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鮮于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密集解析

由 黑蛋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2-08-13
簡介鮮于樞收藏的應該是漢代的銅鏡,能透光的銅鏡是比較稀奇的,他覺得麻九疇的透光鏡詩寫的比較好,所以他自己沒有寫,而是抄錄了麻九疇的作品,並且保留了原創作品的署名

心如寒灰的上一句是什麼

《麻徵君透光古鏡歌》,內容是金代文學家麻九疇的七言詩,書法是元代大書法家鮮于樞的大字,是古詩和書法相結合的藝術內容。鮮于樞,字伯機,河北漁陽人,就是今天天津市薊州區,他的後半生都隱居在杭州。

顏真卿《祭侄文稿》收藏者張晏說他得於杭州鮮于樞家,《祭侄文稿》就是鮮于樞臨終前轉給他的,鮮于樞在元代是和趙孟齊名的,兩個人的藝術風格側重有所差異,字寫得越小越正,趙孟越厲害;字寫得越大越草,鮮于樞越厲害。趙孟的小楷,鮮于樞的大草,都是書法藝術中的神品。

趙孟和鮮于樞是集賢院的同事,兩個人也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兩個在元代書壇是齊名的,當然趙孟的行書更加厲害,歷史上的名氣比鮮于樞更大,歷史的舞臺總是會把高光打給小部分人,實際上有很多現在不太知名的人,在當時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麻徵君透光古鏡歌》是鮮于樞的大字,鮮于樞不怎麼待見宋代尚意的風格,他主張追求晉唐書法的精髓,鮮于樞對懸腕書寫進行過專項訓練,他在這方面是比較有優勢的,對筆的控制力是非常強,他的書法具有穩定的結構性。古人書法作品因為具有實用性,所以小字居多,如果想要寫大字的話,對書寫工具和技巧要求都比較高,大字想要寫的好並不是特別容易。

注:

本幅作品在梁清標收藏的時候,被他裁剪裝裱成了冊頁,寬19。8釐米,高30。5釐米,上面的古印章應該都被他剪除掉了。

所以單另整理出圖集30張,供大家欣賞,點選右側鏈接:

鮮于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30張超清書法圖

鮮于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密集解析

元明時期的收藏情況就不太清楚,在他之後就一直收藏在清內府,現在收藏在臺灣省臺北故宮博物院。

鮮于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密集解析

圖為: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透光鏡

麻徵君透光古鏡歌,

此處的徵就是徵的通用字

徵君就是指古代不接受朝廷任命的隱士,這種人被稱為徵士,東晉詩人陶淵明去世之後,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了《陶徵士誄》,他就被稱為徵士

。更早在漢朝有一個大隱士,黃憲,字叔度。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小故事:周子居嘗雲,吾旬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就是說接近這個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用來提醒自己矯正不良行為。黃憲被天下人稱為徵君,也就是高階的隱士。

此處標題中的麻徵君是指金代文學家、醫學家麻九疇,麻九疇字知幾

,七歲就能寫草書,擅長寫大字書法。

他曾經隱居在河南郾城,在金哀宗大正年間特賜進士及第,但是他沒有出來任職,所以號稱麻徵君

。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是他好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就是元好問的名句。他的文集中收錄了麻九疇的作品,並且為他寫了小傳,成為了金史和元史採用的資料。

麻九疇在郾城還有一個朋友張伯玉,這個人身材高大,長髯過尺,是當地喜好收藏的豪強人物。張伯玉收藏了一面古代銅鏡,

中國漢唐時期的鑄鏡水平非常高,有一種特殊的銅鏡被稱為透光鏡,麻九疇觀賞了這面銅鏡之後,寫了一首七言詩,《賦伯玉透光鏡》。鮮于樞是抄錄了這首詩,因此將標題改為《麻徵君透光古鏡歌》

透光鏡的正面拋光可以照人,背面鑄有銅鈕和凹凸的紋飾,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透光鏡背面有八個字: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用鏡子的正面將陽光向牆面投射,牆面上就會顯示銅鏡背面的紋飾,包括鏡子上的字,因此被稱為透光鏡。

而它是由金屬銅鑄造的,銅鏡透光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還有很多其他的古籍都記載過透光鏡。

沈括認為銅鏡之所以能透光,是因為鑄造的時候背部的紋飾厚度不同,導致各部位的冷卻速度不同,因此在銅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脹縮,鏡面雖然看著平整,實際已經產生了隱藏的背紋痕跡。沈括先生沒有遭遇家庭暴力的時候,思維邏輯還是非常強大的,他說的這個道理,雖不中亦不遠矣。銅鏡透光主要是跟鑄造時的冷卻,還有鏡面後期的研磨工藝有關,脹縮和研磨改變了銅鏡的曲率,所以投射出跟背部一樣的影像。

鮮于樞為什麼要抄這首詩呢?因為他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也得到了一面透光鏡,漢唐兩代的銅鏡是最有價值的,

華夏之光,唯漢與唐

。鮮于樞收藏的應該是漢代的銅鏡,能透光的銅鏡是比較稀奇的,他覺得麻九疇的透光鏡詩寫的比較好,所以他自己沒有寫,而是抄錄了麻九疇的作品,並且保留了原創作品的署名。

《 麻 徵 君 透 光 古 鏡 歌 》

太陰淪魄元不耀,

太陽分火成二曜。

透光鏡可以把背影顯現在牆上,麻九疇沒有直接寫透光鏡,而是引用了最大的發光體,

古人用陰陽表示對立的狀態,宇宙中代表陰陽的兩大天體,太陽和太陰。太陽就是指日頭,太陰就是指月亮。

淪是淪落的意思,

魄就是指月亮的本體,所以有一個詞語叫月魄

。元是本來的意思,耀就是光芒的意思,此處是動詞發光。這句話的意思是: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的。

可我們平時看到月亮都是有光芒的,分火就是分離出火光,或者分離出光芒,因此有的版本也寫作太陽分光成二曜。

曜,指天體,日月五星都稱為曜。這裡的二曜就是指太陽和月亮

。這句話的意思是:

太陽將光芒分給了月亮,所以月亮才會發光,成為我們能夠看到的兩大天體,這是古人的理解

。日月金木水火土稱為七曜,我們以前也用過七曜記日法,現在日本和韓國還保留這種方式。

麻九疇本來是要寫銅鏡,但是用月亮反射太陽光的原理開頭,從大象歸於實物的表達方式,月亮使用的是太陽的光源,透光鏡使用的同樣也是太陽光,而且圓形光亮的銅鏡與月亮相似。月亮上的環形山反光之後呈陰影,透光鏡反光之後也在牆壁上呈現背部的影像,這種現象長期被視為神秘現象,西方很多研究者一度稱之為魔鏡,麻九疇自然也發了感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