老婦如何苦苦哀求都沒用,根本打動不了官吏,換取官吏的同情,換來的卻是連年老體弱的老婦都要抓走充軍,可見官吏是多麼的冷酷無情。他們已經喪失了正常人的思維,正常的人性。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沒有自主性,他們完全成了服從的機器。

上面缺人、缺兵,下命令叫他們去抓人,抓壯丁補充兵員。他們必須完成,堅決執行上面的決定。哪怕決定是多麼的荒謬和不合邏輯,甚至沒有人情、人性,他們必須照辦。如果不照辦,當官的可能烏紗帽就不保,當差的可能就丟了飯碗。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所以,為了自己的生存,他們只能表現得毫無人性,如此才能完成任務,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寧肯錯抓一個,也不能放過一個漏網之魚。

故事的最後,杜甫獨自告別了老翁離開了。

那麼,抓壯丁的官吏、被抓的老嫗、藏在家中的孤兒寡母、獨立支援家庭的老翁,他們的命運究竟會怎樣呢?杜甫沒說,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杜甫的《石壕吏》既是對統治者昏庸無為地無言諷刺,也是對天下黎民流離失所的深切同情,是對國家現狀難以名狀的失望,是對朝廷悲憤和生民關切的情感雜糅,也是對自我情緒的隱忍與蓄力,從側面反映了杜甫對國家前途、民生疾苦和個人命運的反思。

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其實,《石壕吏》還有三吏三別,杜甫同情人民的痛苦遭遇,對當時官吏強行拉夫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揭露。但他又不得不安慰、勉勵人民去應

打仗。他認為抵禦安史叛軍是國家存亡的大事,大敵當前,人民應當起來參戰,不應袖手旁觀。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所以,杜甫雖然一路上看了差吏拉夫的殘暴,面對這種不合理的現實,一面提出了沉痛的控訴,可以說每個字都是用血淚寫下的,一面透過差吏對當局提出了嚴厲的譴責,可以說每個字都是用怒火寫成的。但他的頭腦卻是十分清醒的,感情也具有理智,並不為眼前的現象所矇蔽,而是能看清大局,把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的。

當他一想到壯丁的缺乏、是由於連年的征戰與屠殺,特別是安史叛亂所造成的,詩中便能換了口氣,從人民長遠的利益著想,一面又不得不含著眼淚儘可能地對這些被徵調的和送行的人說幾句安慰、勸勉的話,以鼓勵人民咬緊牙關忍受眼前的痛苦,同仇敵汽,去抵禦敵人。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顯然,詩人在這裡沒有把人民的形象僅僅描寫成只會哭泣的人民,而是如實地反映了人民在大敵面前所具有的崇高的愛國精神,說明他們是經得起苦難折磨的人民。

也就是說,在國家大義面前,民眾要堅決地服從國家整體利益,哪怕是犧牲個體利益。而杜甫最根本的是要揭露那個時代不合理的制度,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皇權專制社會中,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皇權專制是“集權”與“獨斷”的“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收天下之權歸於一人”的體制,是權力不受限制的國家和社會管理體制。伴隨皇權專制的是官僚政治。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官僚政治決定了各級大小官吏只對其直接的上級負責,歸根到底只對皇帝一人負責,而根本不對人民負責,同時也只有皇帝及受皇帝委託的監察機關才能對官僚們進行監督而不受人民的監督。而決定官員升遷與否的不是人民,也不是工作成績,而是上級的賞識和忠誠。

皇權專制的暴政下,官僚政治盛行,官僚主義橫行,到處是貧困、飢餓,到處是孤立無援的窮人,到處是權貴們的專橫肆虐,人間處處徹響著受難人們的絕望的呼叫和呻吟。在皇權專制獨裁的淫威下,人的本能就是服從,人的精神狀態只能是“臣誠惶誠恐”,“小民死罪死罪”。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哪怕只是一時掌權的小吏,但得到一絲權力後,也將權力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站在維護皇權專制的制高點,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義”的事情。小吏們藉助自己的“維護專制的統治”來得到一種滿足感,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或許來自物質財富的自卑,也或許來自平時的卑微,也許來自於終於可以嚐到一絲“權力”的味道。

總之,皇權專制、暴力的統治、恐怖高壓的氛圍、險惡的社會環境,使得當時社會中的每個人奴性十足,感到恐懼、畏權,人與人冷漠異常、麻木不仁,再加上戰爭的影響,社會凋敝,民不聊生,民眾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卑微的活著,只有屈服、服從。

杜甫的《石壕吏》收錄在他的詩詞合集之中,直接購買合集即可。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杜甫詩詞集 精裝正版包郵

¥

36。8

精選

購買

兩個版本,都可以。

再讀杜甫的《石壕吏》:皇權專制下官吏的蠻橫,民眾的疾苦與順從

杜甫詩選

¥

48。61

領券

減1

精選

購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