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由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發表于 藝術2022-01-17
簡介于禁奪了朱靈兵權按理來說朱靈性格是有些毛病,但以他的能力,成為一名有作為的名將還是能做到的,只能朱靈站錯了隊,跟隨曹操之後失去了前途,朱靈如果投靠劉備應該前途會更好,可惜那個時候的劉備,沒人認為他將來會成為一方霸主

趙雲怎麼來的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能在混亂之中選擇明主跟隨,是一個有眼光的將領應該做的事,這直接關係前途與未來,一旦選擇一個糊塗的主公,很有可能會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作為將領,光有才能是不行的,還得會站隊。

有句話叫“選擇大於努力”,選擇對了,加官晉爵、封侯拜將那是常有的事,選擇錯了,鬱郁不得志,甚至有可能身死族滅,那麼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站錯了隊呢?

第一位:龐德

龐德是員猛將,最初是馬騰和馬超的部將,曾在一場戰鬥中親手斬殺敵方主將之一郭援,龐德作戰常常衝鋒陷陣、勇冠全軍,後來跟隨馬超與曹操作戰,馬超戰敗後,帶著龐德投靠了張魯,後來馬超又投靠了劉備,而龐德則留在了張魯那裡,後來跟隨張魯一起投靠了曹操,被曹操任命為立義將軍。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龐德

龐德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而且忠心耿耿,在襄樊之戰中,龐德為了證明自己,在戰前發誓要殺關羽,在戰爭中與關羽殊死決戰,並且親自射箭射中了關羽的額頭,要知道關羽可是三國正史上的第一猛將,龐德尚能讓關羽忌憚,可見龐德之勇不亞於關羽。

後來關羽利用暴雨漲水的機會,用水軍打敗了于禁和龐德的軍隊,龐德和于禁全軍覆沒,但龐德誓死不降,龐德手下的部將董衡、董超想投降關羽,卻被龐德所殺,龐德邊戰邊退,想到樊城投靠曹仁,結果因為小船傾覆而被關羽所俘虜。

龐德不願意投降關羽,關羽迫不得已殺了龐德,誰也不可能留下一個不願意投降的敵將,于禁願意投降關羽,被關羽押送到江陵城,所以活了下來。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龐德被關羽斬殺

龐德站錯了隊,他的哥哥龐柔就跟隨馬超一起投靠了劉備,如果龐德投靠了劉備,其成就絕對不亞於魏延,

曹操這裡本來就人才濟濟,龐德很難有一個發揮的平臺,而且曹操這裡外姓將領得不到重用,投靠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這裡廟小,缺少人才,就容易重用龐德,龐德就能發揮更大的能力,很可能成為魏延那樣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至少比投靠曹操地位要高多了,所以說龐德站錯了隊,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不過就是虛名而已

第二位:太史慈

太史慈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騎馬射箭非常熟練,尤其是他的箭術,不亞於呂布,呂布有轅門射戟,太史慈有樓梁射賊,更為關鍵的是太史慈的膽識過人,黃巾軍重重包圍之下的都昌城,太史慈進出自如,而且是單槍匹馬,這種膽識在當時稱得上冠絕天下。

太史慈為了幫孔融拉來援軍,單槍匹馬出城使用計謀騙過黃巾軍,並以射箭的方式射殺了幾個追趕他的黃巾軍,然後跑到平原郡請劉備出兵救援,劉備當即派了三千人給太史慈,然後成功救出了孔融。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太史慈

太史慈在早期一直鬱郁不得志,最主要的是沒有投靠明主,救了孔融之後,太史慈投靠了

揚州刺史

劉繇,兩人是同鄉,但劉繇一直沒有重用太史慈,只讓他擔任偵查情報的斥候,也正是如此,太史慈帶著一個小卒遇到了孫策,正史上明確記載了這次太史慈與孫策的單挑,兩人不分勝負,後來劉繇被孫策擊敗,太史慈就投靠了孫策。

即使投靠了孫策這樣的明主,太史慈也沒有什麼作為,孫策只是讓太史慈鎮守一方,負責抵禦劉表的

從子

劉磐,直到206年太史慈去世,太史慈實際上還是被埋沒了,本來可以有更多的作為的,孫策實際上並沒有重用太史慈。

太史慈臨死前說了一句話:

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啊!

明顯是不受重用,如果太史慈投靠劉備或者曹操,都會比投靠孫策的命運要好得多,太史慈很早就認識劉備了,可惜失之交臂,劉備雖然勢力小,但正因為勢力小,正是缺人才的時候,才會重用太史慈,正史上的趙雲軍事能力應該不如太史慈,也得到了重用,太史慈應該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太史慈並不受重用

曹操曾經專門派人給太史慈寄了當歸,希望太史慈歸順自己,但是很顯然,太史慈是一個忠義之人,不會隨便背叛自己的主公,只可惜其一生沒有太多發揮的平臺,站錯了隊,要不然也是如同關羽、張飛一樣響噹噹的名將。

第三位:朱靈

朱靈最初是袁紹的部將,與公孫瓚的部將

季雍作戰時,公孫瓚抓了朱靈全家作為人質,但朱靈毫不為所動,居然不顧自己家人的安然,一點也不影響自己打仗,雖然打敗了季雍,攻破了城池,但朱靈的家人全部被殺。

從這件事來看,朱靈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是一個過於理性的人,是一個過於看重事業的人,能夠不在意自己家人的性命,在這一點上,朱靈與馬超很像,馬超也是不在乎自己整個家族的性命,執意起兵反叛曹操,結果引發曹操殺了馬超全族,一般人難以理解這種行為。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朱靈

朱靈曾與劉備一起率軍截擊袁術,迫使袁術無法投靠袁紹,嘔血而死。沒多久劉備背叛曹操,而朱靈則率軍回到曹操那裡。

當時曹操是依附於袁紹的,袁紹派了朱靈率軍協助曹操作戰,作戰結束後,朱靈認為曹操是明主,於是率軍投靠了曹操,但是朱靈這個人很有個性,有自己做事的風格,就連曹操的話也不太放在心上。

曹操讓朱靈率領新軍守衛許南,並告誡朱靈要以寬治軍,但朱靈不太聽,結果軍隊發生了叛亂,朱靈斬殺了叛亂的將領,並寫信報告曹操,曹操責備朱靈沒有聽從自己的命令,於是對朱靈有了意見。

赤壁之戰時,朱靈歸趙儼節制,從襄陽順漢水南下準備參加赤壁之戰,但是曹操在赤壁已經戰敗了,於是軍隊退回,朱靈後來還參與了曹操西征關中及張魯的戰爭,215年後,曹操命令于禁奪了朱靈的兵權,不再啟用他,就這樣朱靈失去的前途。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于禁奪了朱靈兵權

按理來說朱靈性格是有些毛病,但以他的能力,成為一名有作為的名將還是能做到的,只能朱靈站錯了隊,跟隨曹操之後失去了前途,朱靈如果投靠劉備應該前途會更好,可惜那個時候的劉備,沒人認為他將來會成為一方霸主。

第四位:沮授

沮授最初是冀州牧韓馥的

別駕,袁紹佔了冀州後,沮授成為

袁紹的謀士,其人文武雙全,向袁紹提出過很多有建議性的戰略意見,比如勸袁紹迎接漢獻帝,但袁紹不聽,沮授向袁紹提出了打敗公孫瓚的整體戰略,袁紹聽了,後來打敗了公孫瓚。

沮授還反對袁紹把自己三個兒子分別派到地方做官,這會造成分裂的,但是袁紹還是不聽,後來的結果印證的沮授的判斷,官渡之戰前,沮授給袁紹提出了三年疲曹的戰略,袁紹還是不聽,急於發動戰爭。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沮授

沮授在官渡之戰時還是袁紹的監軍,手握兵權,而且威望甚高,這居然也成了郭圖等人誣陷沮授的理由,袁紹分了沮授的兵權,袁紹派顏良攻打劉延,沮授認為顏良有勇無謀、性格狹窄,不能單獨率軍出戰,袁紹不聽,果然顏良被曹操手下的關羽所殺。

官渡之戰,袁紹大敗,11萬大軍只帶了800人逃回北方,沮授被曹操俘虜,曹操勸沮授投降,但是沮授不願意投降曹操,而且還暗中想逃走,又被曹操抓了回來,眼看沮授不願意投降,曹操只好殺死了沮授。

曹操曾經感嘆:要是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在應該大定了。沮授這樣的文武全才在袁紹那裡得不到重視,如果跟隨曹操,那曹操的五大謀士就會變成六大謀士,以沮授的能力,不亞於荀彧這樣的戰略大師和荀攸這樣的戰術大師,只可惜他站錯了隊,跟隨了能力不足的袁紹,要是跟隨曹操,沮授的成就要高得多了。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沮授是難得的人才,被曹操所殺

第五位:高覽

高覽在正史上是袁紹的部將,與張郃齊名,因為他倆的名字一同出現在史書中,在官渡之戰時,曹操成功打敗淳于瓊,燒了烏巢的糧食,於是袁軍軍心大亂,張郃與高覽原本是被袁紹派出攻打曹軍大營的,但是無法攻下,他倆沒有完成任務,不敢回去,又怕郭圖等人陷害,於是直接投降了曹操。

但是,張郃投降了曹操,就一直步步高昇,那麼高覽呢?默默無聞,史書上從此沒有記載了,這隻能是兩種情況,要麼是高覽是曹操殺了,要麼是曹操沒有用高覽,按道理來說,高覽能與張郃一起率軍攻打曹軍大營,其地位與張郃應該不相上下的,為什麼高覽沒有被曹操重用呢?

史書沒有說,只能是個謎了,在一些評書中,把高覽與顏良、文丑、張郃一起列為河北四庭柱,高覽不至於一點能力也沒有,但是高覽的結局足夠說明他站錯了隊,從此在歷史上就不再出現了。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高覽投降曹操後史書不見記載

第六位:張任

張任是益州牧劉璋的手下從事,史書上說張任膽大勇猛,有志向又有節氣,劉備與劉璋發生戰爭後,張任與劉備在涪縣交戰,被劉備擊敗,張任退守到

綿竹,劉璋派出李嚴出戰劉備,結果李嚴直接投降劉備,張任與劉璋之子劉循退守雒城,劉備繼續攻打雒城,龐統戰死在此,張任最後也戰敗被俘虜。

劉備聽說了張任的名聲,派人勸降張任,但是張任忠心無二,就是不願意投降劉備,劉備為張任感到嘆息,只好殺了張任,張任明顯站錯了隊,雖然他的忠心可嘉,並非變通之人,但為了忠義犧牲自己太可惜了。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張任

當時的劉備正是用人之際,李嚴後來都得到了劉備的重用,被任命為尚書令,並與諸葛亮一起託孤,如果張任投降劉備的話,也會得到重用的,只可惜張任站錯了隊。

第七位:沙摩柯

沙摩柯是武陵郡五溪蠻夷的首領,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派張良聯絡五溪蠻夷一起出兵攻打孫權,至於沙摩柯為何要幫助劉備,應該是劉備給了他們錢財,並且許諾了某種政治利益,沙摩柯於是率領一萬蠻軍參戰了,結果劉備戰敗,沙摩柯也被吳軍殺死。

沙摩柯本來可以不參與吳蜀之間的爭鬥,但他卻參與了,以五溪蠻夷的力量,根本無法跟吳蜀任何一家對抗,他只要保持中立就行了,明顯沙摩柯站錯了隊,不僅僅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犧牲了一萬多族人的性命,同時也給整個族人帶來了災禍,孫權打敗劉備後,明顯會報復五溪蠻。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沙摩柯

第八位:孟達

孟達與法正是好友加同鄉,跟法正一起投靠劉璋,後來又跟法正一起投靠劉備,漢中之戰後,劉備派孟達攻打房陵郡,孟達殺死了諸葛亮的姐夫蒯祺,並與劉封一起攻下的上庸三郡,並鎮守當地。

襄樊之戰時,關羽向劉封、孟達請求支援,但被拒絕,關羽敗亡後,孟達叛逃到曹魏,受到重用,並被任命為新城太守,諸葛亮北伐前,引誘孟達歸順蜀漢,結果申儀把這事報告給了曹魏,司馬懿率軍平定孟達,8天行軍1200裡,突然出現在孟達面前,殺死孟達。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將因為選擇錯誤而不能發展更好?說出來別不信

孟達兩次背叛舊主,都是站錯了隊,關羽雖然被殺,但是劉備並不一定會殺孟達,劉備殺劉封並不是因為關羽的事,史書明確記載了殺劉封的原因是:諸葛亮考慮到劉封英勇剛猛,天下平定後最終會難以控制,就勸劉備趁機除掉他。

這跟關羽沒有關係,所以孟達不用叛逃,劉備也不會殺孟達的。但是孟達仍然背叛了劉備,背叛就背叛吧,孟達投降了曹魏仍然不安心,又受到諸葛亮的引誘,結果被司馬懿所殺,如果一心一意,孟達也不會被殺了,這正是孟達站錯了隊,導致了他的悲慘結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