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隋末猛將張須陀

由 磧裡沙 發表于 藝術2021-10-03
簡介隋末猛將張須陀611年(大業七年),楊廣徵調全國兵馬親征高句麗,使得民眾疾苦雪上加霜,山東鄒平縣的王薄和孟讓,以鄒平至章丘交界處的長白山作為根據地,公然扯起反隋大旗,掀開了推翻隋朝的序幕,猶如在酷烈乾枯之地吹起星火,整個山東隨之烽煙四起

張須陀為什麼沒算名將

一、隋朝中流砥柱

隋朝皇帝楊廣好大喜功、橫徵暴斂,致使全國各地盜匪滋生,尤以山東為甚,正應了那句老話‘山東出響馬’,也說明山東人最為彪悍、富有反抗精神。

610年(大業六年),楊廣調派張須陀出任為齊郡郡丞。齊郡就是今天的山東濟南,是山東之中心,按級別郡丞是太守助理,但齊郡太守由勳貴榮譽掛名,並不上任,張須陀就是齊郡地區的軍政最高長官。

張須陀出身軍旅世家,父親官至縣令。年輕時張須陀跟隨劍南道行軍總管史萬歲去雲南征討叛亂,遭遇敵軍的象陣,眾隋兵失色,張須陀手執五十斤大刀衝鋒在前,砍斷象鼻,致使大象負痛而逃,鼓舞隋軍大敗敵軍,因而獲得賽許褚的威名。此後又屢立戰功,升遷為儀同(正五品),躋身於中級將領的行列,故而被楊廣選中,委以重任。

隋末猛將張須陀

隋末猛將張須陀

611年(大業七年),楊廣徵調全國兵馬親征高句麗,使得民眾疾苦雪上加霜,山東鄒平縣的王薄和孟讓,以鄒平至章丘交界處的長白山作為根據地,公然扯起反隋大旗,掀開了推翻隋朝的序幕,猶如在酷烈乾枯之地吹起星火,整個山東隨之烽煙四起。

王薄經常到齊郡縣鄉流竄掠奪,再加上冬季到來,糧食價格飛漲,齊郡饑民增多,大有失控之勢。張須陀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官吏們都認為:“必須上報朝廷,等待皇上的詔敕,不能夠私自開倉賑糧。”

張須陀則說:“如今陛下遠在遼東攻打高句麗,派遣使者往來,必定要數月的時間。百姓有倒懸之急,如果等待報告結果,百姓就要餓死填坑了。我如果以此獲罪,雖死無恨。”

於是先斬後奏,開倉放糧。穩定民心之後,張須陀率領三千郡兵出發,追剿王薄。

王薄從起義之後,對戰官兵連戰連捷,已經發展到一萬多人,見官兵只有三千人,決定正面迎戰,在泰山腳下一處丘陵起伏之地,佔據高地,以逸待勞,迎戰來敵。

張須陀對部下鼓動說:“敵人有地利之勢,人員又是我軍的三倍之多,但敵人是沒有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裝備簡陋,與我軍野戰,必敗無疑。”

二軍交鋒,王薄的義軍一哄而上,而張須陀的兵馬卻是突然變陣,讓開中路,變成了左右二個箭矢形狀的鋒矢陣,沿左右二側向敵反衝鋒。

王薄大軍被張須陀兵馬一分為三,二側之兵被隋軍陣形整齊的兵馬衝擊得七零八落,使得整個義軍成為一盤散沙,不久就潰敗四散。

王薄和孟讓急領殘兵向章丘敗退,進入長白山區,張須陀不依不饒,領兵追擊。王薄和孟讓回到長白山區的根據地,尚未站穩腳跟,追兵已至,再戰再敗,根據地也被攻破,只好北渡黃河繼續逃竄,張須陀親自帶領一千人渡過黃河窮追不捨,追至臨邑,雙方再戰,王薄再敗,只帶領百十人逃脫。

此戰持續數十日,張須陀率兵從齊郡南部開始,往東至北,繞齊郡大半圈,追的王薄無處藏身。從此,山東各地反叛義軍,都知道齊郡張須陀,兵精將猛,不敢進入齊郡地域搶掠。齊郡的百姓士紳也都擁護張須陀,一時民眾安寧,恢復生產,使齊郡之地與其它地區形成了強烈對比。

楊廣一徵高句麗大敗而回,見到山東、河北等地的盜匪四起,唯獨齊郡剿匪得力,因此沒有對張須陀擅自開倉放糧治罪,反而對張須陀剿匪的功績進行了褒獎。

楊廣沒有痛定思痛,像是腦袋被門夾過似的,一門心思再徵高句麗,正應了那句‘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楊廣指望張須陀平定,升任其為齊郡通守、兼山東六郡黜陟討捕大使(四品),並增派了二千兵馬和一員猛將——-秦瓊。

秦瓊官居校尉(六品),本是大將軍來護兒帳下猛將,在一徵高句麗時來護兒輕敵冒進招致大敗,是秦瓊大展神勇保護來護兒安然脫身,來護兒獲罪入獄,秦瓊被派給了張須陀。秦瓊就是齊郡人,父秦愛曾任北齊咸陽王錄事參軍,乃是齊郡大戶,秦瓊帶來的二千兵馬也都是山東人,人員雖然不多,但他們都是大隋正規軍,比起地方廂兵來強大得太多,使得張須陀如虎添翼。

羅士信也是齊郡人,世代府兵,父親早年戰亡,羅士信年僅十四歲時請見張須陀,要求從軍。張須陀看著少年人勇氣可嘉,笑道:“你連盔甲的重量都承受不起,怎能打仗呢?”羅士信大為不服,當即身披兩副鎧甲,懸掛兩壺箭,還能飛身上馬。張須陀讚賞,許其從軍,成為愛將。

話說王薄逃到山東河北交界一帶,與孫宣雅、郝孝德等起義軍會合,攻鄉破縣,僅用一年的時間,兵眾又達數萬。

613年(大業九年),王薄他們匯聚了十萬義軍,再次南下擴張,渡過黃河,進入齊郡,圍攻章丘縣城。

張須陀通報水軍總管周法尚,派水軍在黃河斷敵水上運輸及歸路,自己率兩萬兵馬擊討王薄。

張須陀再度擊潰王薄,散軍潰至津樑時,又被水軍周法尚所拒。張須陀與周法尚水陸夾擊再次大敗叛軍,獲其家累輜重不可勝計,還發佈告捷文書以讓朝廷聽聞。

同年,裴長才、石子河等率兩萬叛軍攻至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於是親率羅士信等五騎與叛軍作戰。叛軍為其所吸引,遂引兵圍攻。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勇氣彌厲。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

同年,北海郡(治今山東益都)人郭方預聚眾三萬,自號盧公,攻陷郡城。郭方預又與秦君弘等叛軍聯合圍攻北海郡,兵威強盛。張須陀對部下說:“賊人自恃兵力強盛,以為我不能救援,我如今急速趕去,一定能擊破他們。”眾將都不敢介面,唯有秦瓊和羅士信請戰。張須陀命秦瓊為統領,羅士信為副,挑選精兵三千迅速前往救援。叛軍果無防範,隋軍趁機發起進攻,大敗叛軍,斬殺數萬人,獲輜重三千輛。司隸刺史裴操之為其上書請功,楊廣再次派人犒勞張須陀軍。

隋帝楊廣得知張須陀累累戰功和羅士信少年勇猛,遣使慰問,又讓畫工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鬥的場面,進獻於長安朝廷。張須陀一時威震山東,因功升任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注:隋朝時,將全國劃分為十道,河南道包含山東、河南及部分河北地區)

614年(大業十年),齊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並佔據蹲狗山(今山東招遠東北),隊伍發展至七八萬人。

同年十一月,張須陀統兵進剿叛軍,隋軍緊逼左孝友,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無路可逃,被迫率眾出降。

同年十二月,涿郡人盧明月率軍七八萬人屯祝阿(今山東禹城西南)。張須陀統兵一萬前往剿滅。盧明月依仗堅固營寨,固守不出,雙方相距十餘日,隋軍糧盡將退。張須陀不想喪失戰機,便對部下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獲利,有誰為我去襲營?” 眾人都不回答,依然只有秦瓊與羅士信請戰。張須陀於是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叢中,自己引兵棄營佯裝逃跑,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羅士信乘機率伏兵攻入叛軍營寨,放火焚燒三十餘柵,敵營守卒大亂,盧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張須陀回師夾擊,叛軍潰敗,被斬殺無數,盧明月僅以數百騎突圍。

此後張須陀相繼擊敗了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義軍。

河南地區勢頭最猛的是翟讓、李密率領的瓦崗軍,翟讓向山東擴張時,張須陀領兵阻止,前後三十餘戰,每戰都擊敗瓦崗軍,致使瓦崗軍的勢力始終不能進入齊郡地區。但齊郡之外的地區則越來越亂,齊郡漸成孤島。

二、楊廣自掘墳墓

都城洛陽距離瓦崗山四百里,屢次清剿都未能奏效,楊廣想到自己距離山賊太近不安全,帶領文武百官擺駕江都(今揚州),還帶走了十萬驍果軍。然後,楊廣任命張須陀為滎陽通守,領兵討伐瓦崗寨,楊廣這是把張須陀當成了無所不能的金剛了。

洛陽北面是邙山天然屏障,洛陽東面的屏障是滎陽(今鄭州),城高牆厚、屯有二萬重兵,滎陽在瓦崗山的正南面,阻斷了瓦崗軍向南發展的通路,更別提進攻洛陽了。楊廣純粹是疑心生暗鬼,自己嚇自己,但楊廣南下帶走了十萬兵馬,不正是在給瓦崗軍幫忙嗎。

山東局勢只是勉強維持,張須陀不得已留下秦瓊、羅士信等全部兵馬,自己孤身前往滎陽上任。張須陀的任務就是清剿瓦崗軍,到任後馬不停蹄,率領滎陽的二萬兵馬進兵瓦崗山,張須陀深入山區,後無援軍,糧草不能維持太久,只能儘快尋敵決戰。張須陀親率一萬兵馬為前軍,讓副將魏成領兵一萬保護輜重跟進。

在深入到瓦崗山深處的大海寺附近與嚴陣以待的瓦崗軍相遇,此地地勢起伏,樹木叢生,瓦崗軍在四周早已佈滿了伏兵,驟起迎戰,喊殺震天。張須陀看到漫山遍野盡是瓦崗軍,足有四萬之多,命令全軍結陣防守,以待後軍。

魏成見瓦崗軍勢大,哪敢馳援,領兵掉頭就跑,連輜重軍需也不顧了。張須陀得知後軍潰逃,只能命令全軍撤退。張須陀本已逃脫出來,為救援被困的兵馬,再度翻身殺回,最終力盡戰歿。

張須陀慘烈戰死,逃回到滎陽的將士痛哭流涕,為這樣體恤將士的將軍戰死,而感傷不已。楊廣聞訊,責令將避戰而逃的魏成斬首,追贈張須陀為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

張須陀代表著隋朝軍人最後的堅持,生生被楊廣折騰戰亡,標誌著隋朝滅亡不遠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