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由 高雅的女人365 發表于 人文2021-06-10
簡介此時的嵇康不過二十出頭,而阮籍和山濤,都是比他大一輪有餘的人

為什麼說萬般皆空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作者:黛珂

1

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病世。曹丕與其相交多年,親自趕來弔唁。看著孤兒寡母悽苦的生活,曹丕心中別提有多傷痛了。他悲天憫人地寫下一首《寡婦詩》:

霜露紛兮交下,木葉落兮悽悽。候鴈叫兮雲中,歸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悵,白日急兮西頹。守長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悵延佇兮仰視,星月隨兮天回。徒引領兮入房,竊自憐兮孤棲。願從君兮終沒,愁何可兮久懷。

不愧是寫出《燕歌行》的有情詩人,曹丕這首詩將寡婦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既然,能夠讀懂她內心的愁苦,便更要多施援手。曹丕對阮氏母子,倒也照料得較為周到。於是,幼小的阮籍在哥哥、母親以及伯父的教導下,漸漸地成長起來。

八歲時,阮籍就可以做到出口成章。十多歲時,像一些傳統士大夫那樣,遍讀儒家經典,崇拜孔門人物。他在《詠懷八十二首》詩中寫道: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

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崇拜顏回和閔損,不是為了突出阮籍少有大志,而是表明他與聖賢的遭遇大為相同。顏子之貧,閔子之孝,這不是正是阮籍身上所具有的特點嗎?

如果以為阮籍僅僅是讀書識字,那就錯了。作文之餘,他還練習一項技能,那就是——劍法。他在《詠懷·少年學擊劍》自我誇讚道:

少年學擊劍,妙技過曲城。

英風截雲霓,超世發奇聲。

彷彿那時的人才培養是多方面。阮籍既通文又習武,這不是少年意氣,而是時代需要。生於亂世,文人未必有機會出人頭地,而武將,則是封建政權中必不可少的力量支撐。

所以除了阮籍,司馬相如也說:“少時好讀書,學擊劍。”(《史記》)

李白年少狂熱,負劍出行,長吟道: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

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

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李白《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五月入暑,農人忙著織作,李白卻一心只為學劍(入仕)。可見,這是一種自古以來的“習俗”。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2

弱冠之年的阮籍想出去幹出一番事業,可惜這時,曾經那個一直幫助他的曹丕叔叔已去世四年了。曹丕一死,阮氏家族徹底被時代所拋棄,直到後來阮籍聲名大振,世人才又重新認識這個家族。

可以說,二十歲這個人生的黃金階段,阮籍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除了沒有熟人引薦,想以文章入仕也很困難。

阮籍初入文壇,便寫下一篇《樂論》,呼籲道:“禮樂正而天下平!”結果不僅得到了文臣的響應,還是帶有政治色彩的巨大抨擊。

自明帝登基後,朝堂上就發動了一場“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颳起以“老莊”為主的玄學之風,與阮籍自幼誦讀的儒家經典幾乎是背道而馳。這幾個文學運動的代表人,何晏、王弼、夏侯玄、鄧颺、李勝、丁謐,後來被稱為“正始名士”。而寫出這篇《辯樂論》來抨擊阮籍的,便是夏侯玄。

此時,正始名士佔據著歷史舞臺,與玄學思想背道而馳的文人紛紛失業。比如阮籍,因為思想上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只能回家種田。

阮籍住在農村,每日正午炎炎,席地而坐,讀讀《論語》《詩經》。這時,他真正體會到了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滋味。

隱居的日子本來十分枯燥,尤其是沒有經過一番歷練便直接隱退的年輕人,那種“出世”與“入世”的鬥爭當真算是一種折磨。不過還好,阮籍有個“與眾不同”的侄兒,他就是後來竹林中的另一位名士——阮咸。阮咸給叔叔的田園生活增添了眾多樂趣。

阮籍讀書累了,阮咸便纏著叔叔討論一些奇思妙想,或者兩人乾脆在院子裡擺上酒杯,開懷暢飲。這叔侄二人朝同食,夜同寢,又無禮法可守,彷彿親兄弟一般。阮武看著抑鬱的堂弟心情稍微好轉,勸解說:“那事情也過去好幾年了,你不如出去再找機會,幹一番事業,免得浪費了自己的才華。”阮籍沉默半晌,並未同意,可是不久,一個重大的機遇突如其來地降臨在了他頭上。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3

那是公元242年7月,阮籍因為幾年前與夏侯玄的那場辯論,加上近來又寫了幾篇文章,受到太尉蔣濟的賞識。

蔣濟這個人,和司馬懿一樣是四朝元老。後來曹爽勢力倒臺,與蔣濟站在司馬氏這邊不無關係。蔣濟既然看中了阮籍,按說阮籍入仕的機會該是來了。可是阮籍在經歷近十年的隱居生活後,求仕之心早已黯淡。他要拒絕應召,但考慮到蔣濟的面子,決定親自前往洛陽遞交這份辭呈。

蔣濟聽聞阮籍的到來十分高興,可是左等右等,最終只等來了一封《奏記》!阮籍在“記”中說:

籍死罪死罪!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臺之位。群英翹首,俊賢抗足……今籍無鄒上之德而有其陋,猥煩大禮,何以當之?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餘稅,以避當塗者之路。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

寫了半天,反正就是以各種理由推辭,說自己平生志向,唯種田耕地而已。這話誰人聽來不笑?蔣濟亦十分生氣,先把王默罵了一頓(王默就是當初向蔣濟推薦阮籍的人)。捱罵之後,王默又趕緊給阮籍寫信,羅列太尉何等重視他,讓其速來。阮籍收到信後不知所措,在與伯父阮諶商議後,還是決定應召前去。

來到蔣濟的府上,每日除了飲酒作樂,並無要事相商。此外就是在宴會上聽一些文人言不由衷的話。阮籍想:朝堂被這群酒肉之徒霸佔著,豈有不衰敗之理?可是沒辦法,他只是個小小的幕僚。而且已經有了歸鄉之意。數日後,阮籍就向蔣濟遞交辭呈。蔣濟以其放蕩無禮,無甚才學,同意辭職。阮籍帶著來時那幾件衣物,重新踏上老家的路。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4

這次回來之後,那顆躁動的心再也無法沉靜下來,只能透過旅遊來疏散。一日,阮籍駕著車馬車出行,他既沒有目的地,也沒有時間限制。不知不覺,馬停下步伐,阮籍正睡在車上喝酒,下來一看,原來前面是萬丈懸崖!

“這?是天欲絕人,讓我自行了斷嗎?”阮籍再也按捺不住,抱頭痛哭起來。

後來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其實,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窮途處。王勃顯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想像孟嘗、阮籍一樣,將大好的青春用於荒廢。希望能夠建功立業,“等終軍之弱冠,慕宗愨之長風。”

原來,阮籍面前這山就是廣武山。想起昔日那激烈的楚漢之爭,阮籍站起身來,豪吟一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豎子”並非罵的劉邦、項羽,而是現在朝堂上那群烏煙瘴氣之徒。

阮籍唱罷不滿,繼續前行。一日,來到河內,結識了一位重要朋友——山濤。山濤為人器量宏大,剛正不阿,好結交出身貧寒的鄉間子弟。後來,靠著沉穩的性格和長遠的目光,山濤實現了人生理想,成功坐上了三公的位置。不過,在與阮籍相識時,他還是一個小小的主簿。

山濤說:“老莊之學適合修身,但治國還得用儒家思想。”阮籍覺得山濤所言十分有理。因為時下未處廟堂,便對修身有了興趣。詢問山濤玄學的奧妙。山濤坦白道:“若論玄學,我只是略通皮毛,有一個人,那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精通呢!”阮籍忙問是誰。山濤答:“山陽嵇康也!”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5

微風習習,萬里無雲,當阮籍與山濤心情愉悅地來到竹林時,只見一男子正坐在大柳樹下彈琴。他衣著樸素,無濾鏡美顏,卻膚白如玉,目不染塵。如果說,何晏是正始名士中的美男代表,那麼嵇康,就是整個竹林七賢的顏值擔當!

阮籍與嵇康相識,這是一件多麼自然的事啊!此時的嵇康不過二十出頭,而阮籍和山濤,都是比他大一輪有餘的人。不過,三杯兩盞下肚,那些俗世的禮法便蕩然無存了,相互間只以兄弟相稱起來。

嵇康酒酣微熱,取來古琴,一曲《廣陵散》傾瀉於青山綠水間。鏗鏘有力,如置身沙場,在二人心中久久不能平復。當晚,三兄弟抵足而眠,次日一早,又攜壺帶酒,到竹林高處去欣賞晨景。此時太陽初升,霞光萬照。倚在碧泉之上,傾聽鳥雀之聲,自由自在地喝起酒來。阮籍也就在此時,對老莊之學產生了巨大的熱情。從此,儒家思想在他心中的地位,漸漸地被玄學取代!

幾日後,山濤要返回河內了,阮籍也打算逗留數日,便與嵇康告辭。這天,嵇康拿出一篇自己新寫的文章請阮籍品鑑。

“養生論?!”阮籍看著題目就覺得有些意思,等細細品讀數遍後,長嘆一聲道:“叔夜對養生之學的體會,當真要高於愚兄數倍。這樣深邃的看法,恐怕只有久居這竹林綠水間,才能領悟出來呀!”

“哪裡哪裡,兄長謬譽了,這都是玄學的功勞!”嵇康果然是懂阮籍的人,憑藉一篇文章,就讓這位“愚兄”留下來一同鑽研玄學。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6

就這樣,阮籍在竹林中混跡了好幾年。直到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他才第二次應召入宮,再次踏上了仕途。此後官職越做越大,心情卻越來越差。

這次他出任是尚書郎,在皇帝身邊處理政務,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官職了。而和他一同任命的,還有王渾。王渾雖然沒什麼名氣,但他的兒子卻深得阮籍喜愛,他就是後來七賢中的王戎。王戎在阮籍身上,漸漸地體會到完全的隨性與對禮法的漠視。

洛陽郊外有家小酒館,這酒館沒什麼特別之處,只是當壚的老闆娘特別漂亮。阮籍就拉著王戎經常去那兒喝酒。喝醉了就趴在老闆娘身邊睡下。王戎是小孩沒什麼,可是阮籍這個大老爺們的舉動倒實在令人生疑。酒館掌櫃認為他是想借機調戲自己妻子,等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們只是喝酒睡覺,並沒有任何非禮的舉動,於是便任其酣睡。客人們見了這幕,也嘖嘖稱奇,他們倒成了酒館的一道活招牌。

人皆愛美好的事物,只不過阮籍的愛更為動情。鄰家有一年輕女子不幸去世,家人忙著置辦棺槨,準備入殮。這時忽然有一男子跳了出來,哇哇大哭。主人不解,問他是誰,為何要哭?阮籍說:“雖然沒有見過令愛,但聽聞她才貌雙全,性情溫婉,這樣的佳人不幸離世,豈不招人痛哭?”

此外,《世說新語》中有這麼一條記載:阮籍的大嫂每次回孃家,小叔子都要趕去送她。手中握著一把油紙傘相隨,從豔陽細雨中邁過石橋,依依不捨地告別。村中有人見了便說阮籍不守禮法,叔嫂不可相見,阮籍直接回上一句:“禮豈為我輩設耶?”四下無言!

對於這些事情,王戎開始時感覺有些吃驚,數月後,阮籍再度辭官,帶著他去竹林拜會嵇康。從這時起,王戎漸漸地感受到了一樣不一樣的世界。

不久,阮籍收到了曹爽的徵召書,他未加思索,便斷然拒絕。曹爽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拉攏天下名士,來提升自己的威望,好與司馬懿爭鬥。阮籍看透了這一點兒,自然要選擇退隱,山濤也是一樣。

高平陵政變發生後,司馬懿為了補救那僅存的一絲民心,開始招納名士入朝為官。不久前,何晏等一群人灰飛煙滅。如今整個天下,文采第一的,當屬阮籍了。嵇康在哲學研究上很有一套,但是論文學,和阮籍還差一些。劉伶等人就更不用說了。這時阮氏家族因為阮籍,再次為天下所知。

阮籍時年四十,雖然到司馬懿身邊做了從事郎中,但是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完全不給人家辦事。司馬懿非但並不生氣,反而任其所為。阮籍每天便東遊西蕩,喝得酩酊大醉。

喝酒歸喝酒,可有名氣還是與日俱增。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執政,升阮籍為散騎常侍,等於有了爵位。而司馬昭為了拉攏他,還派人去說媒,想把他的長女娶給兒子司馬炎。阮籍聽聞此事,胸中只有兩個字:拒絕!可是該怎麼拒絕呢?他給自己想出了個高招。

阮籍喃喃自語道:“大家不是都知道我愛喝酒嘛?好,我就先喝半個月。”於是一連多日,司馬昭的使臣每次來找阮籍商談親事,他都在呼呼大睡。使者不辭辛苦,堅持來了兩月,阮籍便醉了六十天。司馬昭沒辦法了,這才放棄聯姻。若是阮籍有未卜先知之術,知道答應這門婚事後,自己日後將會貴為國丈,不知是否會改變主意?其實,這個結果是可想而知。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7

一日,阮籍突然興起,對司馬昭說:“我想去東平轉轉!”司馬昭也來了興致,忙問:“嗣宗為何對窮鄉僻壤別有鍾愛呢?”阮籍說,東平的美酒實在是讓人垂涎,而且風景優美,文化悠久,我想去提升自己的修養。司馬昭滿意地說:“既然如此,嗣宗就去吧!”就這樣,阮籍當上了東平國相,出任東平。

其實,無論是司馬懿,司馬師,還是司馬昭,他們對阮籍的態度都十分友好。阮籍雖然不願為他們做事,但對當權者投來的盛情卻是樂於接受的。就這樣,日子一天天流水般混著。

來到東平不過十天,阮籍就打道回府了。這讓司馬昭大吃一驚,不過也坦然接受了。阮籍笑道:“原來那個地方真如將軍所言,窮山惡水,又無美酒佳餚,我待了兩天實在受不了,便匆匆返回。”這話雖然不假,在《東平賦》也有特有說明。但阮籍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辭掉之前的職位。做個散騎常侍在皇帝身邊,很容易招人誤解。曹氏一族至此,可以說是人心巨喪。

阮籍從東平回來,再度擔任從事郎中。可是沒過多久,他又來對司馬昭說:“我聽聞步兵營中的廚師善於釀酒,儲藏了三百罈美酒,我想到那兒去。”司馬昭笑道:“好,你就去做步兵校尉吧!”

阮籍上任之後,除了沉迷美酒外,別無他事。劉伶聽說嗣宗找了這麼個美差,也來陪他一起喝。這二人皆是嗜酒如命,不知日月,常常一醉數天。

這日,忽然下人來報,說阮家老母去世了。阮籍正與友人下棋,友人哀嘆著放下棋子,讓阮籍快去。阮籍卻拉住他,非要把棋下完再去。棋下完了,阮籍讓僕人拿酒來,剛喝幾口,便猛地吐起血來。等到安葬那天,阮籍又帶著酒肉在母親墳頭大吃大喝,眾人紛紛議論,他卻視而不見。等到肉完酒盡,大呼一聲:“完了!”便倒在地上。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8

公元260年,二十歲的曹髦抱著與司馬昭魚死網破的決心,帶領心腹來到將軍府,結果反被弒殺。阮籍得知這個訊息後,寫了一篇《鴆賦》,嵇康又作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結果阮籍沒事,嵇康卻因此落得個曲終人散的下場。

這天,洛陽東市是多麼熱鬧啊。三千太學生呼喊著跪在刑場,請求嵇康做他們的老師。行刑官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司馬昭,反而加重了他必殺的信念。於是,叔夜在一曲鴉鵲無言的《廣陵散》後,與世長辭!

嵇康死後,阮籍含著怨恨的眼淚為司馬昭寫下了《勸進書》。至此,他對司馬家的最後一份貢獻宣佈完結,開始了同劉伶那樣昏天黑地,不問世事的生活。在嵇康去世兩年後,阮籍終於在自暴自棄的沉鬱中,走完了無奈的一生。

關於阮籍,一半的生命是在走鋼絲的兇險與煎熬中度過的。他沒有像嵇康那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是選擇向現實世界低頭。

可是就是這一低首,讓他徹底告別了理想生活,從此走上了抑鬱無為的仕途道路。最終塑造了一個傳統士大夫的苦難形象。

如果說,嵇康是英雄,那麼阮籍,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最終活成的樣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