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由 姚言的歷史課堂 發表于 遊戲2022-10-01
簡介陳振龍、林懷蘭、陳益三人是有史料記載的番薯傳入先驅,至於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我想也沒太大爭議的必要

番薯是中草藥嗎

番薯,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及價值的農作物,它並不是中國本土農作物,卻養活了幾億中國人,。正是伴隨著番薯的傳入,中國長期停滯不前的人口開始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造就了今天我們這個人口大國。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可以說明清時期番薯的地位不亞於今天的雜交水稻,而中國番薯第一人也必然是比肩袁隆平的偉大人物。那麼在中國歷史上,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呢,番薯又是誰引入中國的呢。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大多數人都比較認可的是陳振龍,認為陳振龍是中國“甘薯之父”,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陳振龍出生於福州長樂縣,是萬曆年間一名海外商人,根據《採錄閩侯合志》中的記載:“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

我們可以瞭解到,陳振龍確實是將番薯帶回中國,並且這個過程並不順利,兇險萬分。作為高產農作物,番薯可以極大地緩解饑荒所帶來的傷害,絕對算得上是戰略性物資。因此陳振龍在呂宋經商時期,就積極向當地農民瞭解番薯的種植技巧,希望能將番薯帶回中國。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只是這麼重要的物資,但是統治呂宋的西班牙政府自然是嚴加看管,不允許番薯外流。為了成功將番薯帶回中國,陳振龍嘗試過很多方便,但是都被海關查了出來,要不是靠著錢財消災,陳振龍自身性命都難保。

直到萬曆二十一年五月,陳振龍在汲取之前失敗的教訓後,絕對只帶番薯藤回國,並且為了躲避檢查,陳振龍將番薯藤纏入船隻的吸水繩中,同時將繩子故意弄髒,用來掩蓋番薯藤。正是靠著這樣精心的偽裝,陳振龍成功躲過了海關的檢查,經過七天的海上航行之後成功將番薯藤帶回國內。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回國後的陳振龍將番薯藤在自家院子周圍進行試種,恰好當年福建地區發生大旱饑荒。陳振龍讓兒子陳經綸帶著番薯找到巡撫金學曾,最後在金學曾的支援下大力推廣試種番薯,緩解了當年的災情,自此番薯開始大面積種植。

正是因為陳振龍的壯,現在很多人才將陳振龍視為中國番薯第一人,然而事實上早在陳振龍之前,就已經有人將番薯傳入中國了,只是由於當時的資訊科技不發達,番薯的種植還沒有傳播開來,這兩個人就是吳川人林懷蘭以及東莞人陳益。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根據商務印書館1934年編印的《

辭源

》中關於“番薯”一詞的註解:“其本出於交趾(今越南),吳川人林懷蘭嘗得其種以歸,遍種於粵,因不患兇旱。電白縣有懷蘭祠,題曰番薯林公廟。”我們可以知道吳川人林懷蘭也如陳振龍一樣,從其他地方將番薯引入中國,只不過陳振龍是從呂宋引入,而林懷蘭則是從越南引入。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除此之外《東莞縣誌·物產·薯》所引《鳳岡陳氏族譜》中也有關於番薯傳入的相關記載:“萬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陳益)偕往,比至,酋長延禮賓館,每宴會,輒饗土產曰薯者,味甘美。公覬其種,賄於酋奴,獲之。……未幾伺間遁歸。……萬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種播天南。”陳益古墓也被號稱為“中國第一塊番薯地”。

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陳振龍,還是他們

陳振龍、林懷蘭、陳益三人是有史料記載的番薯傳入先驅,至於誰是中國番薯第一人,我想也沒太大爭議的必要。三人都是抱著救民救災的想法甘願冒死引入番薯的,且三人之間也沒有任何的聯絡與影響,完全是自發獨立的行為,都有著巨大的價值。

今天的我們在解決溫飽之餘,也該想想這些先驅們,是他們的冒險精神極大地緩解了中國人的口糧問題,默默地支援著中國的發展。他們是偉大的,也是值得我們懷念的。

推薦文章

  • 鬥式提升機遇見這些問題怎麼辦

    三、降低鬥式提升機機殼內異常噪音機殼內出現異常噪音一般是由於料斗脫落、損壞和鬆動造成的,裝置出現此種情況需要立即停機並修復...

  • 霜降前後多吃這肉,貴也買,三天兩頭燉一鍋,驅寒暖胃又滋補

    牛肉味道鮮美,煎炒烹炸怎麼做都好吃,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道最簡單的燉菜,土豆燉牛肉,非常美味的家常菜,不但有牛肉的軟爛鮮香,還有土豆的綿糯入味,比單獨醬牛肉好吃多了,加了西紅柿,味道更鮮美,口感軟嫩,不柴不硬,全家人的最愛,老人孩子都愛吃...

  • 人在天涯不忘回鄉祭祖:祭祖的習俗和禁忌

    祭祖的禁忌只要你有一顆虔誠的心,個人覺得:百無禁忌民間有一四七日(即初一、初四、初七、十一、十四、十七、廿一、廿四、廿七日)不祭祖的習俗,於是便有人在這日去剷除墳墓內外的雜草,修通排水溝渠,給墳珠添土,次日祭拜時只須給墳珠頂上加一塊草坯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