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二次元,如何打破次元之壁?

由 媒介之變 發表于 遊戲2022-02-24
簡介林品身為一名從事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和青少年亞文化研究的青年學者,我在出席一些學術性研討會、論壇、沙龍時,常常會遭遇這樣一種困境:在真正地進入我所要著重探討的文化議題之前,我必須先拿出相當長的時間,向在場的多數與會者解釋某些與我的研究物件密切相

什麼叫破次元

林品

二次元,如何打破次元之壁?

身為一名從事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和青少年亞文化研究的青年學者,我在出席一些學術性研討會、論壇、沙龍時,常常會遭遇這樣一種困境:在真正地進入我所要著重探討的文化議題之前,我必須先拿出相當長的時間,向在場的多數與會者解釋某些與我的研究物件密切相關的網路詞語,以至於當“名詞解釋”的工作完成之時,我的發言時間也已經所剩無幾了。重要的是,這並不是我一個人遇到的問題,我身邊的不少同學——尤其是北京大學網路文學論壇的學術夥伴們——也都曾經在各種場合遭遇過類似的情形。

除了是一名活動於學術圈的文化研究者,我還是一名長期參與“二次元”[1]文化活動的“二次元”愛好者,當我面對上述困境時,我時常會聯想起一個由“二次元”愛好者發明的有趣概念——“次元之壁”。由於“二次元”文化在當今的中國仍然只是一種以青少年為主體的亞文化,因而,“二次元”愛好者時不時地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遭遇到這樣的情形:某些在“二次元圈”中能夠順暢使用的詞語在圈子之外卻幾乎無法流通,某些在“二次元圈”中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文字在圈子之外卻幾乎激盪不起任何反響,某些對於“二次元同好”來說彌足珍貴的情感體驗在其他人那裡卻容易遭致輕蔑或嘲諷,某些對於“二次元同好”來說堪稱共識的話語表述在其他人那裡卻容易遭致嚴重的誤解。針對這樣的遭遇,“二次元”愛好者發明出“次元之壁”這個概念,用以描述那種橫亙在“二次元”亞文化的“圈內人”與“圈外人”之間的溝通障礙乃至文化壁壘。

二次元,如何打破次元之壁?

從我個人的視角出發,我和我身邊的不少同學在種種學術交流場合所遭遇的上述困境,其實也可以看作“次元之壁”的一種體現。那些我們需要予以解釋的名詞,往往就是“二次元圈”的圈內用語,或者是一些深受“二次元文化”影響的網路亞文化社群的內部用語。在我們這類既置身於學術圈、同時又置身於網路亞文化社群的青年研究者看來,這些詞語關聯著某些特別值得探究的文化現象和文化議題;但對於更多未曾投身特定網路亞文化社群的學者來說,這些詞語卻往往是格外陌生的。他們或是對此聞所未聞,或是即便有所耳聞,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文化生活經驗,依然難以避免地會對這些詞語抱有某種望文生義的誤解。正是這種文化壁壘的存在,才導致我和我的同學總是需要事先經歷一段費時費力的“名詞解釋”,方可進入自己學術發表的正題。

但與一般的“二次元”愛好者相比,我們的經歷其實已經是相當值得慶幸的了:得益於學術平臺的交流禮儀,我們畢竟不至於因為交流溝通的缺乏,而在某些對“二次元文化”懷有偏見而又佔據著強勢話語權的人群那裡直接“碰壁”,甚至在錯進錯出的無效互動中陷入情緒化的言語衝突;我們至少能夠獲得寶貴的機會,向“二次元圈”之外的有識之士展開一番“名詞解釋”的工作,從而為更進一步的對話搭設有益的鋪墊。

二次元,如何打破次元之壁?

受惠於大學校園的文化包容度,我們還能夠與志趣相投的夥伴結成研究團隊,在集體討論和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將我們的“名詞解釋”編訂成條理清晰、論述嚴謹、體系完備的成熟版本,並藉由正規的學術出版渠道將其結集出版,其成果便是《破壁書:網路文化關鍵詞》。

這本書的標題正體現了我們的寫作初衷與核心動力:我們試圖透過追溯、爬梳、闡發各類生成於網路亞文化社群的重要詞語的獨特詞源、特定語義和社會文化內涵,來打破“次元之壁”這個概念所指涉的那種溝通障礙乃至文化壁壘,從而在“三次元文化”與“二次元文化”、社會主流文化與青少年亞文化之間搭設交流溝通的橋樑。借用“次元之壁”這個有趣的意象,我們將自己的寫作宗旨概括性地稱為“打破次元之壁”,簡稱“破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