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膠東鄉土風情散文系列之:彭麗潔|美麗的大理石不需要裝飾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娛樂2022-05-10
簡介姥姥笑著說這是俄羅斯糖,看我吃得好,又忙拿出幾塊塞進我手心,才心滿意足地轉身到廚房繼續燒菜了

大理石裝修多少元一平方

膠東鄉土風情散文系列之:彭麗潔|美麗的大理石不需要裝飾

美麗的大理石不需要裝飾

文|彭麗潔

在我的記憶裡,農村姥姥家一直是冬季裡的一片蕭瑟。因為我平時課業繁忙,又遠在外地,只能在每年過年時,才得以有機會回老家探望,看不見老家的繁花綠葉,鬱鬱蔥蔥,所見的只有灰的樹,白的牆,飄零到地上乾癟的枝葉,被車輪匆匆碾過,落下一地令人心顫的美麗。

炊煙裊裊升起,鄉下的人氣又在冷澀的風中蔓延生長。快到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是匆匆忙忙地與新年的日子進行持久的賽跑。當我們回到老家,這場比賽已經接近尾聲,我們看到的,是戰鬥的成果,是一桌桌豐富的飯菜,是收拾妥帖的被褥鋪蓋,是一年辛苦後喜悅滿足的笑容。

車緩緩地開到進村的水泥路上,從遠處就能看到水泥路盡頭姥爺那小小的身影,或蹲或站,永遠都是遠遠地等候,富有期待地抽一支土煙。而無需言說,勤勞的姥姥定在家中等候。

一行人手提大包小包的禮物,輕輕推開(或者無需推開)虛掩的大門,邁進高高的門檻。姥姥的面容就聞聲而來,蹣跚的身子從倉房或者其他什麼小地方出現,努力地快步走來,蕩著滿臉的笑容,細細的眼睛一邊捕捉著我們這一年的變化,一邊接下我們手裡的東西:“你望望,怎麼又拿這麼些!”雖是小小的抱怨,但空氣裡浸透了滿是甜蜜蜜的味兒。

在老家要說稱得上福利的,就是那一桌又一桌的美味佳餚了。大人們在灶前忙活的時候,小孩們最好要隨機應變,這樣可以大大提升自己在一年見一次面的親戚眼中的形象。這是我多年總結出來的,大人忙的時候要乖巧安靜,但不能只乾巴巴地傻坐著,一定要在關鍵時候動起來,俗話說是“長眼識”。

姥姥小小的身軀忙得像個陀螺,不斷來往於廚房和儲存食材的屋子中,反反覆覆。姥姥去搬桌子上炕,“長眼識”的我立馬去幫忙,姥姥卻忙躲避我:“不用你,不用你,快上炕歇著。”我不肯,在僵持不下中,我堅定地“奪”過了桌子的一角,幫姥姥把那大桌子搬上炕頭來。姥姥笑著拍了拍我的肩,褶子在蒼老的臉上舒展開來:“你望望這大閨寧,真能幹!”

姥姥在灶臺前和媽媽、舅媽忙著炒菜,我要去院裡玩耍,就不免要穿過煙霧繚繞的廚房,很是糾結。正巧姥姥從廚房裡彎著腰出來,到碗櫥裡拿餐具準備盛飯,看到我困窘的樣子,以為我餓了,轉身不知從哪個抽屜裡變出一袋糖來,笑盈盈地剪開,五顏六色的糖果如霓虹一樣,亮晶晶地落入裝乾果的小碗裡。可我一心想吃晚飯,又不好意思拒絕老人的好意,只得在熱切的目光下吃了一塊,糖果絲滑入口,很是美味。姥姥笑著說這是俄羅斯糖,看我吃得好,又忙拿出幾塊塞進我手心,才心滿意足地轉身到廚房繼續燒菜了。

從那時候我便覺得,老人的快樂,多半來自子女,對他們而言,子女的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

每次飯局,姥姥總是最晚上炕的。後輩們吃得歡暢,姥姥在隔壁做飯也不亦樂乎。後輩們見姥姥遲遲不肯上炕,此起彼伏地呼喚姥姥別做了,快上來吃飯。姥姥不肯,非要繼續做菜。後輩們下炕去勸,好說歹說姥姥才同意只做完手裡這一道菜就吃飯。等到這最後一盤菜放在桌上,這一桌子佳餚才算全部完成了。由於炕上人太滿,最後一個上炕的姥姥總是斜坐在炕頭邊上,一面細細地咀嚼著飯菜,一面招呼我們這些小輩多吃點,仔細地問我們哪個菜最好吃。若是桌上喝完了飲料,姥姥總是搶別人第一個下炕到裡屋取,不容別人插手一點,落下一個匆匆忙忙又略帶蹣跚的背影。飯後,晚輩們總算制止了姥姥不要去收拾飯碗,可姥姥還是會一邊忙活,一邊同其他人訴說些瑣碎的家事。我有時候會好奇地趴在炕邊,偷聽著這些家長裡短。一會兒姥姥又來誘惑我吃些乾果了,我嘴巴吧唧吧唧吃著這些小玩意兒,之前偷聽了些啥呢,反正和我無關,都已扔腦後去了。

勤勞又質樸的姥姥,總是操著一口純粹的土話,熱切地與我說話。習慣於普通話的我在老家過了好些個春節,才能對這些純粹的土話揣摩個大概。

一次天剛亮,我在炕頭上百無聊賴玩著手機,姥姥從廚房踱步來到我身邊,看我玩耍,試探地問我:“你飢不飢困?”什麼是飢困,我頓時有些懵,又不好意思問姥姥普通話什麼意思,就大體猜了個模糊,回以同樣認真的語氣:“姥姥,我不困呀!”姥姥一下子咧嘴笑了,嘴邊殘缺的牙齒忽隱忽現,可愛地向外探著,細長的眼睛和眼角的皺紋混為一體,厚厚的棉衣下,肩膀因為一陣陣笑意傳來而抖動不止。姥姥笑了好一會才解釋說:“飢困是餓的意思,剛剛那句話是問你餓不餓。”從此老家這句土話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姥姥對此事念念不忘,在事後的飯局裡,就把我這笑話講與其他人聽,之後一直唸叨了好些年,亦是樂趣無窮。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入鄉隨俗首先要學會方言!

過完年要離開了,姥姥從這屋轉戰到那屋,事先準備好的大包小包,都被擺在院子裡,我和母親推說不要,可姥姥勸說的韌勁讓這些東西最終全被放在了後備箱,直到把車子塞得滿滿當當,姥姥才罷休。那時候母親剛開始駕車,村裡的路窄,難倒車,姥姥不放心,非和姥爺搶著幫母親看車,小小的瘦弱的身子在車後不停地來回走動。母親倒著車,姥姥在後面喊著停,默契地一如既往。當車正了方向,姥爺和姥姥又一個蹲著,一個佝僂地站著,在路邊凝望著我們的車遠去。

這一年又一年的凝望,讓姥姥的背也愈加駝了,可能是加了思念的重量吧。荷蘭有句諺語:美麗的大理石不需要修飾,即為純天然的事物別有風韻,不需要人為的刻意雕琢。在這個尋常的不能再尋常的中國農村裡,這種純天然的質樸和濃情,早已浸入當地的一磚一瓦里,融入淳樸鄉人的血液中了吧。

膠東鄉土風情散文系列之:彭麗潔|美麗的大理石不需要裝飾

作者簡介:彭麗潔,山東煙臺龍口人,現為河北大學中國文學專業研究生,山東省散文學會員,用感官觸碰世界,用玉管記錄故事,走走停停,以心情作標杆,閒來捻弄文字。愛出門遊蕩,不喜宅。人生如白晝般短暫,宛若一場悲歡離合之夢,願攜心日行三萬裡,閒坐遙看一千河。散文《蘇州的色彩》發表在《當代散文》(2019),《海上的石橋》入選《膠東散文年選》(2019),《外教高倉健一》入選《膠東散文年選》(2020)。

歡迎投稿,膠東散文投稿郵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