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字典——每日釋一字:“子”

由 衡東縣廣播電視臺 發表于 藝術2021-11-14
簡介”這裡的“子息”不是指“兒子”,而是用作動詞變為“孳養生息”之義

李字部首可以是子嗎

字典——每日釋一字:“子”

釋說:

字典——每日釋一字:“子”

字典——每日釋一字:“子”

這是“伢子(小孩)爭分守歲錢”的“子”字。甲骨文①就是一個小孩之形,頭上長了三根頭髮,真像《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形象。②是金文的形體,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上部是頭,左右是兩臂,兩腿是用小被裹在一起的樣子。小篆③也同於金文的形體。④是楷書的寫法。

“子”的本義就是“嬰兒”,如《荀子·勸學》:“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意思是:古代幹、越、夷、貉等民族的嬰兒,剛出生時哭的聲音都一樣,可是長大後風俗習慣就不同了。從“嬰兒”的本義又可以引申為“兒子”,如《列子·湯問》:“子又生孫,孫又生子。”那麼《韓非子·說林上》中所說的“衛人嫁其子”,又是什麼意思呢?若理解為“衛國人兒子出嫁”那就成為笑語了。這裡的“子”是指女兒。

另外,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尊稱亦可稱“子”,如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也就是說,我過去沒有用您,今天有急難之事前來求您。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為“子”,即公、侯、伯、子、男中的“子”。這五等爵位直到清代還在沿用。

“子息”一詞在古書中經常見到,一般當“兒子”講。可是賈思勰《齊民要術序》:“乃畜牛羊、子息萬計。”這裡的“子息”不是指“兒子”,而是用作動詞變為“孳養生息”之義。

“子”字是個部首字,凡由“子”字所組成的字,大都與小孩有關,如“孕”、“孩”、“孫”、“孝”、“學”等。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充套件閱讀

字典——每日釋一字:“子”

象形字。“子”字在商代文字中有三系寫法:第一系像生有發的胎兒頭顱及兩脛,後或省簡其發,或於頭部標記其囟;該字至宗周形稍變,上肢為襁褓包裹,其後形體稍訛,至《說文》籀文則在字下加一符號,許慎解為“幾”,謂“籀文子,囟有發,臂、脛在几上”。在甲骨文中用作表示天於地支的“子”。第二系,上像幼兒頭髮、頭顱及兩臂,下像兩並的兩脛,後演進為《說文》古文。第三系與第二系的區別僅在於頭髮的有無,後演進為小篆及隸書。“子”的本義為嬰兒,只顯示年齡而不計性別,引申為動物的幼仔,又引申為動物的卵與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又引申為細小的物件。“子”,假借為地支字。用於紀月,指十一月;用以紀時,指二十三時至一時;在太歲紀年法中亦用以紀年,《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日困敦。”與天干相配,可用以紀年,亦可用以紀日。“子”,有時假借為“字”,指撫養、養育。《殷虛書契前編》4。26。7:“己亥卜,王:‘餘弗其子婦蛭子?’”(李義海)

——《字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