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由 文眼看世界 發表于 藝術2022-04-23
簡介只要我們注意一下就會發現,透過一門科學的可靠道路一般所能得到的理性教養,並與理性的無根基的摸索和無批判的輕率漫遊作個比較,或者也注意一下對渴望知識的青年時代在時間利用上的改善,青年人在通常的獨斷論那裡這麼早就受到這麼多的鼓動,要對他們一點也

純理性批判在說什麼

康德是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沒有之一!為何如此說呢?因為他寫出了哲學歷史人幾乎無人超越的三大批判。

伊曼努爾·康德的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1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康德把這一思維方法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哥白尼以前,人們認為一切星球圍著我們地球轉,哥白尼卻說,我們地球是在圍著其它星球轉。

2

《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歸宿和目的。所謂“實踐理性”,是指實踐主體的意志,對於實踐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規定道德行為的“意志”的本質以及它們遵循的原則。全書包括“純粹實踐理性的原理論”和“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兩大部分。該書的重要理論意義在於,它把人的主體性問題突出出來,強調了人格的尊嚴與崇高,表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

3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認為,我們其實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人是萬物的尺度。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共同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總結了一些思想和人類認識的精華,一起來看下。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邏輯學是可靠的道路。邏輯學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它的這種長處僅僅得益於它所特有的限制,這種限制使它有權、甚至有義務抽掉知識的一切物件和差別,因而在其中知性除了和自身及其形式之外,不和任何別的東西打交道。

那些陷入僵局,或者,經常為了達到目的而不得不重新回頭去另選一條路的科學,是不純粹的。

理性知識分兩種,一種是理性的理論知識,一種是理性的實踐知識。這兩者的純粹部分不管其內容是多還是少,都必定是理性在其中完全先天地規定自己物件的、必須事先單獨加以說明的部分,並且不能與那出自別的來源的東西相混淆;在此,我們不妨經常自問下,如果理性在我們的求知慾的一個最為重要的部分不僅是拋開了我們,而且用一些假象搪塞並最終欺騙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來信任我們的理性!

西方社會在經驗性的原則上建立起來的自然科學:依照理性自己放進自然中去的東西,到自然中去尋找它單由自己本來會一無所知、而是必須從自然中學到的東西。自然科學首先經由這裡被帶上了一門科學的可靠道路,因為它曾經許多個世紀一直都在來回摸索,而沒有什麼成就。

形而上學這種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識,是根本凌駕於經驗教導之上的,亦即是憑藉單純的概念的(不像數學是憑藉概念在直觀上的應用的),因而理性在這裡應當自己成為自己的學生。對於這個形而上學來說,命運還至今沒有如此開恩,使它能夠走上一門科學的可靠道路;儘管它比其他一切科學都更古老,並且即使其他的科學全部在一場毀滅一切的野蠻的淵藪中被吞噬,它也會留存下來。因為在形而上學中,理性不斷地陷入困境,甚至當它想要(如同它自以為能夠的)先天地洞察那些連最普通的經驗也在證實著的法則時也是這樣。在這裡,人們不得不無數次地走回頭路,因為他發現,他選不到他所要去的地方,至於形而上學的追隨者們在主張上的一致性,那麼形而上學還遠遠沒有達到這種一致,反而成了一個戰場,這個戰場似乎本來就是完全為著其各種力量在戰鬥遊戲中得到操練而設的,在其中還從來沒有過任何參戰者能夠贏得哪怕一寸土地、並基於他的勝利建立起某種穩固的佔領。所以毫無疑問,形而上學的做法迄今還只是在來回摸索,而最糟糕的是僅僅在概念之間來回摸索。

經過思考後,我們看到一條更為簡易的出路,因為經驗本身就是知性所要求的一種認識方式,知性的規則則必須是我還在物件被給予我之前因而先天地就在我心中作為前提了,這個規則被表達在先天的概念中,所以一切經驗物件都必然依照這些概念且必須與它們相一致。至於那些僅僅透過理性、也就是必然地被思考,但卻完全不能在經驗中被給出的物件,那麼對它們進行思考的嘗試據此就成了一個極好的試金石,用來檢驗我們採取的思維方式之改變了的方法的東西,這就是:我們關於物先天地認識到的只是我們自己放進它裡面去的東西。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我們永遠不能借這種能力超出可能經驗的界限,但這卻恰好是這門科學的最根本的事務。然而,這裡面也就包含著反證我們理性的先天知識的那個初次評價的結果之真理性的實驗,即這種知識只適用於現象,相反,自在的事物本身雖然就其自己來說是實在的,但對我們卻處於不可知的狀態。因為那必然推動我們去超越經驗和一切現象之界限的東西就是無條件者,它是理性必然在自在之物本身中、並且完全有理由為一切有條件者追求的,因而也是諸條件的系列作為完成了的系列所要求的。

因此無條件者決不可能在我們所知的那些物那裡去找,倒是必須到我們所不知道的、作為自在之物本身的物那裡去找。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第一點,在先天知識中能夠賦予物件的無非是思維主體從自身中取出來的東西;

第二點,形而上學在認識原則方面是一個完全分離的、獨立存在的統一體,在其中,像在一個有機體中那樣,每一個環節都是為著所有其他環節,所有環節又都是為著下一個環節而存在的,沒有任何一個原則不同時在與整個純粹理性運用的全面的關係中得到研究而能夠在一種關係中被可靠地把握住的。

形而上學的第一個用處:永遠不要冒險憑藉思辨理性去超越經驗的界限。

一個問題必須要被搞清楚:即人們對空間和時間的認識只是感性直觀的形式、因而只是作為現象的物體實存的條件,此外如果不能有與知性概念相應的直觀給予出來,我們就沒有任何知性概念、因而也沒有任何要素可達到物的知識,於是我們關於作為自在之物本身的任何物件不可能有什麼知識,而只有當它是感性直觀的物件、也就是作為現象時,才能有知識;由上述證明推出,理性的一切思辨的知識只要有可能,都是限制在僅僅經驗的物件之上的。

任何一種哲學的闡述都有可能在個別地方被人揪住,因為哲學從一開始就不能像數學那樣防衛嚴密,邏輯謹慎,然而,這個體系的結構作為一個統一體來看,卻並沒有絲毫危險,對於它的概貌,當這個體系新出現時,只有很少的人具有精神上的熟練把握,但由於對他們來說一切創新都是不合適的,則對它具有興趣的人就更少了。

危險並不在於遭到反駁,倒是在於不被理解。純粹思辨理性的本性包含著一個真實的結構,在其中所有的機能都是一切為了一個,而每個都是為了一切,因而每個不論多麼小的缺陷,不管它是一個錯誤、疏忽,還是一個欠缺,都必然會在運用中不可避免地洩露出來。

那些抵制精準學問但同時又拒絕純粹理性的批判程式的人,其意圖不是別的,只能是擺脫科學的約束,把工作變成兒戲,把確定性變成意見,把哲學變成偏見。面對世界物件的複雜與矛盾,我們不得不懸置知識,以便給信仰騰出位置,而形而上學的獨斷論、也就是沒有純粹理性批判就會在形而上學中生長的那種成見,是一切阻礙道德的無信仰的真正根源,這種無信仰任何時候都是非常獨斷的。

只要我們注意一下就會發現,透過一門科學的可靠道路一般所能得到的理性教養,並與理性的無根基的摸索和無批判的輕率漫遊作個比較,或者也注意一下對渴望知識的青年時代在時間利用上的改善,青年人在通常的獨斷論那裡這麼早就受到這麼多的鼓動,要對他們一點也不理解的事物、對他們在其中乃至世界上任何人在其中都會一無所見的東西隨意幻想,甚至企圖去捏造新的觀念和意見,乃至於太多有位青年忽視了去學習和認識基本的科學知識。

在所有未來的時代裡,一切反對道德和宗教的異議都將以蘇格拉底的方式、即以清楚地證明對手的無知的方式結束。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一直都有某種形而上學存在,並且今後還將在世上遇見各種形式的形而上學,但和它一起也會碰到一種純粹理性的辯證論,因為辯證論對純粹理性是自然的。所以哲學的最初的和最重要的事務就是透過堵塞這一錯誤的根源而一勞永逸地消除對形而上學的一切不利影響。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思辨理性慣用的伎倆之一:凡是我與你都不知道的,就裝出我是惟一知道的。

對科學和人類的賢明的關懷應該成為政府的任務和目標。

獨斷論就是純粹理性沒有預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的獨斷處理方式。

理性批判對於促進一門徹底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是一種暫時的、必要的舉措,這種形而上學必然會是獨斷的、按照最嚴格的要求而系統化的,因而是合乎學院或精英規則而不是通俗化地進行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