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王樹民:秋 天

由 雪絨花原創文學 發表于 娛樂2022-09-17
簡介臨近中秋節,也正是收穫的時間,黃燦燦的玉米、珍珠般的豆類、穀子攤滿了打穀場,紅紅的蘋果、大棗,紅紅的石榴掛在枝頭,已經有點迫不及待地炫耀著自己的姿色,把誘惑一次次送進人們的眼裡,不斷地勾引出人們本能的饞欲

知了夜裡叫個不停是什麼原因

秋 天

文/王樹民

王樹民:秋 天

立秋已過,儘管暑氣仍在,炎熱未減,但就季節而言,已經進入到了秋天。這個時段,亦夏亦秋,時熱時涼,氣候複雜,情緒多變,人與季節開始了新的磨合。

初秋,在人們的眼裡,沒有明顯的特徵,意識還停留在夏的酷暑中。晨起,忽然心血來潮,想去田野看看秋的模樣,遂信步來到了城郊外。

一夏的高溫和防疫形勢所迫,基本上沒有怎麼出門,久違了的田野竟然覺得有點生疏。玉米都已秀穗,芝麻正在開花成莢,到處都是綠意盎然。用力嗅嗅,空氣中的青氣味道紛紛鑽入鼻孔。循著地頭邊走邊看,時不時一絲絲熱中帶涼的風拂身而過,唐代孟浩然的《初秋》畫面跳進了腦海:“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同時,童、少年時期的秋景也從記憶裡蹦了出來。

秋天,在眼裡就是一望無際的青紗帳。

王樹民:秋 天

六、七十年代,絕大多數農村既沒有什麼企業,又沒有多少果園和經濟作物,幾乎清一色的普通莊稼。每年這個時候,站在村外的高處四望,到處都被綠色覆蓋著。穿行於田間的狹窄的土路上,就如同遊歷於綠色的海洋中。高高的玉米、高粱挺著腰桿,爭擠著去接受陽光的撫摸。成片成片的穀子,直起脖頸,託舉著新秀出不久的像綠色毛毛蟲一樣的穀穗,齊刷刷地釋放著渾身的潛能。棉花地裡,紅色、白色的花點綴其間,顯得格外的生動活潑。肥碩的紅薯葉蔓爭先恐後,向地邊和堰牆上奮力攀爬著,大有掙脫束縛,任性浪漫一把的慾望和喜悅。出土不久的胡蘿蔔、白蘿蔔幼苗,頭頂著晶瑩的露珠,展示出一種向上的新希望。

秋天,在渴望裡是各種掛滿果實的果樹。

那時,雖然沒有像現在那麼多成規模的果園,但散落在家院、門前、田埂、山坡等處的果樹比比皆是。蘋果一天天在變大變色,竄過房頂,露出半個樹身,枝頭滿滿的圓圓的,透射著香甜味道的大蘋果,引誘得經此房前屋後的人們總會停下腳步,帶著饞意認真地欣賞一番,稱讚一番。饞貓式的孩子們,爬到高處,看著誘人的蘋果,欲摘不及,欲罷不能,情急恨意生,尋些石塊,狠狠地砸向樹枝,然後在主人的叫罵聲中作鳥獸散。核桃的個頭已經停止了生長,正在向滿仁和成熟過渡,農曆七月中下旬就到了收穫期。冠蓋如傘的柿子樹,數量相對較多,分佈面最廣,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柿子的個頭還不算太大,而且顏色特別的青綠,不仔細分辨,很難與葉子區別開來。梨、石榴、棗等都在充分利用這段最後的日子,按著自己的生長規律,默默地向最輝煌的時刻努力著。

王樹民:秋 天

秋天,在聽覺裡是蟈蟈、蛐蛐、知了的歌唱聲。

秋天,不僅僅是人類感到舒適和愜意的季節,同時也是昆蟲和動物們最為活躍和開心的日子。記憶裡,白天跟著爹孃去地裡幹活,一聲聲的蟈蟈(蚰子)叫從玉米、穀子、北瓜和葛針叢中傳出來,特別的響亮和誘惑。躡手躡腳,摒氣提神,慢慢向叫聲處接近。當瞅見或綠或褐的蟈蟈時,唯恐動靜大了將它們嚇跑,小心臟突突突地跳個不停。多數這樣的機會都如願以償,逮著後興高采烈地大呼小叫著拿給爹孃看。當然也有失手的時候,垂頭喪氣好半天心情不爽。夜幕降臨,蛐蛐兒(蟋蟀)的小曲又從房前屋後、草叢、莊稼地裡響起。我們這些孩子們打著手電,東奔西顧,享受著逮蛐蛐的樂趣。每天夜裡,基本上都是聽著它們的催眠聲而進入夢香。隨著秋的腳步的延深,秋知了展開自己獨特的歌喉,又成了舞臺上的主角。尤其是山谷中,也許是樹木繁多,綠蔭厚重,氣溫環境適宜,褐頭大知了特別的多,而且叫聲又驚人的嘹亮。步入林裡,頭頂上此起彼伏的嗡嚶嗡嚶…噢的大音量,像是織成的一張巨大振動網,填滿了耳窩,這種蟬鳴將伴隨著秋的程序走向消失。

秋天,在愜意裡是清清的溪水流淌的倩影。

王樹民:秋 天

夏秋轉換時節,雨水增多,且連陰不斷。飽合的水分擁擠在一起,從山體的空隙中噴湧而出,紛紛順谷底爭先搶行。又在整個峽谷口匯聚,形成一股奔騰的溪流,飛濺著浪花,跳下巖巖,穿過山村,沿著古老的河道向下遊更寬闊的河道融進。一路之上,它們歡快的聲音和碧透的倩影,為秋天的大地增添了一份動人的嫵媚。儘管已是秋季,一天天變涼,孩子們心裡仍沒有什麼節令的概念,趁著中午陽光的熱度,赤身裸體撲進河水裡,盡地嬉戲玩耍,享受著無憂快樂的時光,直到冷得上牙碰著下牙咯咯作響,才極不情願地穿衣上岸。清澈的河水,也為村婦們提供了洗衣拆被的難得條件,每天從早到晚,她們的打趣說笑聲從河邊飛出,飄過莊稼地,掠過樹梢,久久地迴盪在村子的上空。雨水豐沛的年頭,這種情景可以一直持續到深秋,成為了兒時記憶裡最為深刻影像之一。

秋天,在農家的臉上是豐收在望的開心笑顏。

王樹民:秋 天

過去的農村,條件十分的艱苦,望天收,靠天吃飯的現象相當嚴重,土裡刨食成為了生存的常態。渴盼風調雨順的年景,祈求五穀豐登的收成,是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夢境。夏盡秋來,當年的喜與憂就寫上了父老鄉親們的臉頰。看著長勢良好的滿地莊稼,撫摸著沉甸甸的玉米、穀穗,他(她)們的話多了,笑聲多了,喘出來的氣也順暢了。孩子們即便是淘劣些,大人們的喝斥和嗔怪聲中,同樣也多了些溫柔和親暱。飯點時,一街兩邊手端粗瓷大碗的人們,臉上洋溢著可意的笑容,你一句我一句聊著舒心的話題,就連粗茶淡飯也覺得格外的香甜。落日後遲遲歸來的男女老少,無論多麼的勞累,總要聚集在村裡的幾個點上,披星戴月,沐浴著習習的清風,用開心的笑聲劃破夜幕,去釋放自己的喜悅的心情。這所有畫面的出現,不用細問,豐收已然十拿九穩,板上釘釘。

秋天,在孩子們的期待裡是中秋的明月,是香甜誘人的月餅。

王樹民:秋 天

秋天,在孩子們的眼裡,是五彩斑瀾的,是懷有熱切期望的。因為隨著秋天的到來,八月十五也就為期不遠了。生活條件極度困難的那些年代,對於人們來講,許許多多現在非常簡單的事情,拿在當時,卻成了一種奢望。諸如吃頓好飯(白麵饅頭、麵條、水餃、油條、烙餅等),穿件新衣…都不易實現。因而,每年仲秋時節,盼望八月十五能吃上一個或半個五仁月餅,竟然成了一個曾多次在夢裡反覆的景像。臨近中秋節,也正是收穫的時間,黃燦燦的玉米、珍珠般的豆類、穀子攤滿了打穀場,紅紅的蘋果、大棗,紅紅的石榴掛在枝頭,已經有點迫不及待地炫耀著自己的姿色,把誘惑一次次送進人們的眼裡,不斷地勾引出人們本能的饞欲。十五這天中午,母親用五月的新麥面蒸出的饅頭、包子,那個香味,在大門外就聞得清清楚楚。到了晚上,明月初上,供桌上早已擺滿了水果、月餅和麵食,靜等月神前來享用。此時,我們已經急不可奈,圍著供品流著口水,嘴裡恨不得生出手來,全部攬為己有。待母親認為月神己經來過後,才將幾個月餅掰開分給我們。儘管如此,還是高興萬分,一溜煙地跑出家門,去街裡或打穀場上,與小夥伴們會合,就著明月,就著秋風,就著童真童趣,一點點咬下月餅,共同分享這醉人醉心的幸福。

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是詩詞文章和畫景。

王樹民:秋 天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立秋的作品。箇中意境,把秋天的色、覺、悟、情展示得淋漓盡致。翻看唐詩宋詞,裡面有關秋天的話題和內容非常豐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境況,不同的認知,抒發出對秋的讚美歌頌,用秋比喻人生,為秋賦予了無限的寄託和擔當。許多著名的畫作中,秋景、秋色、秋意雅品數不勝數,一幅幅美圖讓人賞心悅目,如臨其境。秋天的話題,永遠講不完,寫不盡,畫不全。這個話題一直會講下去,因為秋天的豐滿厚重裡藏著太多太多的故事,蘊含著太多太多的生命哲理。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壯麗的詩;秋天,是動人的歌;秋天,是醉心的情。如果將秋天比作是日月輪迴四季的一幕跌宕起伏的大劇,那麼,秋天就是此劇的最高潮部分。楊萬里在《秋涼晚步》中寫道:“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秋天亦如人生,總會有興有衰。興時多光景,衰時終凋零。輪迴皆自然,順其入意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雪絨花原創文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