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由 路咖汽車 發表于 遊戲2022-12-28
簡介無論是透過何種形式實現,後輪主動轉向技術都是為了解決車輛在彎道中遇到的問題而生的,法拉利的虛擬短軸系統也是如此

行女車是什麼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作為全球知名的超跑品牌,法拉利在推出首款SUV(雖然他們自己不願意這麼稱呼分類)Purosangue之後,也背上了各種“跑偏”的質疑。雖然新車的推出毫無意外地受到了全球超豪華車消費者想追捧。但除了在顏值上讓其依舊是一臺典型的法拉利之外,在技術上法拉利也儘可能讓新晉車型更像是一臺跑車。比如Purosangue身上就配備了法拉利的虛擬短軸系統(一種後輪轉向技術)。而在此之上,法拉利近期再次申請了一項新專利,核心意圖在基於現有硬體的基礎上,提供後輪單獨控制能力。

後輪轉向,解決高、低速彎道問題

後輪轉向技術目前來說也不算是新鮮玩意兒了,就如同很多汽車技術的發展路線一樣,後輪轉向也是從機械形式衍化為現在的電氣化形式。早期的機械式後輪轉向,即在後懸架中增加軟性材質(一般就是橡膠材料),透過在轉彎時產生的側傾擠壓,實現軟性材質的形變,從而帶動後輪發生一定角度的變化。從描述就可以發現,這種變化首先是被動式的,需要達到一定的側傾才能被激發,另外就是它的控制並不夠精確。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在技術進步之後,實質就是電氣化的成本控制與穩定性提升之後,主動意義上的後輪轉向技術也步入了普通消費市場。透過電機控制轉向杆的左右移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後輪轉向功能。這項技術在賓士、寶馬等旗艦級車型上已經有所應用,也就是此前賓士EQS身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選裝功能。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無論是透過何種形式實現,後輪主動轉向技術都是為了解決車輛在彎道中遇到的問題而生的,法拉利的虛擬短軸系統也是如此。在大部分場景中,後輪轉向技術需要克服的就是轉向不足問題。比如在狹小條件下,車輛的轉向、掉頭等等。這也是為何尺寸較大的車型應用較多的原因,當然更重要的應該是它們的客戶才負擔得起這筆支出。另外,後輪轉向技術還可以應對轉向過度的場景,同時輔助車輛在彎道中的表現,使其可以實現更快的過彎速度。

這次法拉利解決的問題是直線

回到法拉利這邊,既然這次新技術專利是基於後輪轉向技術而來,那麼它還能在彎道上做什麼文章呢?雖然作為一家超跑車企,法拉利在彎道中的表現確實是精髓之一,但是這次的新技術專利確實跟彎道沒啥太大關係了,它要解決的核心反而在於直線。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根據法拉利的描述,目前的後輪轉向技術基本都是串聯執行,即兩個車輪的動作基本會保持平行進行。但眾所周知,越是獨立執行的技術,越能做到精確。事實上,硬體層面本身就給法拉利的腦洞留下了口子。因為目前大部分的後輪轉向技術,其實兩個車輪都擁有單獨的控制器。只不過在系統的設計下,它們仍然保持同步效果輸出罷了。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透過這個硬體“視窗”,法拉利開始魔改計算機演算法,讓這套硬體除了在彎道上有所表現之外,在直線中也不打算讓它休息。具體辦法則是透過直線中向後輪施加轉向力,實現車輪完全垂直於地面。這又涉及到另一個“熱知識”,因為有很多車友已經知道,其實汽車的輪子並非是完全垂直於地面安裝。

早期比較流行的是“內八字”設計,因為汽車早期涉及較多的場景是載人載物,空載狀態與使用狀態的載重情況差距較大。於是“內八字”這種可以很好抵消負載,實現載重後儘量使輪胎垂直於地面的設計,就更為常見。

而目前流行的則是“外八字”設計,道理也很簡單,當汽車普及之後,日常的乘用環境並不需要以前那種載重能力。相反,消費者對於駕乘體驗的追求更高,“外八字”可以在彎道中一側輪胎受到擠壓時,獲取更大的抓地力,使得轉向更為靈敏、平穩。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說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其實車輪垂直於地面,能夠獲得更好的駕乘體驗。但由於車輛的使用和行駛狀態不可能是固定的,所以不同傾向的汽車產品,在傾角上都會做不同的設計。比如說有些效能取向的改裝車,會採用非常誇張的“內八字”傾角等等。

為彎道而生的後輪轉向,法拉利給直線用,結果更快更省油

但對於法拉利這種級別的車型而言,超大的輸出馬力給予輪胎的壓力是普通民用車或改裝車無法承受的。如果採用大傾角,那麼直線行駛時,車輪與地面接觸面積小,可能導致抓地力不夠,並且因為輪胎偏磨大大降低使用壽命。於是法拉利這次便在後輪轉向系統上做起了文章,在不額外增加硬體的情況下,實現直線狀態下減少輪胎磨損的效果,並有效增強抓地力,實現直線加速上的突破。同時,輪胎更精確的垂直運轉也能略微提升燃油效率,雖然可能效果不明顯,但對於日趨嚴苛的排放法規來說,任何一點都值得高興。

回過頭來看,其實法拉利這套系統的邏輯與後輪轉向的誕生是一樣的。最初遇到問題,都是採用機械形式解決,比如人為根據預估的使用場景和工況,調整車輪安裝的傾角,實現理論上更好的效果。但在電氣化技術發展水平逐步提升之後,更精確的電子系統無疑是實現不同環境下最優解的好幫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