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吳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及改革者悲劇

由 萬壑清 發表于 人文2022-03-11
簡介吳起就是其一

齧臂為盟是咬誰的胳膊

戰國,諸侯之間恃強凌弱,士人也以追求名利為歸。像孔子那樣,能夠守道行禮的畢竟是少數。

不過,戰國打破了宗法制度,不以出身論貴賤,而以攻伐較短長,所以人才輩出,但貪圖名利,也上演了一幕幕人才悲劇。吳起就是其一。

吳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及改革者悲劇

吳起的猜忌與殘忍

吳起,衛國人。

衛國處河南濮陽一帶。這個地方,春秋戰國出過不少名人,如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路,鬼谷子、商鞅、呂不韋,以及大名鼎鼎的荊軻。

戰國時代,生存是第一問題,所以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也不再固守禮,而是強調變。

子思在衛國時,像衛侯推薦名將苟變,但衛侯說,他也知道苟變能將,但是聽說當小官的時候,到民家收稅,偷了人家兩個雞蛋吃。意思是說,苟變這個人人品不行。

子思於是對衛侯說:“”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

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也。

吳起出身大富之家,但志在做官、圖名。

年輕時候,曾拿錢求仕,錢花完了,官沒當成。

回到家鄉,家鄉人就嘲笑他。吳起一怒,殺了三十多個嘲笑他的人,準備離開衛國。

臨走前,他與母親訣別,“齧臂而盟”,咬破胳膊,對母親起誓:“

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所以,史書用“猜忍”來形容吳起。猜,不是猜疑,而是恨而生

;忍,不是忍耐,而是殘忍。猜忍就是說吳起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狠人。

學兵法、殺齊妻

離開衛國後,吳起投奔子思門下,成為弟子。

不久,吳起的母親死了,但他仍然記得誓約,母親死了也不反衛國奔喪。

子思雖然說不拘小節,但最注重孝道。吳起的行為,讓子思鄙視,就與吳起斷絕了師徒關係。

被子思開除後,吳起到了魯國,專心學兵法,成為魯君的臣。

這時,齊國要攻打魯國。魯君想用吳起,但又知道吳起娶了齊國女人為妻,怕吳起是間諜。

吳起領會這層意思後,回家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妻子殺了,表明自己不是齊國的間諜,為的是魯君能用,更為的是一戰成名。

魯君便用吳起為將,打敗了齊國。

魯國人對吳起的行事很鄙薄,就把吳起的一貫行事告訴魯君,並說魯國是小國,現在敗了大國,各國恐怕都會來攻打魯國;何況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國,魯君用吳起,是明擺著要斷絕跟衛國的關係。

兩害相權取其輕,魯君就委婉地讓吳起離開魯國。

吳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及改革者悲劇

事魏,攻取西河之地

魯國容不下,吳起就要另尋出路。

此時,魏文侯招賢納士。吳起奔魏,請李克推薦。魏文侯問李克,吳起是個怎樣的人。李克說,吳起貪圖名利,而且好色,但要論用兵,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

魏文侯剛剛被立為諸侯,正是開疆拓土的時候,就用吳起為將,攻打秦國,打下五個城池,由此魏國有了西河之地。西河之地,是黃河以西、洛水以東的地方。

吳起帶兵,與士兵同甘苦,不騎馬、乘車,親自背糧食。就像美團的王興,沒有自己辦公室,工位跟普通員工的工位一樣。一個士兵長了毒瘡,他親口吮吸毒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到後,痛哭。人問為什麼,她說,吳起之前就給他父親吮吸過毒瘡,他父親死不旋踵,死在戰場上,現在又給兒子吮吸毒瘡,兒子也肯定賣死命,回不來了。

魏文侯以吳起能將,讓他守衛西河,西拒秦,南拒韓。

吳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及改革者悲劇

魏文侯在位三十八年,二十二年時被封為諸侯,吳起事魏文侯大約十年左右。

說魏武侯,在德不在險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即位。

魏武侯到西河視察,乘船從西河(黃河過寧夏從北往南流一段)而下,看到壯美山河,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吳起雖然學兵法,但也曾在曾子門下薰陶。聽到這話,就用起了儒家的理論,跟魏武侯說,在德不在險,並歷數夏桀、商紂之亡。讓魏武侯明白,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並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吳起自負治理西河,諸侯不敢侵魏。這時候,魏武侯任命田文為相,吳起就去質問田文,“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這些你比得過我嗎?田文說,都比過。

田文反問:“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屬之於我乎?”

吳起明白自己雖然有才能,但在籠絡人心,平衡政治方面,卻是弱項。

大人物都是被小人害的

自古以來,不遭人妒是庸才。

田文死後,公叔為相,或許因為吳起功勞太大,公叔始終不放心,就想讓吳起離開魏國。

公叔的僕人,給他出了一計。公叔如計行之。

公叔先去跟魏武侯說,吳起是才能的人,魏國疆域太小,怕吳起不會甘心效忠。

聽到這話,魏武侯就問,怎麼才能留住吳起呢?

公叔說,把公主嫁給吳起試試,如果吳起要長留魏國,就會娶公主,如果不娶公主,就是要離開魏國。

隨後,公叔帶著老婆,也是魏國的公主,跟吳起一起返家。公叔讓公主生氣謾罵自己。吳起看到公主架子這麼大,就不肯娶公主。

魏武侯由此對吳起生疑。吳起怕被殺就跑到了楚國。

歷史上,因為小人讒言和用計,而被害的大人物,都是這樣。

吳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及改革者悲劇

改革者的悲劇

吳起跑到楚國,楚悼王很重視,就讓他做相。

吳起多年心願終於得以償,也開始施展才能,在楚國大刀闊斧地推行變法。

吳起變法的具體措施是:“

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

從橫

者。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

申明法令,壓制貴族勢力,獎賞攻戰,務在強兵。比他晚一點的商鞅,在秦國變法,也不過如此。但商鞅變法成功了,吳起沒有成功。

吳起沒成功,從政治角度看,主要原因是楚悼王死得早。

吳起變法,壓制貴族勢力,楚國的王公貴族最恨他。楚悼王一死,在葬禮上,王公貴族就迫不及待地用箭射殺吳起,吳起躲在楚悼王屍體後邊,楚悼王屍體也成了箭靶子。

平心而論,吳起在戰國之初,是較早推行變法的。看到了天下大勢,在於兵強,變法具有戰略眼光。

但作為改革者,吳起推行變法的力量是比較單一的。楚國變法的推行,主要是靠楚悼王一人的支援。吳起獎勵攻戰,又操之過急,把楚國的王公貴族得罪光了。楚悼王一死,吳起也不得不死。

吳起的變法和被殺,在幾十年之後,又被商鞅重新複製。所不同的是,秦國君主,前赴後繼,雖然殺了商鞅,但能夠用商鞅之法。

吳起沒有商鞅幸運,變法不成,事業也沒有傳承。

司馬遷對他的評價是:“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並說,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意思是說,吳起用在德不在險教育魏武侯,但自己卻沒做到。

但事情總有另一方面,假如吳起守德,那麼變法就會大打折扣。

德的根本在得人心,而改革是要打破既得利益,特別是掌權者的利益。假如吳起像司馬遷說的那樣籠絡人心,必然就不能觸動既得利益者,改革也就無從談起了。

這是千古以來,改革者的兩難。

吳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及改革者悲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