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由 葉文稿的文字世界 發表于 飲食2023-01-14
簡介叔本華曾經說:“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尋求一種安靜、簡樸的生活

猴頭菇怎麼吃煲雞湯

有人問:

“人生在世,什麼最難控制?”

有人回答說:

“人世間,最難控制的,永遠是自己的心,心若是通了,則人生處處是風景。”

人生,過的是一種心態,活的是一種心情。

所以,如果管不好自己的心態,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生活也就難以順心順意了。

那麼,一個人又該如何打磨出一種強大的心態,活出一種穩定的心情呢?

我想最好的答案是,先學會體面地獨處,因為: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獨處能夠產生安靜的智慧。

喧囂的日子看似能夠激發出我們的熱情,感染一個人的心性。

可其實,這種熱情往往會隨著喧囂熱鬧的結束而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驅散的孤獨。

生命的底色是安靜,生活裡最舒服的狀態是安靜。

很多人,終其一生不斷地折騰,不停地追求,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一輩子想要追求的,其實在心安靜下來的那一刻,就足以滿足。

楊絳先生說過:

“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大部分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不斷地向外索取慾望的滿足,是不停地期盼得到外界的認可。

但是,即便自己再執意、再堅持於做一些改變別人,奢求他人的想法和做法,最終累的、痛的、苦的、得不償失的,都是自己。

如果別人那麼容易就被你改變的話,那這個世界早就“安然無恙”了。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改變自己是神人,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所以,不如及時冷靜下來,迴歸獨處,在獨處尋找安靜的力量,享用安靜的智慧。

莊子曾經寫道: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智慧只能從深度的安靜裡滋生,也只有得到了從安靜深處來的智慧,才能給予我們在生活裡穩定的情緒、心態。

可以說,擁有安靜的智慧,人生會走得更踏實、更紮實。

周國平曾經寫道: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的寶藏。”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越是懂得享受安靜的心境,則往往越能擁有高階的境界。

正如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

“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裡。”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安靜,是一種力量,持續安靜,則能滋生一種持續穩定的力量。

豐富的安靜,則能滋生出一種穩定的輸出,久而久之就可以養成一種高貴的氣質。

獨處,看似一時是孤獨的,是痛苦的,但是長期獨處,孤獨反倒成了精神上的豐足,給生活做減法,給精神世界做加法,讓心安靜下來,讓內心平靜下來,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然後默默地、靜靜地享用一切。

內心的安靜,則是智慧的養成。

莊子的靜,是“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不迷本性”的超脫與豁達;

劉禹錫的靜,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簡單和純粹;

陶淵明的靜,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與從容。

蘇東坡的靜,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曠達和開明。

黃敬遠在《風蝶令。驚鴻起》中寫到:

“繁花似錦覓安寧,淡雲流水渡此生。”

歷經人世間裡的繁華,看過歲月裡的滄海桑田,更懂得了安靜的美好和充實,也提煉出了更為豐富的智慧和豐實的美好。

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所以,請養成一種獨處的力量,安靜的力量,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力量。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獨處可以走向精神富有。

羅曼·羅蘭說的:

“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生活,而是無聊。”

一個人活著,不需要一定擁有什麼,才能做到什麼。

好比說,不是要讀了大學,才能讀懂深奧的書籍。

可以說,一個人即便沒上過中學,也不用上大學,也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哲學家、歷史學家,甚至也能夠成為法律學家。

就像一個精神飽滿而富有的人,他總會尋求各種方法和方式來靠近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說到底,一個人能成為什麼,關鍵在於他想成為什麼。

走向成功的方式,萬變不離其宗。無疑是精神飽滿,意志頑強,敢於堅持。

顯然,獨處無疑是一種非常體面的、非常高效的自我提升方式。

叔本華曾經說: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尋求一種安靜、簡樸的生活。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精神富有的人,能夠驅散空虛的心靈,心靈富足,自然對待諸多事情的態度都開始變得開明、自信。

反之,心裡空虛,心智迷亂,惆悵頹喪的人,總容易尋找一些無營養、無意義的東西來填補它,容易誤入歧途。

就像人一閒下來,煩惱反而更多。

反之,不斷地充實著精神上的富有,則更容易過上一種穩定的、從容的、自在的、愜意的生活。

就像白巖松說的: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所以,學會獨處,在獨處時豐富自己的心靈,富足自己的精神,每天都過得心靈舒坦、精神洋溢。

美學家蔣勳說過一句話:

“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讓獨處,成為一種習慣,讓獨處時養成的好習慣,來助力生命走向圓滿。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獨處可以豐富靈魂。

俗話說:動養身體,靜養心情,富養靈魂。

復旦大學陳果教授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在自己最失落的時候,最潦倒的時候,最無人能理解的時候,還能保持一份豁達,一份涵養,一份風度,這才是真正見你修養的真功夫。”

生活裡總會有不如意、不開心的事情發生,也有困窘、困難重重的局面。

但是,越是在痛苦難熬,艱苦卓絕之際,越是需要做到足夠的豁達、從容和安靜。

沉得住氣,靜得下心,在獨處時修心養性,豐富靈魂,用一顆富有趣味的、從容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當中的起起伏伏。

讓靈魂變得豐富有趣,讓生活過得怡然自得。

一種很體面的生活方式:獨處

作家江徐說:

“所謂生活情趣,就是用意趣之心去對待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並挖掘其中的美好,為我們所用。”

所以,生活並不缺乏情趣的充實和美妙之處,缺的是一顆追求美好的心,缺的是我們不敢也不願做出積極的改變。

不能隨時隨地自我改變的人,往往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封住的牆裡面,明明內心不得安靜,心情不得舒展,卻硬逼著自己沉淪下去,壓抑下去。

于丹說的: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願你擁有一種開闊的心胸,坦然的心境,豐富的靈魂,活出強大的內心,活出高深的智慧,然後珍惜當下,享用一生。

最終將日子過得如同《六祖壇經》裡說的那樣:“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