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由 科技笛笛 發表于 遊戲2022-06-14
簡介可沒想到的是,阿里雲在第一時間將超級漏洞反饋給美軟體基金會的舉動,非但沒有讓老美意識到中企對美開源軟體專案的重要性,反而還因此忌憚中企在軟體開發領域不斷崛起的硬實力

釘釘工作臺怎麼切換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目睹我國近些年在高科技領域的快速崛起,自詡為科技霸主的老美再也坐不住了,在幾十年前絲毫不把我們放在眼裡,而如今卻接連將上百家中企都列入了“實體管控清單”。自中興、華為事件至今,這三年多的時間裡,老美多次修改規則,在晶片和系統等各方面對高科技中企實施制裁。

而就在近日,

美在軟體技術領域又制定了所謂的“網路安全管制”規定,其主要內容就是禁止向中企客戶分享安全漏洞。

簡單來說,就是微軟、谷歌、蘋果、甲骨文等美地區公司,在發現軟體系統中存在漏洞和安全問題之時,未經許可不得和中企客戶分享。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老美製定這項新規顯然是有意將中企排除在其軟體生態體系之外。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數月之前的阿里雲事件,果然是犯了大錯。

要知道,雖然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使用的幾乎都是來自美國的開源軟體,但實際上與美開源公司卻是共建共享的關係。

得益於美軟體基金會Apache提供的元件,我國開發者廠商參與開源軟體專案時可以更加便利和高效。

同樣,有了中企等全球各地客戶的開源,這些美國軟體系統的生態體系也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了。

在過去,

不管是美開源公司自己或者是參與到美開源軟體專案開發的外企,發現了安全漏洞之後,都會按照預設的流程互相反饋,及時將漏洞給補上

。這種共建共享的模式不僅促進了軟體業的快速發展,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網路安全事故的發生。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在去年12月份,

阿里雲發現了一個名為Log4j2的超級漏洞,並率先反饋給了美開源基金會Apache,這才讓美開源公司避免了一場潛在的重大網路安全事故

。為此,阿里雲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眾所周知,網路資訊保安一旦出現隱患,其維護工作向來都是爭分奪秒的。阿里雲作為國內頂級雲服務商,是工信部指定的網路安全資訊威脅平臺合作單位,

可它在發現超級漏洞Log4j2後,卻沒有及時通知工信部資訊保安管理局,反而以美國優先,以至於在該超級漏洞被發現後的22天后,工信部才得到了這個訊息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工信部做出決定,與阿里雲的合作暫停六個月,並摘掉了其官方合作單位的稱號。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雖然阿里雲因為這件事備受網友們的指責,但卻也從側面反映出瞭如今我國在軟體系統領域的開發實力。而且,由此也足以看出,

中企參與美軟體開源專案,對老美網路資訊保安的完善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可沒想到的是,阿里雲在第一時間將超級漏洞反饋給美軟體基金會的舉動,非但沒有讓老美意識到中企對美開源軟體專案的重要性,

反而還因此忌憚中企在軟體開發領域不斷崛起的硬實力。

它實施“禁止向中企客戶分享安全漏洞”的新規,目的就是以此來阻礙國內市場在這個關鍵領域的健康發展。

在這個資訊時代,各國之間基於軟體系統的“網路安全博弈”已然趨於常態化,

相比半導體晶片等硬體的明面上的斷供,暗地裡的“網路入侵”顯然更加難防、更加可怕

,因此,完善的軟體系統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老美此舉會如期所願、導致中企在軟體開發技術上陷入停滯嗎?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從短期來看,這或許會給中企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卻會讓國內市場加速建立自主可控的軟體系統機制。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東方雄獅已經甦醒,不管是航天航空、兩彈一星等高科技領域,我國無一不是在西方嚴密的技術封鎖之下實現的突破,而且還達到了比肩甚至超越西方的高度。

軟體系統領域也必然同樣如此,就像老美對華為等中企實施的晶片斷供,只會適得其反。

何況,相比重資產的晶片製造,我國在軟體系統方面的技術儲備顯然要更加深厚,有一大批優秀的頂級公司,比如華為、阿里、騰訊等等,完全有實力打造出屬於國產軟體系統的“護城河”。

比晶片斷供更可怕?美髮布新規,阿里雲當初果然犯了大錯

反觀美開源公司,

不僅會因為老美這項新規而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而且還會就此失去外界對它的信任,長此以往,其行業話語權也必然會被動搖。

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

美軟體巨頭微軟公司極力反對這項新規的制定和實施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

與中國科技脫鉤,只會加快他們實現自給自足的步伐,受到損失的終將是以出口為主的美市場,無異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美帝主義亡我之心未死,在筆者看來,以老美對我國高科技的忌憚程度,大機率是不會採納這些美企的建議。因此,不管這項新規最終是否會落地,中企都該未雨綢繆,沿著自主化的道路加速前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技笛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