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29:你參加的“自然體驗活動”是自然教育嗎?

由 悅文天下 發表于 娛樂2022-07-01
簡介2、不同流派的自然活動,只要具有目的性與培養人兩個特點,也都可以說是廣義的自然教育活動

稻穀上的甲蟲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諾諾在杭州,ID:nuonuozaizhe 】

來自專輯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29:你參加的“自然體驗活動”是自然教育嗎?

自然教育就是去自然裡玩嗎?

自然教育就是保護環境嗎?

自然教育就是認識動植物嗎?

自然教育是教育嗎?

“保護環境,不許摘花”這是自然教育口號嗎?

自然教育是體驗各種自然美食、風景、探險嗎?

爬樹是自然教育,還是沒有公德?

……

自然教育從業者的疑惑

上面的問題,是很常見的疑問了。到底什麼是自然教育活動?這不僅是參與者或者旁觀者的疑問,其實也是不少自然教育從業者內心的疑問。一旦有了這樣的疑問,我們會去追尋自然教育確切的定義,也會糾結於要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價和制約自然教育機構的活動水平。這樣的疑惑在我全職進入自然教育行業的第一年時特別強烈。

蓋婭的中級體驗師培訓是認真探討過這個話題的。

老師特別強調了自然教育也是一種教育,並不是其他教育的補充,活動的設計與開展,都要特別注意與目標的關係。

這目標不僅是一次活動的目標,也是整個機構的理念。所以活動呈現中,參與者的反應是刺激、驚訝、驚喜、興奮、感動等強烈的情緒反應,那要特別警惕活動的設計是否與目標一致,甚至活動目標的設定是否有問題。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29:你參加的“自然體驗活動”是自然教育嗎?

話是聽懂了,也明明白白寫在筆記本上了,在設計活動的時候也會自動在腦海裡彈出來,提醒自己悠著點。之前,我並不理解這樣做背後的邏輯,現在,書上關於定義給了我一些思考與啟發。

自然教育是教育的一種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之前的教育大師們共同給出的關於教育的廣義定義。

教育具有最基本的兩個特點:目的性和培養人。這兩個特點是教育與其他活動的主要區別。教育對個體的功能是對個體產生積極的作用與影響。自然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也具有這兩個基本的特點。

所以去熱點雨林徒手觸控蝙蝠,讓孩子覺得刺激、膽大,這個行為是自然教育嗎?不是,因為目的是讓孩子覺得刺激勇敢,這沒有培養人。帶孩子去割水稻,到了目的地每個孩子排隊砸幾下稻穀,各種拍照,再包個福袋就回去了,這是教育嗎?不是,這只是活動,但是割水稻可以設計成很好的自然教育活動。知道了教育的這兩個基本特點,也就明白了培訓時老師們為什麼一直強調目標,強調警惕參與者過度的情緒反應了。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29:你參加的“自然體驗活動”是自然教育嗎?

自然教育中,體驗式流派的自然教育是接受度比較高的,大家爭論的科普活動是不是自然教育、身心靈流派的自然體驗活動是不是自然教育,也都可以用目的性和培養人來解釋一二了。區分的主要方法就是看目標。一次刷山認植物的科普活動,目標就是認識植物且懂得尊重自然,目標明確且培養人尊重自然,妥妥的自然教育活動。一場觀鳥大賽,規定時間與區域,比賽觀鳥種類多少,這也是自然教育活動。一個幼兒園透過讓小朋友抱抱大樹,聽聽大樹,摸摸樹葉,聞聞花香,讓孩子對樹林有認識與產生情感,這當然也是自然教育活動了。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29:你參加的“自然體驗活動”是自然教育嗎?

綠色生活營打翻水的小朋友自己清理場地

所以從定義上來說,教育可以是很寬泛的,而與自然相關的活動只需要符合目的性和培養人兩個特點,都可以稱其為自然教育活動。

評價自然教育活動水平的方法

既然是自然教育活動,就要有辦法去評價教育的水平。這要從教育的其他特點說起了。教育除了具目的性與培養人兩個基本特點,還有具有社會性、實踐性、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雙向耦合性、動力性、歷史性、文化性、情境性、反思性、人文性(溫情性)、靈活性、綜合性……這些特點不見得在同一個活動中都會體現,但是在一個長期的教育中,多少都會體現。

從教育的功能實現條件上來講,

教育要對個體產生積極的作用與影響,有“四個必須”條件。必須符合個體發展規律,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必須有效地組織教育活動,必須調動老師的引導性,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比如實踐性與情境性,老師對著PPT講了40分鐘甲蟲的特點,用10分鐘讓孩子們觀察甲蟲,這是一個自然教育活動,但實踐性與情境性不夠。如果換成在野外觀察的環境中,正好碰見了這種甲蟲,老師再講,實踐性與情境性就提升了很多。還有生活體驗,比如做一餐飯,孩子從討論菜譜開始到最終吃飯都全程參與,比只讓孩子切菜洗菜的情境性與實踐性高得多。

比如動力性,是說積極發展具有方向性。分組活動中,組員的分佈有能力差異,長者先幼者後,實現了支架式教學,可同時提升大孩子的引導水平與小孩子正向參與的積極性。

再比如靈活性,活動的形式與教學方法可以是多樣的,各個領域的所長皆可拿來靈活運用。傳授式、體驗式、身心靈流派都可以相互結合。而溫情性要求教育者關注到受教育者的狀態,並及時給予切合實際的幫助等等。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29:你參加的“自然體驗活動”是自然教育嗎?

綠色生活營引導員與小朋友談心

此外,從對參與者產生積極的作用與影響來講,教育必須符合個體的發展規律。自然教育活動的知識給予,也要符合孩子的特點。比如給幼兒園小朋友講光合作用,講葉綠素葉綠體這種初中的知識,或者讓手指發育不完全的孩子製作標本,課程設計都是糟糕的。這一點蓋婭綠色生活營做得非常,孩子們透過生活和勞作發現了物質教育的規律,無論孩子們總結得怎麼樣,老師們都是以學生的心態來看待的,絕不予以糾正或者補充。而且當老師和引導員變成了孩子們的學生,孩子們會特別有成就感,這是非常好的互動式教學。

其餘特點不一一舉例,將一個活動與以上特點對照起來看,活動的特點也就明白了。但最重要的是,要聯絡目標一起看,評價一個活動水平才會更客觀。對於活動主辦方來說,在設計活動的時候,也就不必陷入“自然教育是不是服務行業”、“家長到底喜歡什麼”的泥潭了,

重要的是,你的目標是什麼?跟著目標走,你的引領者作用就可以順暢的發揮出來。

總結

所以總結一下:1、判斷一個活動是不是自然教育活動,要看活動是不是具有目的性與培養人兩個特點。2、不同流派的自然活動,只要具有目的性與培養人兩個特點,也都可以說是廣義的自然教育活動。3、評價自然教育活動水平,要從教育具有的特點來看,而不是從參與者的情緒反應與組織者的服務來評價。

一點題外話:當我看了這些教育家的書之後,會有一種感動,教育如此寬泛,與政治、經濟是同等的社會結構之一。不必關心概念的細微區分,更應該在意如何去實現培養人的目標,不同的教育有怎樣的特點與侷限性,應該怎樣入手去改變……原本是很容易陷入概念之爭的,卻原來,概念之爭更多的只是在維護自己的立場罷了。教育是足夠包容的,放眼天地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