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由 Sako醬吖 發表于 飲食2022-10-05
簡介而火宮殿的這道椒鹽饊子也可以算是在長沙街頭的一道溫暖吃食了吧

椒鹽味是不是鹹甜味

一種油炸的小吃食,因其色澤黃亮、口感香酥脆爽,而深受八方食客青睞。北方的饊子多以麥面烹飪而成,而南方的饊子則多以米麵烹飪而成。在長沙,最常見的是椒鹽饊子,以精麵粉為主要原材料,佐以白糖、板、精鹽、花椒等。經油炸後的椒鹽饊子,造型也很別緻,最常見的是枕形和扇形兩種,既是小零嘴,又可作為菜餚。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說起來,饊子這道小吃食還與寒食節頗有淵源。春秋戰國時期,每逢寒食節都必須禁火,這時家家戶戶都會食用“寒具”,也就是饊子。那時,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清明節前夕要連著禁火三日。於是,人們就會先將一些環形的麵食在油鍋裡炸好,作為寒食節那幾日裡的“快餐”。兩千多年前,屈原在《楚辭·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餌,有惶兮”的詞句。宋代美食家林洪曾對此做過考證,並得出了“粔籹乃蜜面而少潤者”“依筐乃寒具食,無可疑也”的結論。可見,早在千百年前,湖湘地區就有了做子這種“寒具”。到了宋朝年間,大文豪蘇東坡還專門寫了一首名為《寒具》的詩,用來讚頌饊子:“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e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櫚佳人纏臂金。”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時光流逝,隨著步入現代社會,寒食節要禁火三日的風俗也逐漸消失,但這個與寒食節密切聯絡在一起的饊子卻仍為南北食客所喜愛,時至今日仍是一道老少咸宜的時令小吃。記得小時候,每天清晨,樓下小鋪子的大姐就會在門口支起一個小爐子,上面架著一口油鍋。店鋪雖小,用的卻是上好的麵粉,加上些許細鹽,用水揉成一團麵糰,接著就是醒面、切條,再揉搓成細細的條狀,一圈一圈地環繞著在盆子裡排滿,上面撒上一些油。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等到盆子裡細細的麵條回透了,彈力恰到好處的時候,就見那大姐輕輕將麵條纏繞在手上,用手來來回回地神開。一抻一繃之間,一條條麵條就變成了粗細均勻的饊子條兒,接著下入七八成熱的油裡,撒上些許花椒提味,用筷子輕輕地在油鍋裡翻動。隨著饊子在油鍋裡逐漸煎熬上色,等火候剛剛好時,大姐麻利地將椒鹽饊子從油鍋裡撈出來。大把或是小把的椒鹽饊子躺在盆子裡,金黃焦胞,讓人垂涎。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在幼時的我看來,原本軟塌塌的麵條瞬間就變成了焦黃酥脆的繳子,這真是一次奇妙的轉換過程。我總會眼睛一眨不眨地等大姐將所有的麵條都炸完,才從兜裡掏出零錢,買上一把饊子,作為當日的早飯。椒鹽饊子幹吃香拋可口,但我更喜歡將它泡入牛奶之中。吸飽了牛奶的微子軟塌順滑,入口即化,別是一番風味。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如若不是流連於市井之間的饊子小鋪,那還可以去老字號火宮殿嘗一嘗特色激子。早在20世紀40年代,火宮殿的名廚張桂生就創制了饊子兩吃的菜餚。火宮殿的炸饊子沿襲的是傳統的椒鹽口味,焦脆酥嫩。比起他家鹹口的子,我更喜歡甜口的,放入砂糖之後,饊子嚼在嘴中,一股淡淡的甜味彌沒開來,甜面不膩,讓人忍不住吃了還想吃。煮饊子則又是另一番風味,將炸好的激子放入原湯之中,淋上一些麻油,撒上一把蔥花,吃幾口饊子一口原湯,很是美味。

椒鹽饊子,絲絲縷縷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香,口味甜鹹皆有

快在長沙街頭,有著數也數不清的各色小吃,溫暖著長沙人的心,也慰藉人即使走遍天涯,最終仍惦記著家裡,也讓外多人在這裡找到了家一般的溫暖。而火宮殿的這道椒鹽饊子也可以算是在長沙街頭的一道溫暖吃食了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