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風雨無阻五週年 只為送上這一口香甜

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娛樂2022-06-26
簡介”王祥雲說,志願者回來後心裡難過了很久,在每一天晚上奔波,就是為了將麵包店裡當天製作的新鮮麵包送到有需要的人手裡,卻遭到這樣的對待

有個愛心的是什麼牌子

2018-04-18 15:37 |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王悅

4月14日晚9時30分,王春月和她的女兒出現在溫嶺的夜色裡。開著車,她們穿梭在即將打烊的多家麵包店之間。

每天晚上,都有這樣一群人,穿梭在大街小巷,成為奔波在萬家燈火中最特別的身影。

風雨無阻五週年 只為送上這一口香甜

“愛心麵包”公益行動,也許你並不陌生,但你不知道的是,一群人已經為此堅守5年。

2018年4月,“愛心麵包”活動迎來5週年,他們還將繼續前行……

母女倆連續三年運送“愛心麵包”

4月14日晚,14歲的陸鼎怡沒有像往常一樣早早休息,9時,她和媽媽一起出門了。

當天晚上,任務不少,按照計劃,她們要跑7家麵包店去收集麵包。當然,這對她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可以說相當得心應手。這是她跟著媽媽王春月參加“愛心麵包”活動的第三年。

“第一次帶她出來參加活動時,她還有些害羞。”王春月說,3年前,她接觸了“愛心麵包”,就一直帶著女兒。

而現在,陸鼎怡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王春月負責開車,只需把車停在門口,她自己就能完成收麵包的任務。

9時45分左右,第一家,母女倆來到“OVEN LAB 樂歐酵室”麵包店,誰知卻撲了個空。“不好意思,今晚的麵包銷售一空了。”店員說。

母女倆馬不停蹄奔向下一家。“每一家麵包店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早了他們還沒打烊,去晚了耽誤店裡員工下班,所以我們必須掐準時間。”王春月說。

第二家是位於東輝北路的“大桃烘焙”,可能因為週六生意比較好,店裡的麵包同樣銷售一空。

下一家是位於興華路的“西西盒子”。其實,晚上要去的第四家就是在“大桃烘焙”附近的“貝科裡”,但因為各家店打烊時間不同,王春月不得不繞一圈後再回來。

在“西西盒子”的櫃檯上,還留著一些麵包,母女倆馬上開始打包,用夾子將麵包裝進袋子裡。

“用來打包的塑膠袋沒有了。”店員說。“好的,我讓同伴提前送過來。”王春月說,用來打包的塑膠袋都是志願者自己出錢買的。

“一共42個麵包,請簽字。”店員在單據上籤了字,母女倆提著滿滿兩大袋的麵包,前往下一站。

這天晚上,記者跟著母女倆,第三次繞回到了東輝北路,這一次,是“貝科裡”,不過同樣撲了空,當天的麵包已全部銷售完畢。

晚上最後一家麵包店是“托斯卡納”,手錶上的指標已經指向了10時多,“我們來得有點早,先在店外面等一等吧。”春夜裡的雨勢開始加大,怕打擾店裡的正常營業,王春月和女兒坐在車裡,等待麵包店打烊。

最終,在“托斯卡納”收穫麵包20個。

這一天晚上,跟著王春月母女倆,記者幾乎將城區繞了個遍。

此時,另一隊志願者也已收工,兩支隊伍打算先會合,再一起前往城西街道的一家養老院。

晚上,兩支隊伍共收得“愛心麵包”151個。滿滿五大袋的麵包,都交到了養老院相關工作人員手裡。

這時候,已是11時18分。王春月和女兒還要開回位於城東的老家,從城區的這一頭到那一頭,路上要花上半個小時,到家要12時了。

這個團隊五年的堅持

“愛心麵包”的起源其實再簡單不過,源於王祥雲的一個突發奇想。

王祥雲,生意人,火速志願隊負責人,早在“愛心麵包”這個公益專案之前,他已經奔波在公益路上好多年。

2013年的一次偶然,王祥雲和朋友聊起,得知現在的麵包店基本都是當天現做現賣,為了給顧客提供最新鮮的食物,當天賣剩下的麵包基本都會被扔掉。

“我覺得很浪費,而另一方面,可能還有很多人不捨得給自己買一個麵包。”如何把雙方對接起來,有個想法在王祥雲腦子裡形成了,他決定付諸行動。

王祥雲首先想到了環衛之家,環衛工人平時工作辛苦,工資卻十分微薄,吃上一個麵包,對於他們來說,也許不是一件常有的事。

“一個麵包十幾元,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元,而且小小的一個根本吃不飽,很多環衛工人可能不會去花這個錢。”王祥雲說。

主意打定,他決定自己先試試。

從麵包店裡收來麵包之後,王祥雲第一次把麵包送到了環衛工人手裡。吃著新鮮的麵包,環衛工人們很感動。

就這樣,一開始的點對點“愛心麵包”行動,王祥雲一個人堅持了3個月。

然後,更多的人、更多的店鋪加入進來,這支隊伍變得龐大。

在機關單位上班的陳玉林也是較早參與“愛心麵包”活動的志願者之一。“我記得一開始,因為參加的麵包店比較少,有時候一晚上收到的麵包就比較少。”陳玉林說,運送的志願者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特地自己掏錢去其他店裡多買了幾個麵包,“為了不讓等待的人失望。”

“一開始吃到送來的麵包,孩子們可高興了。”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陳立說,麵包作為加餐,孩子們的伙食因此有所改善,“學校接收麵包有快5年了,這個活動真的很有意義。”

截至目前,“愛心麵包”專案累計招募了300餘名志願者,整合了城區16家愛心商家,近5年來已送了近40萬個愛心麵包,接收的單位也從環衛之家,擴充套件到了特殊教育學校、福利院、養老院、民工子弟學校、醫院環衛部等。

隨著麵包需求的增加,為了發動更多愛心商家加入,王祥雲經常磨破了嘴皮。“有些商家有顧慮,我前前後後溝通了很多次,才終於做通了工作。”

從一開始的“靈光一現”,到如今竟風雨無阻地堅持了5年,王祥雲也頗為感慨,“這不是一個人的堅持,是整個團隊的堅持。”

希望每個城市都有夜間穿梭的身影

90後姑娘陳慧瀟是去年加入“愛心麵包”隊伍的,算是隊伍裡的後輩,到現在也快滿一年時間了。

“一開始是單位裡的巾幗文明崗活動,接觸到了志願者的活動,才瞭解到了‘愛心麵包’。”如今,每月送一兩次“愛心麵包”,成了陳慧瀟的固定功課。

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做一些正能量的事,讓她覺得很有意義,“從志願者同伴到麵包店員工到接收麵包的人,都很熱情。”陳慧瀟在“愛心麵包”的傳遞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

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愛心麵包”的執行機制也更為完善,陳玉林負責每天運送“愛心麵包”的排班工作,每天基本兵分兩路,一路兩個人,每天送往一個地方。

“愛心麵包”成了這一幫志願者的常態工作,每天晚上,都會有人在群裡提醒,有專人負責塑膠袋的購買,有人瞭解當天晚上面包店的訊息,提前得知麵包已售罄,志願者也就不用白跑一趟了。

志願者陳海建負責購買塑膠袋,“買的都是一個牌子中號的塑膠袋,一卷16元多,一共200多個,跟以前比漲價了。”陳海建這賬算得精準,因為塑膠袋的支出,算是“愛心麵包”活動中最大的一筆開支。

“算一算,這一項活動每年大概要花1萬多元,塑膠袋的購買是其中的大頭。”王祥雲說,當然,這並不包括志願者每天出行的開銷,這些都由每一個參與的志願者自行承擔。

如今,活動迎來5週年,“愛心麵包”的組織者開始思考更多。與一開始相比,接收者的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比如從一開始的有沒有,到現在大家也開始在乎好不好吃了。”王祥雲說,他們也在拓展新的需求點,希望能儘量滿足大家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王祥雲希望,能把“愛心麵包”這一品牌再擴大,並不是自己運送的範圍擴大,而是希望將這一活動的影響力擴大,“每一個城市都有面包,每天都有無數的麵包被浪費,這些都該被利用起來。”王祥雲說,如果每一個城市的晚上都能看到志願者穿梭的身影,這就是這個活動帶來的更大意義。

向善的腳步永不止步

記者手記 〉〉

向善的腳步永不止步

在這5年時間裡,委屈並不是沒有。

王祥雲回憶,曾有個志願者將麵包送到了一所醫院的保安處,卻遭到了苛責,“你們這些麵包都是過期的,以後不要再送了!”

王祥雲說,志願者回來後心裡難過了很久,在每一天晚上奔波,就是為了將麵包店裡當天製作的新鮮麵包送到有需要的人手裡,卻遭到這樣的對待。

質疑也並不是沒有。

“賣不完剩下的麵包質量有沒有問題?怎樣才能保證收集的麵包都是當天生產的?萬一出了問題,由誰來承擔後果?”曾經有網友在網上質疑。

這些問題,志願者們都想到了,但如果他們止步於此,“愛心麵包”的活動也就永遠不會開始了,更不會有如今的堅守。

“托斯卡納”是較早加入“愛心麵包”活動的商家之一,面對可能會有的質疑,負責人柯先生說,只要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證自家麵包的質量,那這些質疑的聲音就都是“浮雲”。

拾金不昧有風險,扶摔倒的老人可能會被訛詐,讓人寒心的事件時有發生,也因此讓人在伸出援手的時候多了一份猶豫和忐忑。但若真因為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就停止向善的腳步,那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冷漠與虛偽。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被堅持和傳承,而這些“一意孤行”的志願者,就成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者和先行者,成為社會“正能量源”。我們相信,愛與善始終是社會的主流、時代的潮流,也正是在這些“正能量”的輻射下,人們會越來越信任這個社會,社會大家庭的成員能夠更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和諧相處。

當然,活動機制的愈加完善,運送環節的愈加規範,也將使“愛心麵包”活動更為規範有序,這也是面對質疑的最好方法。

熱乎乎的麵包還在溫嶺的夜色裡繼續傳遞,並將溫暖更多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