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另說:太極拳的——神功仙術

由 一極課堂 發表于 藝術2021-12-08
簡介根據不同武術體系訓練中的具體要求,喂勁者受力後消耗動量的處理方式,表演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牛頓擺為什麼是5個球

神功仙術”還是“人形牛頓擺”?太極圈常見“隔山打牛”表演的原理和意義是什麼?

影片載入中。。。

一、“隔山打牛”是什麼?

我們常見類似表演:學生們雙手依次推於前者,呈一列長隊(人數多少不等),老師以身體各區域接觸學生,位於隊伍最末端的學生或是所有學生都向後跳或是後倒。實際上,這類現象是一種配合氛圍下檢驗力量傳導的遊戲。

另說:太極拳的——神功仙術

二、“隔山打牛”的原理是什麼?

牛頓擺是一種經典的物理學現象,即動量守恆球,其由5個質量相同的球體透過吊繩固定,彼此緊密排列。實驗者拉起模型一端的一個球體後鬆手,小球經碰撞臨近的球體,其動量透過中間3個小球,將末端的小球撞到同樣的高度。

“隔山打牛”表演,同樣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動量守恆定律在武術中的表現。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人並不是小球,這樣的類比並不合適,而亢奮的表演看上去更像是作假騙人的“神功”、“仙術”。事實上,這一表演要成功完成,的確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我們將在後文詳述。

三、“隔山打牛”表演完成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哪些?

1。喂勁者需維持架構(剛性結構就如同把自己的身體架構變成牛頓擺中的“小球”)。

2。喂勁者需對發勁者的力量配合不反抗(如同其餘幾個靜止受力的“小球”一樣僅僅傳遞、承受力量)。

換言之:喂勁者維持架構,喂持續不變的力,且對發勁者的發力不反抗,發勁者與喂勁者形成了一個“人形牛頓擺”系統,就很容易複製這個“實驗”。如果喂勁者受力時一鬆,不建立保持力量順暢傳導的架構、或者用所謂“蠻力”抵抗,與發勁者較勁而維持自身平衡,這個“遊戲”都不會成功。

為什麼記者不會被彈出去?就是因為記者作為

喂勁

者時,不能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

四、“隔山打牛”表演的意義及疑問

1。該遊戲是對節節貫穿素養的一種練習,對拳架和樁功、推手素養的檢驗和展現。

2。為什麼喂勁者會出現後跳或是倒地等現象?根據不同武術體系訓練中的具體要求,喂勁者受力後消耗動量的處理方式,表演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1)在一些太極流派訓練中,喂勁者受力後,為了維持自身重心以保持整體架構不變形、不失中正,會通過後退、後跳的方式來消耗自身動能(即“被打欲跌須雀躍”)。

2)在另一些武術體系訓練中,則可能是透過順勢倒地、翻滾來消耗動量。更有甚者,在心理學因素疊加作用下,喂勁者常常在本身受力的基礎上出現更為誇大的受力反應。

注:影片僅為個人拳理和觀點分享,意在拋磚引玉。多年習武生涯,深感中華武術之源遠流長、武蘊文化的獨具深厚,也希望自己能用不同的視角、科學地為大家展示傳統武術的魅力——止戈為武,以武維揚 。

作者簡介:

另說:太極拳的——神功仙術

馮於洋,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體育系,太極競技推手及套路冠軍,培養多名競技推手冠軍,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莫斯科總部認證指導員。

自幼進入體校學習散打、競技套路,年十有五觸碰到傳統武術後便一發不可收,十幾年來更是走訪了各地的名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