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年有“餘”味③丨閩南人春節必吃的煮麵線,我接過了媽媽的“衣缽”

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飲食2023-02-02
簡介昔日的大年初一,母親掌勺,由我為爺爺送上一碗麵線

春節傳統吃什麼

這一碗先盛給長輩的面線,提醒著晚輩他們是怎麼來的,而晚輩也給他們的下一代示範了何為敬老愛老。在這個代代傳承的儀式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生命繁衍生息的偉大和慈悲——老人總會離去,但下一代也在成長

大年初一早晨六點多,我就起床了,因為要準備早餐。對於閩南人來說,大年初一的早餐特別重要、也特別關鍵,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煮麵線。自我記事以來,三十餘年時間裡,我家每年的大年初一早餐都是面線,以前都是母親準備,從2018年開始才改由我負責。

面線是閩南的傳統美食。據說在我們泉州,面線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跟其他麵條相比,閩南面線特別細,一條面線大概就0。6-0。7毫米,細如銀絲。每每有外地的朋友來泉州,我都會帶他們去品嚐泉州的特色美食——面線糊。面線糊的做法是先將水煮開,放入面線、番薯粉和調料,熬成糊狀,芳香四溢、潤喉爽口;熱氣騰騰的面線糊可以新增炸醋肉、炸雞卷、煎雞蛋以及各類已煮熟的海鮮作為佐料,經由面線糊浸潤後別有一番風味。

年有“餘”味③丨閩南人春節必吃的煮麵線,我接過了媽媽的“衣缽”

線面是中國面類最長最細的面,它以“絲細如髮、柔軟而韌、入湯不糊”而聞名。

因為細長的面線,在閩南有“長壽”之意,

所以它會出現在閩南人所有與喜慶有關的場合

。比如過生日,家人都會煮上一碗,面線上臥著兩個水煮蛋,意味著長壽圓滿;再比如婚禮上,當女方的送親隊伍來到男方家時,男方準備的點心也是一碗豐盛的面線,意味著兩家人的緣分能夠長長久久。當然了,除了這些喜慶的場合外,面線也是閩南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

大年初一的早餐,是農曆新年的第一餐,是新年開端的象徵,閩南人自然是相當重視。第一餐吃麵線,有“福壽綿長、長命百歲”的美好寓意,代表新的一年家人都會平安、長壽、健康、圓滿。久而久之,大年初一第一餐吃麵線便成為許多閩南人的“年俗”。

我家也不例外。以前,大年初一的面線都是母親烹煮,2018年之後才由我掌廚。大年三十剛好熬了一大鍋紅參雞湯,我直接將剩下的雞湯作為湯底。先加入肉丸,在湯底煮沸後,依次加入牛肉羹、蝦、魷魚、紅菇,煮沸三分鐘左右,加入適當的面線和青菜,又繼續熬煮一至二分鐘即可,因為面線纖細,極易煮熟。在烹煮麵線的同時,我一邊用蒸鍋蒸了十顆雞蛋。先幫爸媽把面線裝在碗裡,然後每一碗麵線上放兩顆剝殼了的水煮蛋。在閩南,水煮蛋是面線的標配,意味圓滿又長壽。

面線煮好後,我把它們放在圓盤裡,讓小女兒端到爺爺奶奶的臥室。爺爺奶奶接過面線,也各自給女兒一個紅包,紅包裡各包了100元。壓歲錢在除夕夜已經給了,這100元是爺爺奶奶給孫女送面線這一份孝心的獎勵,也是開年的好兆頭。

事實上,在有關大年初一早晨的這碗麵線的記憶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環節:我端著面線,送去爺爺臥室(奶奶很早就過世了),爺爺開心接過面線,然後額外給我一個小紅包。紅包裡的錢,從兒時的兩塊錢,到五塊錢,再到後來的十塊錢,二十塊錢……在我結婚後,依然由我給爺爺送面線,爺爺也會給我一個五十塊錢的紅包。在我工作後,每一年是我給

爺包一個大紅包,但在大年初一送面線時,我會收下爺爺的這個紅包。

我一直認為,給長輩送面線是我們閩南人年俗中特別美好的一部分:它是孝心的傳遞,也是生命延續的體現。這一碗先盛給長輩的面線,提醒著晚輩他們是怎麼來的,而晚輩也給他們的下一代示範了何為敬老愛老。在這個代代傳承的儀式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生命繁衍生息的偉大和慈悲——老人總會離去,但下一代也在成長。

回到前面提到的時間點——2018年,為何2018年的大年初一,這一碗麵線得由我來烹煮呢?因為爺爺於2017年去世了。當爺爺還在時,父親是一家之主,爺爺去世後,父親母親彷彿一夜蒼老,步入人生暮年的他們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了,我也長成家裡的頂樑柱,並有了自己的孩子。昔日的大年初一,母親掌勺,由我為爺爺送上一碗麵線;如今的大年初一,我來掌勺,由我的女兒為她的爺爺奶奶送上面線。

看著女兒幼小的身影,我彷彿看到了

自己

兒時的影子,也看到生命傳承更迭的痕跡,內心悲欣交集。人到中年,尤能深切領悟歲月流逝的不可逆,也更懂珍惜家庭的每一次團圓。我心裡默默祈願:新的一年一家老小能夠如這一碗麵線所寓意的,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圓圓滿滿。

更多閱讀:

年有“餘”味①丨在縣城過年,體會故鄉的意義

年有“餘”味②丨2023年夜飯,一杯敬不完美一杯敬希望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從易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