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由 紫牛號精選 發表于 人文2022-10-21
簡介黃景仁制印章印文印章側款為“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龍城鹿菲子作”行草書法,以刀代筆,刻在相鄰的兩側,書法顯得遒勁灑脫、才氣橫生

多情善感意思是什麼

印章篆刻是華夏文明中一項精彩而別緻的文化藝術載體,也令不少藏家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本人已收藏明清名家各類篆刻印章約50方,其中起初收藏的一塊壽山艾葉綠石、側款為“鹿菲子”的黑色大印章,至今猶覺十分難得。“鹿菲子”是清代大詩人黃景仁的號,而才華橫溢的黃景仁還被後人譽為“清代李白”。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作者收藏的黃景仁制艾葉綠印章

大約是在2009年,我那時候回南京工作不久,雙休日相對清閒點,就想重拾書法之愛好,沒事就喜歡到朝天宮一帶的古玩市場轉轉,想買些筆墨紙硯印之類的,一不留神就走上了收藏之路。每次去逛古玩地攤時,總有一種莫明的好奇、興奮及尋寶的心理。冬日的一天下午,在琳琅滿目的地攤上,我偶然看到這塊黑色的超大印章,四方形印面邊寬約10。5公分,厚約3。5公分,重約800克,當時不懂這是什麼石材,也從未見過,只覺得包漿老氣,印背雕刻有松、竹、梅歲寒三友和兩隻仙鶴,畫面美妙、雕工精湛,印文是“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朱文篆刻,當時也不知是誰寫的詩句,只覺得非常有意境和韻味。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黃景仁制印章印文

印章側款為“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龍城鹿菲子作”行草書法,以刀代筆,刻在相鄰的兩側,書法顯得遒勁灑脫、才氣橫生。當時手機不能上網搜尋,也不知道“鹿菲子”是何方神聖,只感覺此印非凡人所刻,意欲買下。賣主索價三千,我猶豫不決,稱轉轉再說,悻然走開。但在逛別的攤位時,腦海裡總浮現那塊黑色大印章以及上面的書法篆刻。傍晚快收攤時,我忍不住又去看看那塊印章,幸好還在,賣主見我想買,忽然拿出一強光手電筒放在黑印章上一照,瞬間透出一片翠綠,說這是壽山艾葉綠,石質很好又非常漂亮的。我有些驚訝,雖然當時也不懂艾葉綠,但著實越看越喜歡,最後討價還價就買下了。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黃景仁(1749-1783),字仲則、漢鏞,號鹿菲子,江蘇常州武進人,為宋代著名大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的後裔。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困,卻天資聰穎,十六歲應童子試,於三千人中拔得頭籌。後為謀生,四處遊走。他因喜唐代劉知幾《史通》中“以兩當一”之語,名其齋為“兩當軒”。黃景仁詩負盛名,與王曇並稱“二仲”,與洪亮吉並稱“二俊”,為當時著名的“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李商隱等,所作詩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嶽、太平知府沈業富等人門下做幕客,其間多次參加鄉試而不中,讓他飽受人間辛酸、世態炎涼。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幾年後,安徽學政朱筠愛才若渴,聘黃景仁和洪亮吉為幕賓,洪、黃二人自年少時結為同窗好友,情誼愈發深篤。乾隆四十一年(1776),黃景仁應乾隆皇帝南巡召試,取二等,得充武英殿書籤官,替《四庫全書》寫書籤,這次考試終於讓黃景仁春風得意了一回。不過,這個差事並不是官,薪水也很少。此時,黃景仁躊躇滿志,寫信讓在常州老家的好友洪亮吉將其眷屬遷來皇城一起生活。洪亮吉力勸黃景仁但勸不住,只好墊資出僱工費,安排人千里迢迢送黃景仁母親和妻兒來京。為了謀生,黃景仁又在京城大學者王昶門下做幕客,又三次參加鄉試而不中,令他幾近崩潰。最後,他在35歲時抱病離京西行,準備到西安投奔陝西巡撫畢沅和好友洪亮吉時,不料行至山西運城時,竟在貧病交迫中英年早逝,讓人無不扼腕嘆息!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這是黃景仁《雜感》詩中的名句,200多年來,這句詩叩動著無數懷才不遇、施展無門寒士之心絃。黃景仁性格時而豪放灑脫,時而鬱鬱寡歡,雖才華絕世,但多情善感的詩人氣質和愁苦悲涼的人生體驗,鑄就了他既似李白又似李商隱的特有詩風。“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這是黃景仁用血淚寫就的詩《別老母》,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依依不捨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得潸然淚下,眼淚也流乾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母親,卻無情地出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每每讀之,無不動容。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相傳黃景仁20多歲時,曾與洪亮吉戲言:“予不幸早死,集經君訂定,必乖餘之旨趣矣。”意思是說,若我早死,請你將我的詩文結集出版,但我寫的詩,請你一個字也不要改。黃景仁去世後,洪亮吉信守承諾,確實花費大量精力到處收集黃景仁詩文,一字不刪編輯出來,並請畢沅出錢,印行了《兩當軒集》出版,以告慰摯友。如今,在常州黃景仁故居里,就展示著《兩當軒集》和後人為黃景仁補錄再版的詩集,共收集了黃景仁詩詞1500多首,黃景仁也被譽為“清代的李白”。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清代大學者、大書法家包世臣對黃景仁讚賞有加:“先生性豪宕,不拘小節,既博通載籍,慨然有用世之志,而見時流齷齪猥瑣,輒使酒態聲色,譏笑訕侮,一發於詩。而詩顧深穩,讀者雖歎賞而不詳其意之所屬,聲噪一時,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清代文史大家翁方綱評價黃景仁的詩:“故其為詩,能詣前人所未造之地,凌、厲、奇、矯,不主故常。”畢沅評價黃景仁:“自遊京邑,聲譽益華,卒以不自檢束,憔悴支離,淪於丞倅。”朱筠誇讚黃景仁:“黃君真神仙中人也。”洪亮吉曾評價摯友黃景仁:“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復出也。後始稍稍變其體,為王、李、高、岑,為宋元諸君子,又為楊誠齋,卒其所詣,與青蓮(李白)最近。”張維屏評價黃景仁:“夫是之謂天才,夫是之謂仙才,自古一代無幾人,近求之百餘年以來,其惟黃仲則乎。”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經相關專家研究,其實除了寫詩吟詩不輟外,黃景仁也擅長書法,工於篆刻。他曾為著名印章鑑賞家汪啟淑製作過不少印章,多入編《飛鴻堂印譜》。汪氏也尊其為印人,並撰小傳,稱讚黃景仁:“兼長鑑古,以其餘技旁通篆刻,文秀中含蒼勁;間仿翻沙法制銅印,直逼漢人氣韻。”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一藏友收藏的壽山艾葉綠印章

綜觀黃景仁印作,多承清初風貌,白文仿漢,略顯俗格,朱文印在元人與清人之間,他自刻印輯有《西蠡印稿》。當得知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朱筠不幸病逝後,黃景仁特鐫刻“笥河府君遺藏書畫”朱文印,遺存至今,經錢君匋先生鑑定,現藏於上海朵雲軒。

黃景仁還刻有老坑青田石“書被催成墨未濃”一印,以白文入印,印文布白精妙,秀雅遒勁,獨具風格。印側用單刀行書刻款:“壬寅夏季,景仁謹作於椒花吟舫之偏。”以刀代筆,技藝嫻熟,遊走自如,氣勢奔放,充分展現了黃景仁鮮明的書法特徵和深厚的篆刻功力。朱筠不僅是學富五車的大學士,也是清代著名藏書家,他的書齋就叫“椒花吟舫”。朱筠性格豪放,為人隨和,年輕後輩只要有一技之長,即關心提攜。黃仲則正是他所重視和欣賞的年輕才俊。

黃景仁制印在藝術水準上雖然不及當時的頂級篆刻大家,但他跨界篆刻的作品,其文物價值是遠高於藝術價值的。黃景仁的書法行楷學蘇軾、黃庭堅,任性脫俗。他又專篆刻,古秀蒼勁。由於孤傲清高的個性,其書法篆刻別具風格,但作品流傳甚少,上海書畫出版社曾出版有《黃仲則書法篆刻》。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再來看看本人收藏這塊艾葉綠大印章的印文詩句,原來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憶住一師》: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遠公”即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是淨土宗的初祖,詩中用“遠公”來代稱好友、僧人住一師,可見詩人的仰慕之情。曉鍾,是唐代京城長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曉,宮中和各佛寺鐘聲齊鳴,聲震全城。大詩人李商隱由帝城的曉鍾,聯想到住一師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曉鍾,於是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相別多年的友人了。爐煙銷盡,寒燈晦暗,正是拂曉時佛殿的逼真寫照。童子推開院門,只見皚皚白雪灑滿蒼翠的松枝。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這首詩境界極美,情致幽遠。清晨的鐘聲,把詩人帶回當年與住一師同在西峰時的情景:兩人曾在深山寺院裡圍爐夜話,暢敘友情;曾一起煮茗吟詩,共賞佳句;曾一道焚香鼓琴,敲枰對弈……此時,香爐裡的煙火已滅,點了一夜的燈燭逐漸暗淡,兩人忘了時間忘了天寒,直到天亮,待到小童開門一看,哇!滿山白雪覆蓋,玉樹瓊枝,好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這西峰松雪圖,讓詩人重溫了昔日相聚的歡樂,飽含著詩人對好友的深深懷念之情。這塊印章的背面也是一幅松、竹、梅歲寒三友圖和兩隻飛舞的仙鶴,是否也蘊含著黃景仁對好友的深深懷念和對真摯友情的美好祝願呢!

罕見印章牽出“清代李白”!大詩人黃景仁兼擅書法篆刻鮮為人知

一藏友收藏的艾葉綠印章

最後,再談談壽山艾葉綠石。艾葉綠石開採於南宋,據南宋梁克家《三山志》中記載:“壽山石,潔淨如玉……五花石坑,相距十數里,紅者,泔者,紫者,髹者,惟艾綠者難得”。明代崇禎佈政史謝在杭《小草集》中首評“艾綠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紅又次之”,長樂陳子奮《壽山石小志》中說:”艾葉綠又名艾綠,清時已絕產,色如黃蒿之艾葉,中有黃筋如線及血塊或紫塊,質頗嫩,半透明而帶光澤。濃者色黃綠,淡者如粉綠,作月白色,明淨無瑕者,皆佳品”。艾葉綠石的表層由於常年風化氧化便由綠變深綠再變墨綠,而內層沒怎麼風化的石頭則呈嫩綠、粉綠、青綠等色。開採艾葉綠盛於明,至清代幾乎絕跡,似曇花一現,後代人找遍了壽山各礦也難覓蹤跡,艾葉綠石就像一個謎,令人撲朔迷離。後人將田黃、芙蓉、艾葉綠並稱為“壽山三寶”。(文/徽京玩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