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大順三年銅鏡

由 清酒講故事 發表于 人文2022-09-18
簡介1984年,四川成都,一個老婆婆走進文物商店,拿出一個銅鏡要賣,店員瞄了一眼,頭都沒抬

鋸子能鋸斷螺絲嗎

1984年,四川成都,一個老婆婆走進文物商店,拿出一個銅鏡要賣,店員瞄了一眼,頭都沒抬。老婆婆心想白跑一趟,結果工作人員給了她50元錢。老婆婆喜上眉梢地走了。不料,店員仔細看了一下銅鏡上的字,驚呼:“快追,錢給少了!”

一個銅鏡,50元錢怎麼還會少了?那可是十里八鄉都出不了萬元戶的年頭,一個工人工資也不過20元一個月呀。

這天,外面下著小雨,成都的一家文物店,一天也沒個人光顧,幾個店員正在無聊的擺龍門陣。此時,進來一個老婆婆,店員連忙過去招呼。

老婆婆顫巍巍地把頭上的斗篷取下來,放在門口,然後走到了櫃檯邊。

老婆婆扯了一下背上的帆布包,小心翼翼地從包裡取出來一塊手帕,慢悠悠地展開手帕,隨後取出來一個銅鏡,顫抖著雙手遞給店員,說要賣錢。

店員看著手帕上露出的一角,表情瞬間難看了起來,只見銅鏡上泛著綠光,兩面都佈滿了銅鏽,一看就是沒有儲存好,也不知道是從哪個潮溼的角落撿到的。

店員滿臉失望,頭都不想抬,轉身想走。但是看著雙手顫抖的老婆婆,又有點於心不忍,強忍著失望,接過了銅鏡仔細看了看。

這個銅鏡直徑10。5釐米,邊厚0。8釐米。銅質精純,質地厚重,分為內外兩圈,內圈雕刻雙龍,外圈飾有纏枝花紋,紋飾佈局繁複,雙龍雕刻到栩栩如生,精美生動。

東西倒是不錯,但是鏽蝕得比較厲害,店員不禁皺起了眉頭,問道:“大娘,你這個銅鏡哪裡來的呀?”

老婆婆看到店員發問,立馬來了精神,看來有戲。於是,她熱切地回道:“這個是之前挖土的時候,從地裡挖出來的,一直在家裡掛著。前幾天,有個收破爛的說可能是個寶貝,我就進城裡來問問看。”

店員聽了,才恍然大悟,難怪銅鏡上都是銅鏽。

老婆婆只見店員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吭聲,於是小聲說:“同志,這個銅鏡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家裡確實是沒吃的了,你看著給個3塊2塊的吧。”

店員看了看衣衫襤褸的老婆婆,想著家中的老母親,有一絲觸動。於是笑著說:

“大娘,這個銅鏡看起來有些年頭了,是個好東西,但是實在是鏽得厲害,不知道還有沒有收藏價值,這樣,我給你50元吧。”

老婆婆接過50元錢,拿起門口的斗篷,興高采烈地走了。

老婆婆握著這筆鉅款,頭也不回,不一會就走得不見了背影。

看著老婆婆匆匆離開的背影,店員拿著銅鏡,心裡有點不踏實,他趕緊找出工具,仔細地清理起銅鏡,沒想到,竟被清理出來的銅鏡嚇了一跳。

“店長,快過來看看,這是不是個寶貝?”

店長和幾個店員也“呼”地一下都圍了過來,大家都被銅鏡上的字震驚到了。

只見,清理出來銅鏡中間,圓圓的座鈕上,刻著八個字:“大順三年孟夏月造”。店長不可置信地拿過銅鏡看了兩遍,確認沒錯後驚呼:“快追,錢給少了!”

可此刻,哪裡還有老婆婆的影子。

明朝晚期,張獻忠帶領農民起義軍,於1644年入川,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1646年,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對上清軍統帥豪格,中箭而亡,大順年號僅存在了短短3年時間。

四川民間流傳著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據說是清軍入川,張獻忠逃離成都時,密藏了千船大西金銀財寶,為了避免因歲月流逝而無法尋找,特意設計了石牛石鼓的藏寶記號,作為尋寶的“鑰匙”。

2005年,在彭山縣岷江底,真的發現了巨大的寶藏,到2017年,已經發掘出超過一萬件的文物,驗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

張獻忠工部所鑄的“大順通寶”銅幣較多,其他文物很少,有大順年號的文物更是難得一見。

這面銅鏡鏤雕精美,做工考究,在那個戰火頻繁的四川,出自於民間的可能性小,所以,很有可能,是大西工部所管轄的工匠所鑄,而且還是出自名家之手,為研究大西曆史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

銅鏡中銘刻“大順三年孟夏月造”,大順三年也就是大順的最後一年,隨著張獻忠的離世,大順也不復存在,這塊銅鏡也就顯得更加珍貴。

這塊銅鏡,目前收藏於重慶三峽博物館,有見過的朋友嗎?

參考資料《四川文物》

大順三年銅鏡

大順三年銅鏡

大順三年銅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