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秋賞月說嫦娥,神話和科學會殊途同歸嗎

由 探郎取物 發表于 人文2022-10-19
簡介研究宇宙天體,離不開時間和空間

往古來今謂之宙什麼意思

中秋賞月說嫦娥,神話和科學會殊途同歸嗎

神話說,嫦娥偷吃靈藥後,飛到月球。因而,唐朝李商隱寫下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青天碧海夜夜心。”

寂寞孤獨冷,天天看著青天碧海,看著浩瀚的宇宙,誰願意呢?

還別說,地球上真有一批人喜歡琢磨宇宙,還如痴如醉。

宇宙,聽起來耳熟,說起來壓舌頭,它很大很大,什麼東西都在它裡頭。這麼說好像也通俗,只是通俗之後,你明白他不清楚。

別以為讀了好多科學書,大腦已經科學了,真要站在科學的角度說宇宙,有難度。

做學問,不問究竟,你能我能,都是齊天大聖。如果見真章,要把理說通,騾子是騾子馬是馬,高人就是高人,不服不行。

若把時間推到古代,地球上的科學高人大多在中國。春秋戰國時的一些思想家,如管仲、墨子等人,早就對宇宙作過精深表述。

墨子

·經上篇》記載:“久,古今旦莫(暮)。宇,東西家南北”。

“久”與“宙”的古音相同,“久”就是宙,代表古今早晚所涵蓋的所有時間。“宇”是東西家南北,涵蓋所有空間(注意,東西南北里面有個家庭的“家”字,這是聖人用主觀感受表示中心位置,整體意思就是東西中南北)。

中秋賞月說嫦娥,神話和科學會殊途同歸嗎

墨子的物理研究,當時達到世界巔峰。

《淮南子·齊俗訓》記載:“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往古來今叫宙,四方上下叫宇。

中國古籍裡的兩小段表述,表明宇宙包括所有的時間和空間。請注意,別以為這只是個平常表達,不仔細分析,看不到中華先賢絕頂聰明。

現代人說到宇宙,會不經意地仰望天空,下意識中把浩瀚的宇宙當作浩瀚的天空,想到了宇,忘記了宙。

宇宙,物理定義為:所有的

空間

時間

(統稱為

時空

)及其

內涵

,包括各種形式的所有能量,比如

電磁輻射

、普通

物質

暗物質

暗能量

等,其中普通物質包括

行星

衛星

恆星

星系

星系團

和星系間物質等。

宇宙,近在眼前,遠在天邊,是思想家的精神樂園。

不過,老百姓大多不關心思想家們的精神之樂,只希望天文學家說點乾貨,說得越明白越具體越好,比如,宇宙的年齡有多大?宇宙究竟有限還是無限?宇宙的從前是什麼樣子?宇宙的將來又會如何演變?

中秋賞月說嫦娥,神話和科學會殊途同歸嗎

浩瀚的宇宙,藏著無窮的未知。

這些問題,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都想回答,都是話到嘴邊又咽下。

他們說不清楚,關鍵原因還是侷限於觀測技術和基礎理論。

困局之下,物理學家送來兩件寶貝:一是望遠鏡,當望遠鏡技術進一步發展後,便為天體觀測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二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便為捕捉星體的執行軌跡提供了計算方法。

望遠鏡和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研究中找到用武之地,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計其數,堪稱傳奇。

可是,讓人拍案驚奇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正是相對論,使天文研究上進一層。

研究宇宙天體,離不開時間和空間。對於空間,牛頓寫道:“就其本性而言,絕對空間不參照任何外部的東西,它總是保持著相似的和靜止的。”

牛頓的意思很清楚,空間就在那兒存在著,不會因為別的東西是否介入而改變,比如,體育館內的空間,不會因為有觀眾進出而產生變化。用學術語言,牛頓所表達的觀點,是絕對空間觀。

許多人想出名,想蹭名人的名,唱個反調,博個牛逼的名聲。可面對牛頓的絕對空間觀,就像碰到摩天大樓,於是,只好順著起高腔,說牛頓是科學泰斗,誰反牛頓誰是混球。

這不,從瑞士伯爾利專利局走出一個小職員,業餘科學家愛因斯坦,居然敢挑戰牛頓,他說:空間不是牛頓所想象的剛性的、絕對的虛空,空間是一種特殊的“事物”,它具有非常複雜的物理性質;它不僅能夠拉伸、扭曲、逐點變化,而且粒子還能夠在其中突然出現(即從空間自身中表觀地產生出來,這個理論再次支援了中國思想家老子的“有生於無”的觀點)。

中秋賞月說嫦娥,神話和科學會殊途同歸嗎

愛因斯坦認為空間是彎曲變化的。

在時間概念上,牛頓認為:時間在宇宙中的每一點是相同的,即時間是絕對的。時間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之分,時間永遠在流逝,時間永遠不會倒流。

愛因斯坦又槓上了,他反對牛頓對時間的看法,他認為絕對時間是低速系統內的經驗結論,時間在高速系統中是變數,時間是相對的,人們感官上的物理時間與感官外的數學時間並不一致。

在和科學巨人的衝撞中,愛因斯坦創立著名的“相對論”。

對於注重經驗感受的人來說,理解相對論有障礙,曾經有很多人刁難過相對論,用經驗性結論質疑愛因斯坦。一次,愛因斯坦也用對方的邏輯迴應提問者說:“一位美麗的姑娘坐在你的大腿上,一小時就像一分鐘;但是,如果你坐在火爐上,一分鐘似乎就是一小時。”

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描述了高速系統中的一種現象:如果一個宇航員乘坐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飛行,他攜帶的時鐘比地球上的時鐘慢得多,也就是說,他上飛船前與他的新婚妻子告別時,兩人都是風華正茂,而當他完成深空飛行,時鐘記錄的時間不過幾個月,返回時依然年輕英俊,而他的妻子卻度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已經老態龍鍾。

科學上的事,好像跟神話一樣,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一個上山砍柴的人,山上看兩個老頭下棋,當他看完棋下山時,發現砍柴的斧柄已經腐爛,而且他回到村莊時,全是生面孔,不見一個熟人。

中秋賞月說嫦娥,神話和科學會殊途同歸嗎

兩個老者下了一盤棋,砍柴的父柄已腐爛。

原來,下棋的兩老頭是神仙,看神仙下棋的那會兒工夫,凡人居住的村莊已經過去幾十年。

科學和神話,兩條道上跑的車,一不留神,跑到一起去了,並不是說科學和神話最終要殊途同歸。

神話不理睬科學,科學不接納神話,但科學借用神話中的一個情節,表達相對時間觀,未嘗不可: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時間的流逝是不一樣的。

神話故事中,時間在仙界走得慢,愛因斯坦的理論中,時間在高速系統中走得慢。

國王的一天是24小時,乞丐也不會少一秒鐘,時間裁判,絕對公平。但是,必須明白,經驗不代表科學,時間並不是絕對的。時間與運動相關,不只是理論計算的結果,曾有人做過對比實驗:用兩個原子鐘,一個放在地面原地不動,另一個放在飛機上繞地球飛行一週,結果飛行中的原子鐘比靜止的原子鐘慢一些。

理論和實驗證明,時間是相對的。愛因斯坦的創造性研究,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新性質。

新的時空觀,開啟認識宇宙的新大門,繼而,人類看到宇宙的新圖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