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世界文學發展史》西歐文藝復興文學之四:薄伽丘

由 麟劍的人類史 發表于 藝術2022-01-08
簡介這些作品的主題都是愛情,而且都與一個叫菲亞美達的女子有關,在他的《十日談》中也有菲亞美達的故事

薄伽丘怎麼念

《世界文學發展史》西歐文藝復興文學之四:薄伽丘

西歐文藝復興文學之四:薄伽丘

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 年)是和彼特拉克同時代的人文主義文學家,和但丁、彼特拉克並稱為文藝復興初期的“ 三傑”。但他的成就與創作風格與前兩位不同,正如歷史學家胡莫所說,第一位唱的是天堂地獄,第二位唱的是人的心靈,第三位所唱的是城鎮、街市、鄉野花園。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反教會思想,同時又反映了當時世情生活,而且是義大利方言的精美產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

薄伽丘是義大利佛羅倫薩一商人的私生子。少年時曾奉父命在那不勒斯學習經商,六年一事無成,只好研究教會法典作為謀生技能。回鄉後,父親的商行破產,生活由奢華變為儉樸。他從小就酷愛文學,對經商不感興趣,深入研讀古代文化典籍,並經常出入那不勒斯王羅伯特的宮廷,同王宮貴族和人文主義者接觸,並開始寫作。1340年他由於經濟上原因回到佛羅倫薩,積極參與這個城邦的政治生活,在政治鬥爭中,他反對貴族勢力,站在共和政權一邊,多次代表共和政權出使其他城邦。

在1350年他與彼特拉克結識,兩人情趣相投。在彼特拉克的影響下又寫了許多著作,有許多是用拉丁文寫成的。

薄伽丘的作品有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短篇故事集、論文等。

第一部傳奇《菲洛柯洛》以中世紀傳說為依據,寫兩個宗教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衝破種種阻撓,終於獲得相愛的權利,表達了愛情比宗教重要的思想。長詩《苔塞伊達》(1339年)、《菲洛斯特拉託》借用歷史素材展現現世生活的美和愛。《亞梅託的女神們》及長詩《愛情的幻影》也是歌頌愛情。這些作品的主題都是愛情,而且都與一個叫菲亞美達的女子有關,在他的《十日談》中也有菲亞美達的故事。作者用菲亞美達(意思是愛情的火焰)這個名字象徵他戀愛的女子瑪麗亞。瑪麗亞是薄伽丘在那不勒斯認識的貴族女子,已是另一個貴族的妻子,她美麗輕浮放蕩,薄伽丘似乎被拋棄了,所以寫了一系列書來渲洩痴情。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部是《痴情的菲亞美達》,這部書是用相反的手法寫作者的心情,菲亞美達處於被拋棄狀態,嚐盡痴情的痛苦。這部散文體的小說運用了一種嶄新的創作方法,情節以菲亞美達內心活動為基礎,而不是敘述,從一見鍾情到別離相思、痛不欲生都是用心理描寫,是歐洲第一部心理小說。對心理的探索細緻入微可稱為痴情經典,對相思、嫉妒、痛苦、激情的刻畫很成功。而菲亞美達因為對愛情忠貞不渝而成為一種理想形象,拋棄他的貴族形象顯得蒼白。這本書語言華麗流暢,有詩的氣息,而且不安排結局,別具一格,是薄伽丘早期最重要的作品,為他創作《十日談》作好了準備。

《十日談》是薄伽丘最出色的作品,敘述1348年黑死病流行時,3 個受過良好教養的青年男子和七個妙齡女郎在城外一個草木蔥蘢的別墅避難,每個人輪流講故事,愉快地消磨時間。他們終日在這陽光明媚的世外桃源遊玩,飲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10天講了100 個故事,所以書名為《十日談》。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中世紀傳說和東方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和《七哲人書》等,但表達的是作者自己的人文主義思想。

《十日談》故事多,題材廣泛,但具有鮮明的反教會色彩,對教會進行了深刻嘲弄,如亞伯拉罕皈依天主教的故事。亞伯拉罕是一個商人,信奉猶太教。他的朋友反覆勸說他改信基督教,他都不同意。後來到了羅馬,看到教會充滿黑暗,教皇教士無惡不作,於是暗想,如此胡作非為卻不垮臺而且日益光大,此教一定有上帝支援,於是毅然接受了洗禮。

還有歹徒夏潑萊託按教義本應下地獄,但他臨終時編造了一篇懺悔,騙過神父,教會尊他為聖徒,讓人們為他祈禱。這個故事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欺騙性。中世紀教會要人們忍受苦難才能得到來生的幸福,薄伽丘指出,這是教會欺騙人們的方法。在愚夫修行的故事裡,愚夫布喬經修士指點,徹夜苦修,過著禁慾的“聖潔生活” ,而修士趁他苦修之際,與他的妻子尋歡作樂,形象他說明了教會的偽善。

薄伽丘在《十日談》中的另一個主題是愛情和機智,認為愛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讚美婦女,而當時婦女地位極低,教會法對婦女極殘酷,男子可以任意享受,婦女如果那樣就要被判火刑。薄伽丘塑造了一些聰明美麗而又勇敢機智的婦女形象,表達了對法律上男女平等的看法。

《十日談》描繪和歌頌現世生活,讚美平民、商人的聰明才智。作者筆下的平民商人都才貌出眾,和諧健美,主張人的高貴不在出身,認為性愛是俗人甚至僧尼快樂及健康泉源,背叛自然、生命、青春的呼聲是不對的,把生活的希望從神那裡轉移到自己身上,思想內容極為深刻,代表進步傾向。

《十日談》透過故事情節、心理及細節,描繪出他生活的時代、義大利的風情,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職業、性格鮮明的人物,而且採用框形結構,把100個故事串連起來,結構獨特。這種散文小說形式經過薄伽丘的創造、深化、發展、完成,長期在義大利文學中佔支配地位,而且對歐洲文學形式也有深刻的影響。《十日談》出版後,在義大利獲得極大成功,並廣泛流行於歐洲各國。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國瑪格麗特。德。納瓦爾的《七日談》,都是摹仿《十日談》的作品。

莎士比亞、萊辛、歌德、維加、普希金也曾在作品中引用過《十日談》的故事。

《十日談》的語言生動形象,用了一部分日常口語以配合人物的個性,又有方言和文學語言,簡潔流暢高雅樸素,對發展義大利語文學有傑出貢獻。

繼《十日談》之後,薄伽丘創作了他的最後一部文學作品《大鴉》,嘲弄了一位寡婦在道德上和形體上的缺點,認為女人是邪惡的,對愛情也絕望了,認為是一種罪惡,也許這又是作者某種經歷的反映。

在此之後,他潛心研究古典學問,同時在佛羅倫薩講解和詮釋《神曲》。他的《但丁傳》是研究但丁的最早學術著作之一。他還在《但丁傳》和《異教諸神譜系中》提出“ 詩學即神學” ,認為詩歌應從古代文化中汲取營養,同時要發揮想象力。薄伽丘的這種理論對詩歌創作有很大影響,而且他自己的十四行詩就寫得不錯。他在十四行詩中,描寫了愛情使人性趨於高貴、純淨,是他對愛情的另一種感覺。他在學術研究上也有成績,他是當時西歐第一個掌握希臘文的學者。他翻譯了荷馬的作品,蒐集和註釋了許多著作,還編輯了拉丁文神話、地理書和傳記,最初他就是以此在歐洲出名的。他一生的活動與創作,對義大利和歐洲傳播人文主義,促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發展,都起了很大作用。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