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這些最新技術成果 讓新鮮果蔬儲藏不再難

由 中國網科技 發表于 飲食2022-05-14
簡介5月8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南大學瞭解到,該校食品學院教授姚衛蓉科研團隊,針對新鮮果蔬儲藏易腐爛變質難題進行攻關,先後研製出的清洗消毒技術(超聲波技術、天然植物源清洗消毒劑)、新型冷殺菌技術(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輻照技術),以及防腐保鮮劑、活性

什麼蔬菜可以凍了儲藏

專案團隊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發,所研製的新型技術成果透過降低蔬菜中腐敗菌的原始汙染量、防止腐敗菌快速繁殖、動態調整包裝微環境氣體氛圍等不同途徑,有效延長了果蔬菜保質期。

隨著食材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以及氣候與環境的變化,傳統保鮮方式已無法滿足更深層次的保鮮需求。

5月8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南大學瞭解到,該校食品學院教授姚衛蓉科研團隊,針對新鮮果蔬儲藏易腐爛變質難題進行攻關,先後研製出的清洗消毒技術(超聲波技術、天然植物源清洗消毒劑)、新型冷殺菌技術(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輻照技術),以及防腐保鮮劑、活性包裝膜等,已在國內果蔬基地和儲運業得到全面應用。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看來,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日益多樣化,應用現代技術手段,解決鮮果蔬儲藏難題,對於確保市場供應和推動鄉村振興,都將起到重要保障。

姚衛蓉介紹,葉菜類等容易腐爛,主要是由於水分含量比較高、採摘後生理活動比較旺盛、原始微生物汙染量比較高、且對貯藏條件要求比較高。因此,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相關保藏措施,以達到調整溫度、空氣溼度和氣體氛圍等貯藏條件。

為防止新鮮蔬菜腐爛變質,在儲藏上大多選擇的是冷藏儲存。近年來,儘管速凍蔬菜越來越多,但這種方式一般會先進行漂燙預處理,該過程和食用前解凍都容易造成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丟失。

陳衛介紹,我國城鄉居民食品消費結構最初以粗糧消費佔主導,如今正快速轉型到蔬菜、水果、肉、奶、蛋等禽畜產品、水產品與加工食品並存的飲食結構。這種變化使民眾吃得更加安全健康、營養均衡。

目前,國際上最有效的蔬菜儲存方式主要是採取氣調儲存法、輻照儲存法,分別透過改良環境氣體成分、利用輻照的方式抑制微生物或者蔬菜組織的生長,並起到殺蟲殺菌的效果。

“我們團隊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發,所研製的新型技術成果透過降低蔬菜中腐敗菌的原始汙染量、防止腐敗菌快速繁殖、動態調整包裝微環境氣體氛圍等不同途徑,有效延長了果蔬菜保質期。”姚衛蓉說。

記者瞭解到,今年1月,江南大學與TCL合作研發的“磁場保鮮技術”,通過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並主持的專案技術鑑定會。這標誌著我國打破了分子保鮮技術的國外壟斷,從技術追趕步入了技術引領。

相關專家介紹,分子保鮮技術,就是利用磁場感應實現不受限的微觀向量保鮮,讓食材達到潤、養、顏、淨、活、鮮的6D保鮮效果。這是因為水分子、有機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都屬於抗磁性材料,所以會對外加磁場發生感應。

目前,這項具有鎖水、抗氧化、抑菌多重功效的產教融合最新技術成果,已在國內應用。

在姚衛蓉看來,這些技術基本上可解決果鮮儲藏難題。但光有技術,不注重應用和儲藏方式也不行。

目前,一些農業生產基地、儲運企業,仍很難有針對性地對各類蔬菜進行包裝、貯藏,往往為降低成本,運輸貯藏採取粗放、簡單包紮等就進入運輸、貯藏流程,壓根都沒有獨立包裝,導致蔬菜沒有得到很好的防護。

尤其是對於大批次混合運輸的各類蔬菜,蔬菜會相互擠壓,造成人為機械損傷,這就加快了果蔬的腐爛變質, 致使嚴重浪費。

陳衛認為,我國在推動農產品與食品產業高質量、差異化發展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待解。其中,如何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的有效市場供給,還亟待從技術端、供給端等發力,打通從農田到餐桌的“最後一公里”,讓最新科技成果得到廣泛應用,以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多樣化、精細化、營養化、生態化的需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