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王安石的胸懷:宰相肚子裡能撐船

由 丹青繪詩意 發表于 人文2022-09-19
簡介要知道在所有人的心中,王安石和蘇軾都不是一邊的人,他們兩的關係說是水火不容、不死不休也不給過

誰的肚子能撐船

元豐二年(1079年),因為蘇軾在任上仍然反對新法,再次被貶調到湖州任職。上任後蘇軾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以致謝。

其實這本來是例行公事的官樣文章,但蘇軾是才子詩人,他的文字中,難免真情流露。而他也知道己被外放都是因為新黨的御史們作了手腳,因此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氣便按捺不住。於是在文章中自然就帶上了寫略顯牢騷的語句:“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

於是朝中政敵章敦、蔡確等人便藉此機會指責蘇軾的這篇文章,名為“謝表”,實則在行譏諷朝廷之實,妄自尊大、包藏禍心、對“新法”不滿、對皇帝不忠,請求對他加以嚴辦。

隨後又舉出蘇軾的《杭州紀事詩》一詩和其他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的作為證據:

《杭州紀事詩》:吳王池館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記名。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

最令蘇軾倒黴的詩句是這首詩中最後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蜇龍知。”這兩句詩被新黨眾人指稱為暗諷皇帝的作品:“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於死地。

還有其他詩句,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蘇軾是想說自己沒有把書讀通,所以無法幫助皇帝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人,新黨卻指他是諷刺皇帝沒能力教導、監督官吏;

又如“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新黨說蘇軾在指責興修水利的這項政策不對。但是蘇軾自己在杭州也興修水利工程,怎麼會覺得這是錯的呢?

王安石的胸懷:宰相肚子裡能撐船

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一場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一百多首詩的大案震驚朝野,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下獄一百零三日。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第六十二》:元豐二年七月己巳,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蘇軾初無學術,濫得時名,偶中異科,遂叨儒館。有可廢之罪四。』御史舒亶言:『軾近上謝表,頗有譏切時事之言,流俗翕然爭相傳誦,志義之士,無不憤惋。蓋陛下發錢本以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課試群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其他觸物即事,應口所言,無一不以詆謗為主,小則鏤板,大則刻石,傳播中外,自以為能。』並上軾印行詩三卷。御史何正臣亦言;『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詔知諫院張璪、御史中丞李定推治以聞。時定乞選官參治,乃罷軾湖州,差職員追攝。既而上批,令御史臺選牒朝臣一員乘驛追攝,又責不管別緻疏虞狀,其罷湖州朝旨,令差去官齎往。

在蘇軾的危難時刻,除了他弟弟蘇轍之外,再無已人敢為蘇軾說一句話,他之前的那些親朋好友都噤若寒蟬,生怕連累到他們。

但是這個時候,讓所有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已經辭官退居金陵的王安石居然挺身而出上書皇帝為蘇軾求情,直言“豈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正因為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才得到了從輕發落,保住了一條命。

王安石的胸懷:宰相肚子裡能撐船

要知道在所有人的心中,王安石和蘇軾都不是一邊的人,他們兩的關係說是水火不容、不死不休也不給過。在大家的眼中,就算是任何人誰來為蘇軾說話,都不可能王安石。而且當時蘇軾本人都已經屈打成招,別人還能說什麼呢?

更何況當時王安石自己的情況也不好。熙寧七年(1074年),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群臣都向宋神宗訴說新法的免行錢之害。

曹太皇太后(慈聖皇后)、高太后(宣仁皇后高滔滔)這兩位宋神宗的長輩也向神宗哭訴,說“王安石亂天下”。讓宋神宗這位一直以來堅持變法的皇帝也開始懷疑變法的正確與否。

最後宋神宗也開始厭棄王安石,罷免了他。王安石不僅受盡群臣攻擊遍體鱗傷,還痛失愛子家破人亡,一個人孤獨的居住在金陵,獨守貧寒之家。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能夠不顧個人好惡,在蘇軾的親友都不敢為蘇軾說話的時候,上書皇帝為蘇軾申冤。要知道蘇東坡正是因為功績新政而惹禍,可王安石卻能摒棄私見主持公道。可見王安石的高風亮節。這就是真正的宰相肚子裡能撐船。

其實王安石和蘇軾兩人對立的原因也僅僅只是因為政治觀念的不同。對於對方的道德品格、文學成就,兩人都是極為認可的。蘇軾還曾經說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實錄》是本朝史書中寫得最好的。

王安石的胸懷:宰相肚子裡能撐船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