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由 艾易德思妤 發表于 人文2022-09-13
簡介“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齧臂為盟是咬誰的胳膊

吳起,衛國人,在唐朝時被封為武廟十哲,後來又被移出武廟十哲,為七十二將之一,此事是否與吳起殺妻求將有關,不得而知。

吳起一生戰功卓著,同時在兵、儒、法三家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寫了一本兵法為《吳子兵法》,將其一生的用兵韜略記錄在冊,以為傳世。吳起與兵聖孫武被合稱為“孫吳”,可見其在用兵之道的造詣有多深。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曹操

透過魏王曹操對吳起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到,吳起用兵入神,讓敵國不敢覬覦他所在的國家,同時,曹操也提到了“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這些是曹操對吳起不認可的地方,這裡曹操用了一個“然”字,之後才是他認可吳起的用兵。而曹操不滿吳起的內容裡,就包含了野哥今天要將的吳起“殺妻求將”,也就是曹操說的“吳起貪將,殺妻自信”。

吳起的這一點道德方面的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讓吳起戰功有了汙點,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吳起做了這樣的選擇呢?野哥就藉著曹操對吳起的評價說起吧。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散金求官

一般古人的故事都是從貧困的小山村開始,但是吳起和別人可能不太一樣,吳起的家境殷實,對吳起家庭經濟狀況的描述為“家累萬金”,足可見吳起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以吳起的家庭情況,只要吳起想過舒服悠閒的日子,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吳起偏偏不是甘於平凡的人,對於這一點,也能從曹操的評價中尋找到根源,那就是“吳起貪將”。

這裡的“將”我們也可以看做為“功名”,吳起不甘心平凡一生,將家中祖業,世代累積的“萬金”用於上下打點求官,結果萬金散盡,卻未曾謀得一官半職。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吳起對於功名的追求近於癲狂,為了謀求官職,不惜將家財敗光,卻不考慮未來老母親如何生活。

吳起散金求官失敗,這件事被他鄉里的人嘲笑,吳起惱羞成怒,居然兇性大發,起身將同鄉笑話他的三十餘人,全部砍殺。

“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

身戴重罪的吳起,在衛國沒有立足之地了,跑路成了他最後的選擇,與母親辭別之時,吳起在自己的胳膊上咬了一口,此時他沒有痛苦傷心,沒有說“不能盡孝”之類的話,反而對母親說:“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逃走之後,他吳起要是不能當大官,就絕不回來。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這話聽起來雖然很勵志,但是吳起此時可是在與母親訣別,說這樣的話讓他的老母親傷心欲絕,失去了盼望,在吳起走了不久之後,就鬱鬱而終了。

吳起離開家後,按理說吳起這屬於犯罪流亡生活,一般的人經歷這些打擊,就應該崩潰了,但是吳起卻相反,對於求將之心更勝,出走衛國之後,便投在了曾子門下,吸收儒家學術了。不過,後來吳起之母死,吳起因為當初的誓言,居然真的就沒有回去給母親送終。這一做法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相悖,曾子極為不悅,就給吳起趕走了。

“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吳起從少年開始,已經有了對功名追逐之心,而且決心之大,真是世所罕見,無論是散金求官,還是齧臂而盟,到最後的母喪不歸。這些事情在古代,無一不是要揹負巨大心理和輿論壓力的事情,但是卻都沒能阻止吳起求官之心。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殺妻求將

正是在這樣眾叛親離的情況之下,吳起依舊雄心萬丈,研習兵法,最終來到了魯國,在這裡,吳起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將位與功名,成為了他成功的起點,只是這代價卻極為沉重,最終也為自己的悲慘下場埋下了伏筆。

當齊國攻伐魯國時,魯國勢危,欲使用吳起為將,但是魯君有一點擔心,吳起的媳婦兒是齊國人,萬一這吳起當了將軍之後掌握兵權,因為他妻子的原因,最終倒戈一擊,那魯國不就完了嗎?當吳起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他當時內心的激動和表情,雖然隔著千年,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畢竟這個機會他吳起等了太久太久了,或許每天的夢中他都能想到這樣的情景,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掃蕩八荒。

而此刻他距離夢想達成如此之進,面前只有一個阻隔,那就是他齊國出身的妻子。吳起這一次依然泯滅了人性,為了成為魯國將軍犧牲了親情,他選擇了“殺妻求將!”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 魯 疑 之。 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史記》

這不是吳起第一次做這樣的選擇,在為了追逐功名的路上,做出傷害他人,犧牲親情的事來,吳起是一名“慣犯”。他的狠辣,只是為了一己之私,所以為人所不齒。

最終,吳起宣告鵲起,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做到了曹操所言“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不過最後他的結局不好,被亂箭射死,屍體遭到了車裂,下場悲慘。有人說,這是他的報應,至於是也不是,就仁者見仁吧。

同樣是殺妻,他們卻名垂千古

在中國古代,殺妻之人吳起並非是孤立,但是卻都名垂千古了,有的甚至得到後人頌揚,為何獨獨吳起揹負罵名呢?

要離刺慶忌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奪了王位,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遠遁衛國,發展自己的勢力,準備攻打吳國,由於慶忌的本事極大,自身又非常勇猛,能折熊扼虎,鬥豹搏貆,威望極高,很快就聚集了強大的軍事力量。

吳王闔閭心中害怕,這時伍子胥推薦了一位屠夫給吳王闔閭,這人名字叫要離,他的父親是有名的職業刺客,雖然要離平時捕魚屠宰為生,但是勇猛過人,功夫未曾落下半點,吳王闔閭決定讓要離一試。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要離去投奔了慶忌,以與吳王闔閭有仇為由,成為了慶忌的心腹,伴隨左右。慶忌派人去調查要離,得知吳王闔閭殺了要離的妻子,焚屍街頭,還砍斷了要離的右臂,慶忌因此對要離信任有加,覺得他們是同病相憐之人。

在慶忌發兵攻打吳國的時候,要離趁機以短矛刺穿慶忌,不過慶忌極為勇猛,用手抓住了矮小的要離,按入水中三次,最終慶忌覺得要離是位勇士,就沒有殺他,而是告訴左右,他死之後,要放要離回國,不許加害。

事到如今,要離與吳王闔閭共同施展苦肉計的事情天下皆知,而要離主動要求殺死自己的妻子,焚燒屍體於街市,讓要離覺得不能原諒自己,最終自盡身亡。

為了成大事,要離捨棄妻子,犧牲親情,結果與吳起的名聲截然不同,受到吳王欽佩,甚至受到慶忌的讚賞,還得到了後世美名。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吳氏春秋》:要離曰:“殺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於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要離乃自斷手足,伏劍而死。

其他弒妻之人

劉禪●昔日三國時期,鄧艾奇兵至,劉禪危懼,準備聽從譙周的建議。北地王劉諶聽聞聽聞此事,於是去找劉禪說以利害,並提出父子二人,共死社稷,不要投降。結果劉禪貪生怕死,依然選擇投降。

北地王劉諶看到劉禪的態度,覺得自己如此無顏面對列祖列宗,不如一死,於是,先殺了自己的妻子,又自盡身亡。

《蜀書·後主傳》記載鄧艾滅蜀 時,“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張瓘●《十六國春秋》卷七五《前 涼 錄 六·張瓘》記述了“( 張瓘) 先殺妻子三十口而自 殺。”

宋矩●《前涼錄六·宋矩》記載,宋矩“先殺妻子,自刎而死”。

臧洪●《三國志》卷 七《魏書·臧洪傳》記載:臧洪在孤城被圍之下,與敵人力戰堅守,城中糧食用盡,“糧谷已盡,外無彊救”的情況之下,依然不屈不撓,最終將自己的愛妾斬殺,與全軍分食,致使全城男女七八千人沒有一個投降。

吳起與兵聖並稱“孫吳”,因殺妻被後世詬病,為何別人殺妻仍被贊

張巡●安史之亂中,張巡一人死守睢陽,彈盡糧絕之際,也是殺妾烹賞士卒,最終戰死。名垂千古!

……

綜上所述,歷史中不乏殺妻之人,其中多有名垂青史之輩,為何獨獨吳起殺妻被後世詬病千年?其中不同,在於吳起殺妻求將,而其他人都是殺妻報國,並非為了一己私利,最終都為國捐軀。而吳起則不同,其殺妻求取富貴,並非是第一次犧牲親情來謀取富貴,追溯其散盡求官、怒殺鄉黨,母喪不歸等行徑,可見吳起乃是為了滿足私慾不擇手段之人,最終沒能得到善終。在殺妻這件事情上,自然無法與大義凜然為國捐軀者相提並論了!

▲文/野史日記 歡迎關注我瞭解歷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