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想不想知道,動物們做夢都會夢到啥?

由 國家地理中文網 發表于 娛樂2023-01-01
簡介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蜘蛛可能會經歷快速眼動睡眠,甚至是視覺夢

做夢夢到很多壁虎是什麼意思

想不想知道,動物們做夢都會夢到啥?

一隻金毛尋回犬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月亮谷休息。攝影:ALEX SABERI,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BRIAN HANDWERK

如果你曾看過狗打盹,你可能會想知道動物會不會做夢。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仍然不清楚人類為什麼做夢,或者為什麼夢可能很重要。研究動物的夢就更難了;狗狗無法告訴我們是什麼讓它們在打盹時嗚咽或奔跑。

動物的夢可能有耐人尋味的含義,這取決於人們如何定義它們。

“我認為做夢使我們有辦法將一些認知能力擴充套件到動物身上;這包括情感、記憶、甚至想象力等,”David M。 Pea-Guzmán說道。他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研究科學哲學,最近撰寫了《當動物做夢:動物意識的隱秘世界》一書。

我們知道靈長目動物是有情感的,但蜘蛛呢?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蜘蛛可能會經歷快速眼動睡眠,甚至是視覺夢。蜘蛛夢的想法聽起來很奇怪,但它可能是真的。

“我們認為夢是一種虛構的敘事,其中有一些瘋狂而生動的元素,”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Matthew Wilson說道。“但當我們研究動物模型時,我們只是想了解睡眠期間發生的可能影響學習、記憶和行為的事情。”

貓會夢到什麼

家貓是最早被用於夢境研究的動物之一。睡眠研究的先驅Michel Jouvet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了貓做夢的證據,當時他觀察了貓睡覺時的行為,然後戲劇性地改變了貓的行為。

在快速眼動睡眠中,人類的肌肉運動並不多,儘管我們做夢時有強烈的心理活動驅動。這種弛緩狀態確保了身體不會表現出我們的夢境,無論它們看起來有多真實。Jouvet瞭解到,在貓身上,一種叫做腦橋的腦幹結構似乎在調節快速眼動睡眠,並會造成部分癱瘓。

然而,Jouvet發現,切除部分腦橋後,貓的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它們的大腦處於快速眼動睡眠狀態時,它們開始像清醒時一樣活動,捕獵、跳躍、梳理毛髮,並積極地保護自己免受無形的威脅。

Jouvet稱這一時期為“矛盾睡眠”,即身體靜止,但大腦仍然十分活躍。這為研究貓睡覺時的大腦活動提供了一個視窗。

Pea-Guzmán說:“貓的行為很容易被理解為在清醒體驗中的對映。”

大鼠回憶迷宮記憶

研究表明,大鼠在白天走完迷宮後,睡覺時也能重新跑完同樣的路線。當大鼠清醒時,大腦中負責製造和儲存記憶的海馬體會記住在迷宮中導航的神經元模式。之後,當大鼠睡著時,大腦會重現相同的模式,這表明它們會再次記住或重新學習迷宮。

2001年的這一發現是最早表明動物有複雜夢境的發現之一。而這僅僅是個開始,這項研究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Wilson說道。

“我們做過的其他研究表明,過去經歷的記憶在睡眠中再次被喚起的方式可能類似於我們會經歷的夢境。”

大鼠大腦研究表明,當睡眠中出現迷宮記憶時,與之相伴的視覺影象也被重新啟用,這意味著睡眠中的齧齒動物看到了它們清醒時在迷宮中看到的東西。與此同時,當大鼠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重跑迷宮時,聽覺甚至情緒區域也會被重新啟用。

“很多研究表明,睡眠期間存在著對清醒狀態的廣泛再體驗,”Wilson說道。“如果我們要把它稱為夢,我完全同意這樣的描述。有趣的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意味著什麼?”

斑胸草雀能記住歌曲

儘管斑胸草雀以其抒情的歌聲而聞名,但它們並非天生的歌手。這些鳥兒必須透過聆聽、練習,也許還有做夢來學習。

2000年,研究人員發現,當斑胸草雀歌唱時,它們前腦的神經元會以一種獨特的模式放電——科學家可以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再現這種模式。當斑胸草雀睡覺時,其大腦會重現同樣的模式,複製它們當天聽到和唱過的歌曲,這表明這些鳥兒在睡眠中會記住並練習歌曲。

該研究的作者懷疑這些鳴禽夢到了唱歌。做夢的鳥兒會重溫它們清醒時的經歷嗎?還是唱歌的夢更像是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執行的演算法?科學家們可能越來越接近問題的答案了。

經過20多年的深入研究,雀科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與人類相似睡眠結構的非哺乳動物,包括快速眼動睡眠。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鳥兒會移動它們的聲帶肌肉,以配合它們大腦中的音樂,這可以幫助它們在睡眠中實際唱出播放給它們的歌曲。

睡眠中的雀類還會為它們的歌曲創作變奏,這表明它們在清醒時收集感官資訊,並透過即興創作新的版本產生適應性變化,以促進在夢境狀態下的學習。

和魚兒們一起酣睡

斯坦福大學神經生物學家 Philippe Mourrain表示,斑馬魚也會經歷快速眼動睡眠。在睡覺時,這些魚會失去肌張力,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大腦活動看起來像清醒的魚。與人類(而不是所有其他動物)的一個顯著區別是,魚的眼睛不動。(他們沒有眼皮,也不合眼。)

這一發現表明,快速眼動睡眠,即大多數夢境發生的狀態,可能在至少4。5億年前就已經進化了——在陸生動物和水生動物進化分化之前。

“20年前,人們會告訴我魚甚至不會睡覺,”Mourrain說道。“現在我們知道……從昆蟲到蜘蛛,再到脊椎動物,這些行為特徵都保留了下來。而在快速眼動睡眠中,你失去了最重要的調節系統的控制。如果這無關緊要,進化就不會保留這樣一個脆弱的狀態。”

但是為什麼做夢很重要呢?在進化過程中,快速眼動睡眠在進化過程中的保留是否意味著即使是魚也可能做夢?

這取決於你對夢的定義。對Mourrain來說,夢最好解釋為簡單的突觸洗牌,或者換句話說,一種神經連線的重置,使我們的神經系統透過記憶鞏固和認知最佳化等過程為即將到來的一天做好準備。

“如果動物真的存在夢境,我不會感到驚訝,而且我認為最終我們能夠科學地證明這一點,“他說道。

“你在白天做了一些事情,你的大腦會回放它,整合它,並將它與其他體驗混合起來。我們並不是唯一有記憶和學習能力的物種。”

(譯者:陌上花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