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小茄子”長成了“大產業”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飲食2023-01-24
簡介作為紀臺鎮最早一批種植長茄的菜農,他不僅見證了“紀臺長茄”種植品種的更新換代,更致力於種植技術的創新改良

快菜畝產多少斤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因地制宜培育農產品特色品牌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壽光市紀臺鎮突出抓好以“紀臺長茄”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發展,透過標準化種植、品牌化發展,力促相關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小茄子”長成了“大產業”

“紀臺長茄”長勢喜人。

新品種永葆活力關鍵一招

秋天一到,紀臺鎮連線各村的生產路上便格外熱鬧,一輛輛運輸車穿梭其間,高溫棚裡的“紀臺長茄”開始上市了。

10月19日,紀臺鎮東常村村民常道光像往常一樣,一早就來到了大棚,綠色植株之間,一個個紫色的長茄泛著油光,讓人越看越喜歡。常道光種著5個蔬菜大棚,全部栽種長茄新品種“765”,這個品種形狀粗短,果肉細膩鮮甜,可用作燒烤,市場需求量大,產量、價格均高於普通品種。

“小茄子”長成了“大產業”

豐收的“紀臺長茄”。

上午9點,常道光將剛摘下的3000多斤長茄運往附近的昌寬蔬菜合作社,經過篩選、打包,當天下午這些長茄將發往江蘇。

“我們‘紀臺長茄’品種優、品質好,到哪都是‘高檔茄’。”昌寬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李昌寬自豪地說,“紀臺長茄”暢銷市場數年,關鍵因素之一便是順應市場需求,不斷引進、推廣新品種。

近年來,紀臺鎮積極推動“紀臺長茄”新品種引進示範和推廣工作,從品種、口感、外觀、分級上建立標準,鼓勵轄區育苗企業、種植戶引進先進品種,保證了“紀臺長茄”品牌長久不衰。

“小茄子”長成了“大產業”

李延平在大棚裡檢視長茄長勢。

新技術科技助力好品質

“主幹生長到15釐米左右自然分杈,需要及時抹杈,以免營養消耗過度,影響植株長勢。但是抹杈不可過狠,以預留1至2釐米的短杈為宜……”說起長茄種植技巧,曹官莊村李延平滔滔不絕。作為紀臺鎮最早一批種植長茄的菜農,他不僅見證了“紀臺長茄”種植品種的更新換代,更致力於種植技術的創新改良。

“我們村有200多個溫室大棚,全部採用秸稈還田。透過該項技術種出的長茄品質更好,利潤更高。”2013年,李延平率先開始就秸稈還田這一技術進行試驗,經過近10年的改進、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戶看到這一技術帶來的高收益和更優良的蔬菜品質,全鎮秸稈還田率逐年提升。

好土產好菜。作為迴圈農業的重要嘗試,秸稈還田不僅為一直困擾菜農的蔬菜秸稈處理難問題打開了一條新路子,更顯著提升了長茄的品質和產量。多年來,紀臺鎮給予該專案政策、技術、科研支援,循序漸進推廣秸稈還田,為“紀臺長茄”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更為豐厚肥沃的土壤。

“小茄子”長成了“大產業”

分揀打包好的“紀臺長茄”,將運往全國各地。

新渠道抱團電商暢銷路

10月20日,在令欣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孟令欣不時用手機檢視電商平臺的訂單情況。令欣蔬菜專業合作社從2016年開始接觸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目前年線上銷售量近2萬噸,銷售額過億元。

在紀臺鎮,像令欣這樣的蔬菜合作社有214家。今年,該鎮開展了蔬菜合作社規範提升工作,上措施、上裝置、上場所,推進合作社向專業化、規範化、智慧化縱深發展,在硬體設施提升的同時,積極引導合作社抱團搭上電商發展快車,讓“紀臺長茄”有口碑更有銷路。

品牌讓“菜籃子”更有力量,也讓“紀臺長茄”更有含金量。目前,該鎮長茄種植面積達27000畝,年產量46萬噸,“小茄子”在紀臺鎮長成了“大產業”。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瑩/文圖 通訊員:範雨荷

【來源:濰坊融媒】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