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江南匠心”妝點北京冬奧 “上海製造”成功“出圈”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遊戲2022-09-10
簡介純手工研磨給“同心”新增“溫度”上海造幣有限公司承擔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的製作

匠心製造什麼意思

(北京冬奧會)“江南匠心”妝點北京冬奧 “上海製造”成功“出圈”

中新社上海2月2日電 題:“江南匠心”妝點北京冬奧 “上海製造”成功“出圈”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日益臨近,全球目光將再次聚焦中國。在這場冰雪盛會的背後,伴隨著江南的匠心獨具,眾多“上海製造”成功“出圈”。

火炬“飛揚”“螺螄殼裡做道場”

2月2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活動開啟,冬奧火炬“飛揚”宛如一條舞動的絲帶。如何利用氫能和碳纖維來研製這款高科技含量的“飛揚”,曾一度是承接該項任務的上海石化的頭號難題。

一方面,“飛揚”形狀飄逸,如何使碳纖維的火炬外殼既要接受形狀不規則的挑戰,又能經受耐火抗高溫的考驗?另一方面,“飛揚”內外飄結構精巧,如何讓儲氫罐、燃燒器在小小的“螺螄殼裡做好道場”,確保氫氣燃燒系統呈現出飽滿耀眼的火焰狀態?

面對挑戰,一場協同創新的攻堅戰隨即展開。最終,在東華大學三維編織團隊的幫助下,200多錠第三代聚矽氮烷樹脂和碳纖維複合材料,像織羊毛衫一樣,被從經向、緯向、法向三個維度進行編織,從而解決了火炬的造型問題。針對研發過程中遇到的火炬外殼起泡、開裂現象,攻關團隊也透過在“馬弗爐”中燒製時,先慢慢升溫,再慢慢冷卻的反覆測試,成功解決了複合材料耐燃燒、耐高溫的重大難題。

經過專家和實踐鑑定,這支碳纖維氫能火炬“飛揚”,不僅安全可靠性高,可抗10級大風和暴雨,能在極寒天氣中使用,減壓比高達幾百倍,還兼顧了輕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的要求。

“絨耀之花”巧手還需5萬小時

歷來鮮花配英雄,但奧運會頒獎花束不似獎牌,不便儲存,如何讓這束榮耀之花永不凋謝,成為恆久的紀念?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鉤編而成的絨線花花束脫穎而出。

恆源祥是“海派絨線編結技藝”的非遺傳承單位,此次由其提供的“絨耀之花”因其永不凋謝、低碳環保等特性,成為秉承“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賽理念的北京冬奧會的生動寫照。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將共用花束1251束,累計花材共16731枝。每枝花材上有葉有花,均為純手工製作。獨一無二的背後,是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例如編結一片玫瑰花瓣需要20分鐘,一枝玫瑰花由10片花瓣組成,加上3片葉子和花莖,僅一朵玫瑰,就需要一位編結師耗費至少5小時。並且這束花中花材各異,導致技法也不盡相同,所以完成這束精美的花束,需耗時長達35小時。而製作所有花束耗時將接近5萬小時。

純手工研磨給“同心”新增“溫度”

上海造幣有限公司承擔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的製作。該獎牌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古代“同心”玉璧,五環同心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象徵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奧榮光。“同心”玉璧形制也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相呼應,展現“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

與“金鑲玉”相比,此次“同心”從機械加工到後面的手工研磨,其複雜程度絕不亞於前者。其中最重要的難點就在金牌的傳統金工壓亮手藝的使用上,要保證每一枚金牌所有的研磨效果基本一致,一枚金牌壓亮處理需要研磨師傅在顯微鏡下工作8小時才能完成。純人工的壓亮工藝會給獎牌帶來一定的“溫度”,跟機械拋光相比,它是兩種不一樣的視覺效果,顯得更有意境,用“點睛之筆”來描述金牌研磨這道工序一點都不為過。(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