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有密詔護身,卻未能震懾慈禧,最後一絲善良改寫了清朝的命運

由 漫畫分享站 發表于 藝術2021-06-05
簡介東太后自毀護身密詔,不僅未能感化西太后,反而加劇了對方獨裁的步伐

像散是什麼

導語: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歸天,重病纏身的西太后卻神奇康復,隨後登上獨裁寶座。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我在上一篇《聯手扳倒八位顧命大臣,卻因誅殺一個太監,讓慈安和慈禧交惡》文章中向讀者講述了慈禧,因親生兒子同治皇帝與東太后慈安聯手誅殺親信太監安得海,而跟後兩者交惡,那麼,手握“尚方寶劍”的慈安,為何抵擋住慈禧的“糖衣炮彈”呢?請欣賞本文《有密詔護身,卻未能震懾慈禧,最後一絲善良改寫了清朝的命運》。

有密詔護身,卻未能震懾慈禧,最後一絲善良改寫了清朝的命運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七歲的同治帝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立後選妃提上議事日程。在一大群如花似玉的備選少女中,西太后特別喜歡侍郎鳳秀的女兒,想將她冊封為皇后,讓她主宰六宮。

鳳秀之女雖國色天香、貌壓群芳,但舉止輕佻,同治帝與東太后都看不上。侍郎崇綺之女阿魯特氏,雖然姿色稍遜於鳳秀之女,年齡也比她小,但氣度端凝,不苟言笑,雍容爾雅,是個端莊穩重的少女。崇綺是清立國二百年間滿蒙第一位狀元,後曾任玉牒館謄錄多年,寫得一手好字。女兒阿魯特氏受惠於父,也寫得一手好字,尤其令人叫絕的是,她能左手書寫大字。《清宮詞》中“負卻宮中左手書”,誇的就是她。不僅如此,她還喜愛文學,唐詩名句能背誦如流。對這位端莊才女,東太后十分喜歡,私下徵詢同治帝意見,問他到底喜愛鳳秀女兒富察氏還是崇綺女兒阿魯特氏,同治帝說喜愛後者,與東太后不謀而合。因此,阿魯特氏被冊立為皇后,位居中宮。同治帝未鍾情姿色絕佳的富察氏,沒有被她的外貌迷昏頭,而是垂青於阿魯特氏,這與東太后平日施加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同時,他沒有接受西太后欲強加於他的皇后,也是對權慾薰心、遲遲不將皇權交還給他的西太后的反抗。

西太后對此大為惱火。她恨東太后從中作梗,也怨親生兒子與自己這個生母形同陌路,卻與東太后一唱一和。

西太后是權力慾極強的女人,誰礙她的事,她就要搞掉誰。在這一問題上,就連曾為她奪取權力立下頭功的恭親王奕訢,也不能倖免。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她與奕訢在是否繼續奉行重用漢人政策上發生分歧和衝突。繼而,她借日講起居注官蔡祺壽彈劾奕訢之事大做文章,對手握朝廷重權的恭親王進行首次打擊,逼使他涕淚交加向她引咎自責,並革去他議政王、軍機大臣的要職,將其逐出最高權力層,使居功自傲、權傾一時的奕訢重重栽了一跟斗。

逼迫恭親王奕訢交出核心權力後,東太后又成了擋在西太后去路上的一堵“牆”。不過,這次不是後宮爭寵之路上的“牆”,而是西太后走向獨裁之路上的“牆”。

如何推倒這堵“牆”,怎樣搞掉礙手礙腳的東太后?西太后在尋找時機。

同治帝的病亡,使東太后失去一個強有力的同盟。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親政不到兩年、年僅十八週歲的同治帝死去,耍弄權術遠不如對手的東太后,處於勢孤力單的境地。

東太后統攝六宮二十餘年,在這個驚濤駭浪、殺機四伏之地歷經風風雨雨,一直沒有翻船,沒有落馬,沒有喪失中宮地位,表明她在精讀後宮這本無字之書的過程中,悟到不少高深學問。同治帝駕崩,在西太后策劃操縱下,年僅四歲的載湉被扶為皇帝。這暴露了西太后要繼續把持最高統治權的野心,而且這一野心日益膨脹,對此東太后有所察覺。面對這一嚴峻複雜局勢,東太后似乎有些厭政,逐漸擺出“隱居”的態勢,不大過問軍國大事。

《清宮遺聞》載:光緒之朝,慈禧後再垂簾聽政,益縱恣無度。時慈安後益倦怠,不多聞外事,且則靜攝不出。慈禧後乃一人召見廷臣,有事竟不復白慈安後。

東太后一退隱就是好幾年,大清政治舞臺不再是“雙重奏”,只見西太后一人在發號施令。但每當擬製詔諭時,西太后就得面對一個堅固的現實:東太后不蓋“御賞”之印,詔書上諭統統都是廢紙。手握“御賞”之印的東太后,仍是一堵不可逾越的“牆”。

有密詔護身,卻未能震懾慈禧,最後一絲善良改寫了清朝的命運

光緒六年(1880年)春,西太后病了,據說是肝疾。病情越來越重,入夏後竟不能臨朝聽政。面對這種局面,東太后又從後宮深處走出來,復又垂簾聽政,東太后重操大清國最高統治權。在此期間,她掌握了隱居後宮期間所不曾瞭解的重要情況,尤其是察覺到朝廷上下對西太后獨秉朝政、專橫跋扈的不滿。她感到,如果任其為所欲為,就會敗壞祖制,愛新覺羅氏的江山社稷就會被西太后竊取,她本人也可能遭受不測。她將退隱的念頭撇到一邊,試圖阻止局勢朝著這一糟糕的方向發展。

東太后決定以她的方式對西太后進行勸導。大概就是李鴻章信中提及的西太后病情好轉之時,東太后借為西太后賀喜的名義,在鍾粹宮擺下宴席,將西太后請來。席間,東太后深情回憶昔日姐妹情誼,瞻望未來前景,數度抨擊前協辦大學士肅順的專橫跋扈,意在提醒西太后,不要蹈其惡習。

西太后是個聰明人,不會聽不出東太后的弦外之音。鍾粹宮之宴,讓她著實吃了一驚。她不僅窺見東太后絕無退隱之意,還發覺東太后將她刻意藏在骨子裡的東西摳了出來。西太后清晰地意識到:東太后不是任人騎、任人跨的一堵“牆”,她不會自動讓出一條坦途,任西太后縱橫馳騁、為所欲為的。

但她還不敢惹東太后,聽說東太后手裡捏著一道咸豐帝的什麼臨終密諭。她始終不知道密諭是何內容,據傳好像與她有些關係。有的傳得有鼻子有眼,說是咸豐帝快斷氣時,對皇后說:朕最擔心的是,朕死後會有人倚仗兒子欺負你。說罷,給了皇后一道密詔。這密詔如同一柄絕命劍,這些年來一直高懸頭頂,令她做起事來不得不縮頭藏尾,不敢徹底放開手腳。

光緒六年(1880年)七月,東太后患風寒,臥床不起。給東太后看病的,是太醫院名御醫薛福辰。此公是洋務運動著名人物薛福成的弟弟,給東太后多次看病,都得到誇獎。他給東太后號脈後診斷說,這等小病,只需休息一二天就能康復。近侍宮女聽了問:皇太后額頭微熱,能否開點湯藥退燒?薛福辰心想,一點藥不開,東太后會有想法,便應允開了一服清熱草劑。

西太后聽說東太后患病,立即前去看望。東太后很感動,兩個女人手執手,免不了姐姐長妹妹短的寒暄一陣。說起病情,東太后說:也不知是什麼病,渾身痠疼,身子像散了架子一般。西太后說:姐姐先喝點湯劑試試,興許很快就好了。兩個女人又扯了一會兒,西太后便告辭了。

三日後,西太后又來看望,左臂上紮了一塊白紗。東太后坐在榻上,病情已經明顯好轉。西太后說:姐姐好得這麼快,這是姐姐的福氣啊!東太后說:多虧妹妹操心,不然哪好得這麼快呢!她見西太后臂上裹著白紗,探問原因。問到這個話題,西太后扭捏著說:妹妹聽古上講,割臂肉煎湯藥給病人喝有神效。這次姐姐病了,妹妹就讓人割下一小塊肉給姐姐熬湯藥吃了。

東太后聽後大吃一驚,非常感動。西太后反平淡地說:姐姐病了,妹妹心疼,能讓姐姐早一天好起來,別說割臂上這麼丁點肉,就是剜了心,妹妹也願意。

東太后聽了,熱淚縱橫,抽泣道:好妹妹,有件事一直是我的心病。先皇賓天前留下一道密詔,這些年來,我不留也不是,留著也不是。今天,我當著妹妹的面,索性就將它燒了吧。說著,取出一張顯得有些破舊的黃紙,交給西太后看,隨後將它焚燬。

據《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載,這道密詔的內容是:葉赫氏,祖制不得備椒房,今既生子,異日母以子貴,自不能不尊為太后,唯朕實不能深信其人。此後如能安分守法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關於密詔內容,官史不載,其他稗史則還有別的說法。但不管怎麼說,東太后這一舉動,將西太后感動得久跪於地、淚飛傾盆,千恩萬謝的如同感激再生父母,然骨子裡卻為終於去掉了這柄絕命劍而暗暗高興。

東太后自毀護身密詔,不僅未能感化西太后,反而加劇了對方獨裁的步伐。一日,西太后利用東太后愛吃零食的嗜好,讓她吃下有毒的糕點,將她毒死。

西太后設計讓東太后焚燬密詔的故事,也許有多個版本,而且傳世故事可能都非原版,但它折射出西太后剪除政敵手段何等之絕。

那日,聽到東太后死訊,太醫院御醫薛福辰大驚道:今晨我還給東太后請了脈,不過是風寒之症,稍微有點不暢。今兒不會是東太后暴崩,不會的不會的。大概是傳差了,是不是東、西之誤啊?

橫在西太后面前的“牆”,就這樣悄然崩塌。展現在西太后眼前的,是一覽無餘的新天地。

有密詔護身,卻未能震懾慈禧,最後一絲善良改寫了清朝的命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