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4歲孩子擔心家庭會發生變故,竟患上抑鬱症,醫生開方:家長再演一場戲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人文2022-10-23
簡介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狀往往是透過與其年齡有關的各種行為問題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其父母、學校老師常忽視了孩子的抑鬱表現,而延誤了病情

抑鬱症狀 算是抑鬱症嗎

4歲孩子擔心家庭會發生變故,竟患上抑鬱症,醫生開方:家長再演一場戲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錯了!

近日,鄭州一名4歲的寶寶患了抑鬱症

只因聽見了父母的一段對話

生了心結……

4歲孩子得了抑鬱症

為這個家操碎了心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專家楊勇超介紹,這名抑鬱症患兒僅4歲。明明還在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小朋友怎麼也會得抑鬱症呢?

醫生介紹,龍龍本是個性格活潑、聽話懂事的孩子,可某天之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在幼兒園,不跟小朋友們玩,不做遊戲,心神不寧,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還亂髮脾氣。

老師和家長都漸漸察覺到了龍龍的異常。一開始,龍龍的父母以為孩子是自閉症,還去醫院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可檢查結果無異常。最後,以“孩子不想學習,學習困難”為由來到了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

楊勇超說,龍龍“眼睛無神,情緒低迷,對什麼都毫無興趣,一點也不像4歲那樣無憂無慮的模樣。”經過溝通和檢查後,龍龍被確診為抑鬱症。

孩子患抑鬱症除了生理原因,與家庭有密切的關係

孩子患抑鬱症除了生理原因外,也與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鄭州這名四歲小朋友,就是因為聽到父母討論家中出現了變故,很是擔心,又不敢說出來讓父母徒增煩惱,就一直壓在心裡。父母無意識的言論給孩子造成的壓力,使孩子患了抑鬱症。

兒童期抑鬱症屬於兒童情感障礙範疇,是以持久的、顯著的情緒異常(高漲或低落)為基本症狀的一種精神疾病。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狀往往是透過與其年齡有關的各種行為問題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其父母、學校老師常忽視了孩子的抑鬱表現,而延誤了病情。當孩子出現以下情況,需引起重視並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

生理反應:頭痛、頭昏、疲乏無力、胸悶氣短、食慾減退、失眠、目光呆滯等。

情緒方面:不愉快、悲傷、哭泣、流淚、易激惹、易發脾氣、煩躁不安、週期性的喜怒無常、無故離家出走、情緒易失控甚至有自殺的念頭等。

認知方面:自我責備、自我評價過低,自卑心理突出,即使自己本來比較優秀,也總認為自己很笨、很差。

行為方面:性格古怪,行為異常,主要表現為不服從管教、對抗、衝動、攻擊行為或其他違紀不良行為等。

人際交往:不願與陌生人交往、孤僻、不合群。對待同伴很冷漠,甚至對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毫無興趣。

學習障礙: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缺乏熱情,學習動機不明確、效率不高。

由於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受限,他們通常向醫生訴說的是軀體症狀,而不是抑鬱情緒,所以作為家長應更加關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情緒變化。

下面這三種家庭養育模式,最容易養出抑鬱的孩子。

焦慮倒掛

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成績依然是孩子最主要的評價標準。

處於教育焦慮下的父母,只能透過孩子的成績得以緩解。於是孩子成了焦慮的承接者,長期活在父母的高期待下。

當孩子內心焦慮又得不到排解,身心發展就會出現偏差。他們會在一次次達不到期待的打擊下愈發壓抑,慢慢失去自我。

父母的情感忽視

讓孩子傷痕累累

許多父母,很難願意承認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和不良情緒。 面對孩子的求助,他們無動於衷,甚至認為是孩子的錯,好像孩子自己能夠做出選擇。

忽略孩子真實需求和感受的付出,除了自我感動,更是傷害孩子的利刃。

一個真實的人,就是會遇到各種問題、困難,有各種脆弱、病痛、崩潰的時刻。

父母若不能接受真實的孩子,在孩子脆弱的時候,或是嚴厲批評,或是冷漠對待,或是表現得比孩子還崩潰,孩子就會感到求助無門。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沒有辦法接納自己,只能不斷自責。

父母的貶低和否定

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患上抑鬱症的孩子,去複診的時候正好在看書。

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

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

醫生又氣又無奈,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

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

“家長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很多父母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要“高標準、嚴要求”,於是不停的指出孩子的錯誤,並進行批評。

長期這麼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而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因為孩子自我認知的建立,和父母平時對孩子的評價有著很大關係。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評價,就是他認識自我的通道。

鼓勵讚美,他就會自信樂觀;貶低和打壓,他就會自我否定,敏感自卑。

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認可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和“我不夠好”這件事做著抗爭。

每個人都有被肯定、被欣賞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的孩子,會建立起穩定的高自尊,自愛、自信、積極地調整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好。

雖然孩子導致抑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生的性格氣質、創傷性事件、學業壓力等。

但研究發現,有愛意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往往會非常的豁達從容,發生抑鬱的機率會降低。

因為當一個孩子,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時,他內心是充足而豐盈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是會伴隨著犯錯、惹麻煩、不聽話的行為,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一顆種子不可能在一天之內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漫長的等待和細心的澆灌。

編輯:儲舒婷

綜合:

首都教育、深圳市兒童醫院藥劑科、重醫兒童醫院兒保科、三聯生活週刊 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