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一碗昆明人吃了四代的米線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飲食2022-12-03
簡介從清末創立傳承至今,建新園115載風雨兼程,把鬧市區一個不起眼的滇味小吃店發展成為擁有60家門店的老字號品牌,建成了統一的生產加工配送中心,讓這碗賣了一百多年的米線煥發了新活力

昆明建新園老百姓什麼

「本文來源:昆明日報」

天色微亮,寂靜的寶善街上就能看到一處溫暖的光。循著光亮過去,建新園木質牌匾在柔和暖光的映襯下更加顯眼。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逐漸聚集,這家百年老店也迎來了一天中忙碌的時光。

從清末創立傳承至今,建新園115載風雨兼程,把鬧市區一個不起眼的滇味小吃店發展成為擁有60家門店的老字號品牌,建成了統一的生產加工配送中心,讓這碗賣了一百多年的米線煥發了新活力。

寶善街起家

“落地昆明瞭,當然要去吃地道的小吃和美食!寶善街上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百年老店,米線的味道真不錯。”“旅遊最後一天來試一試這家店,市中心值得排隊的昆明老字號。”……在小紅書、美團、大眾點評上,建新園寶善店是不少外地遊客極力推薦的美食打卡點,吸引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嚐鮮者。

這裡有讓外地遊客讚不絕口的過橋米線,也有本地人喜歡的脆旺米線、燜肉米線、葉子米線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吃滷品。特別是老昆明人最鍾愛的涼米線,胡蘿蔔絲、韭菜、花生碎和脆哨鋪在素白的米線上,再淋上特製的油辣子和醬油,用筷子一拌送入口中,酸甜適中、爽滑順溜,是屬於昆明人獨特的美食記憶。

在老昆明張師傅的記憶中,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跟著大人吃一碗建新園的米線。退休後,他每隔10天還會從西壩坐公交車去寶善街吃上一碗涼米線。

建新園的前身,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三合春”,主要以經營滇味小吃為其特點。1956年,公私合營,更名為“建新園”,取“建設新生的餐飲之園”的意蘊。

20世紀90年代,建新園率先在二樓開設雅座,把3元一套的過橋米線賣到5元一套。為解決員工就業問題,建新園於1995年8月26日在金碧路開設第一家分店,當天兩堂銷售額就達500多元。隨後,建新園開始規模擴張,兼併經營不善或效益不好的企業,擴大營業網點,延長營業時間,逐漸成為本地餐飲界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規模化發家

在門店擴張的同時,建新園也積極探索如何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以及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以標準化產品來留住老百姓記憶中的味道。

2005年,建新園完成股份制改造後,在西站建立了統一的加工配送中心,實現從原材料採購、加工到產品配送的一條龍體系;2009年,建新園引進食品安全管理體系,4年後又引進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保障每一款產品從原料採購、生產加工到集中配送全程都可回溯、追蹤。

隨著建新園連鎖門店逐步增多,西站加工配送中心已不能滿足門店的配送需求。2018年,建新園投資1億元,在富民工業園區建成一個集生產、倉儲、配送為一體的大型生產加工配送中心,引進了國內先進的生產裝置和技術,實現了米線、滷品、罩帽、面品及湯料產品全面自動化、集中化、標準化生產,確保每款產品都原汁原味。

昆明建新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浩菁說:“建新園所有原料都經過精心挑選。比如熬製骨湯的豬骨都要具體到某個部位,而辣椒、胡椒、紅糖等配料則來自丘北、保山、彌勒等知名產區。”除小菜及配料之外,目前建新園的所有產品都在富民基地統一生產,每天清晨7點之前集中配送至各大門店。現目前,建新園生產加工配送基地建設規模可同時滿足200個門店的配送需求。

好吃不貴走下去

18歲就來建新園寶善店當學徒工的李樸生,習慣了每天中午食客排起的長隊。“這段時間店門口市政道路改造,還是有很多老顧客來吃米線。”李樸生現在是寶善店的店長,也是建新園過橋米線第四代非遺傳承人。他參與了第一分店的開業,一路見證著建新園分店走進小區、商業中心、機場、高鐵站,用實力鑄就了行業內的口碑。

藉助此次市政道路改造契機,建新園寶善店對店面進行全面升級,預計9月底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遊客和市民面前,讓大家全方位瞭解百年老字號建新園的歷史文化。

不僅是寶善店,建新園將在景星街打造昆明老字號集合店,透過“前廠後店”的形式,讓大家現場感受傳統汽鍋雞、烤肉串、水煎包子、胡辣湯、摩登粑粑等特色小吃的製作過程。

“我們就是要做有溫度的老字號,傳承好吃不貴的昆明味道,服務好老百姓。”鄧浩菁說,透過一系列傳承和創新,讓建新園這個百年老字號煥發出新的活力。

記者繆亞平報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