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雙十一再現“先漲後降”的活動套路,部分手機成重災區?

由 驅動中國 發表于 遊戲2022-12-30
簡介所以,針對這種把消費者當“韭菜”割的惡意營銷手段,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下發《關於規範“雙十一”網路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旨在規範促銷經營行為,切實維護“雙十一”期間網路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手機成透明的了怎麼辦

今年雙十一已經開啟,但是有不少網友反映,部分商品出現了先漲價、後降價的現象出現。其中以手機類產品最為嚴重。近日,有網友聲稱,原本提前將自己的心意的手機放入購物車中,以便在活動開啟的時候,迅速搶購。但是卻無意中發現,自己加入購物車的手機幾乎是“每天一個價”,尤其是平臺同型號的手機價格不但沒降,反而漲了一波。

不過,像這種預售開始前把價格提上去,之後再進行優惠活動,來回算下來比沒有活動還貴200元的促銷方式,幾乎在每年的雙十一都有發生,諸如此類的還有,“預售多花錢”、“虛假髮貨”等屢見不鮮。比如,去年“雙十一”的時候,知名護膚品牌歐萊雅就因為“直播間面膜差價”涉嫌虛假宣傳引發眾怒,關於“歐萊雅被指虛假宣傳”等話題也是多次衝上熱搜。而該事件也讓多家官媒集體發聲,並作為反面案例通報批評。

雙十一再現“先漲後降”的活動套路,部分手機成重災區?

那麼針對商家的這些“騷操作”是否合理,又是否存在行業標準呢?

近年來,一些商家為了刺激消費,使出了渾身解數。如如預售定金、湊單滿減、品類消費券等,甚至還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合與分解,其腦洞之大堪比奧數一般。除此之外,電商平臺將預售開始時間也由凌晨12點調整到了晚上8點,網友們紛紛戲稱自己是“晚八人”,甚至還衍生出了“晚八文學”。

不過,隨著電商市場的“內卷”化嚴重,即使不是“消費日”,一些品牌方在日常的打折力度也很給力。所以,為了更大限度的吸引消費者,從此前的優惠卷便轉為“全場打折”、“買一送一”等大出血式的促銷方式。當然作為商家來說,為了賣出更多的貨以賺更多錢,本就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病毒式的營銷手段也招致消費者的厭惡。甚至不少商家和品牌方還選擇鋌而走險,為了清庫存來快速回籠現金流而進行虛假宣傳的方式。

所以,針對這種把消費者當“韭菜”割的惡意營銷手段,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下發《關於規範“雙十一”網路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旨在規範促銷經營行為,切實維護“雙十一”期間網路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而檔案中則明確指出:要提高促銷行為的公開化和透明度,禁止採取“先提價後打折”、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

除此之外,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有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所以,對於商家來說雙十一併不是任憑自己“隨意發揮”,而是有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既不可忽視“雙十一”,也不可盲目迷信“雙十一”,尤其在購物的時候儘量貨比三家,和保持理智的消費頭腦。以此避免一些隱藏至深的合同條款,給自身所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總的來說,今年雙十一手機變成營銷套路的重災區,也從側面反映了整個手機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那作為商家來說也是急需一波報復性消費來止血。但是在方式方法下需要有理有度,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來劍走偏鋒。當然,消費者在遇到諸如此類的方式,應及時上報至相關執法部門,而不是選擇吃“啞巴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