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淺析《論語·為政篇》:堅持本心、恪守志向,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

由 教育思享 發表于 遊戲2022-06-28
簡介就好像孔子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一樣,學習半生到四十方才“不惑”,之後依舊有著許多未知的事物等著他去發現和研究

為什麼要恪守本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才開始立志於學習。到了三十歲,便能堅定自立了;到了四十歲,我對一切道理通達而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歲,我能知道什麼是天命了;到六十歲,凡是我聽到的,都能明白貫通,不再感到於心有違逆;到七十歲,我即便放任心中的想法,也不會有逾越規矩法度的地方了。”

孔子此篇,是對自己每個年齡段的自我評價,並以此來闡述了自己的為人和理想。

淺析《論語·為政篇》:堅持本心、恪守志向,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

一、原文註解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通又,其作用是用來連線整數與零數;“十有五”,即十五歲的意思;“志於學”,立志於學習的意思。孔子此言,主要是為了表明自己於十五歲之時才立志於學習,對一般人來說,這個年齡學習稍晚了一些,但孔子卻並不以之為恥,而是主動向弟子講述出來,目的為了激勵後學者,告訴他們學習之事,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晚。

三十而立:“立”,指立身行事,做事合乎禮法。這是孔子表明自己學習到三十歲時,已經略有所得,能夠知事理、明禮法。

四十而不惑:“惑”,指疑惑,或者也可以理解為被……所迷惑。孔子到了四十歲這個階段,他已經學有所成,心中通達,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上天的意旨,這裡指的是自然的規律、法則。儒家思想中,對鬼神一類並不看重,所以孔子這裡所說的“天命”,更多是指自然執行的規律,以及事物存在所遵守的法則。

六十而耳順:“耳順”,指聽到別人的話,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孔子認為,一切聽到耳中的事情,不管對自己有利還是不利,他都能夠明白其中的原因,知道其中的是非規律。這是在“不惑”和“知天命”的基礎上,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又有所提升的表現。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不逾矩”,即不超出規矩、法度。孔子七十歲時,已經能夠隨心表達自己所思所想,而不用擔心會超出規矩法度。因為孔子此時內心已經很自由,對於事物、規律的認知也達到了相應的水平,一言一行都能夠自然而然地與規矩法度相契合,所以才有此言。

淺析《論語·為政篇》:堅持本心、恪守志向,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

二、拓展理解

01。學不懼晚

在古代,男子十五歲便已經算得上是成年人,這個時候已經是家中的頂樑柱,是可以娶妻生子的。而孔子因為家境清貧的原因,十五歲之前一直沒有機會進行學習。等他開始立志於學習時,在普通人的眼中已經算是比較晚了。但孔子卻並未因此而放棄心中的志向,反倒發憤圖強,最終學貫天人,不止開創了儒家學說,同時還因其思想的博大被後世尊為“聖人”。

從孔子的生平可以看出,對於學習這件事情,只要心中樹立了志向,並且能夠堅持下去,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當然對於這種學習開始較遲的情況,在實際的生活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人背後議論,甚至冷言熱語加以嘲諷。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本心,守住自己的志向,切不可因外界的言語而影響了自己求學之志。

02。學無止境

學習,是指透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不論是從廣義上來理解,還是從狹義上來看待,學習都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就好像孔子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一樣,學習半生到四十方才“不惑”,之後依舊有著許多未知的事物等著他去發現和研究。即便是到了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樣的情況,孔子還是孜孜不怠、誨人不倦,在教授弟子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和理論。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在面對學習的時候,必須要有吃苦的思想,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學會博採眾長,充分聽取別人關於學習的意見,廣泛採納好的學習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要端正學習的態度,不能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初衷,也不能為了虛名便把學習做成“表面功夫”,切實把學習落到實處。

淺析《論語·為政篇》:堅持本心、恪守志向,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

03。學以致用

學習是為了開闊眼界、提升思維層次,是強化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歸根結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

要做到精益求精,就必須認真領會所學內容的精神實質,認真加以思考和總結,切不可行“好讀書而不求甚解”之事。要善於接受新的道理,正確對待與自己所學相悖的知識和觀點,透過對比、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之處,擇善而用,切不可自以為是、故步自封,以致於學習毫無進展。要學以致用,主動把所學的知識,所獲得的理論用於實踐之中,既可以驗證自己的所學,又能從中找準差距、發現問題、明悉不足,切不可閉門造車。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即便對於聖人來說,學習都是一件無所止境之事,需要終身盡心去堅持。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想要學有所成,就必須積跬步以至千里、聚小河以成湖海,最終學以致用,方不負一生之所志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