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硬要求還需軟環境

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3-01-03
簡介因此,在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硬性要求之餘,希望政府部門接下來更多地從孩子的興趣角度,思考如何為青少年創造運動環境

什麼是學校的軟環境

近日,廣東省體育局與省教育廳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開展大中小學校學生體育素質評價,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高中成績不合格者原則上不能畢業。具體包括24項措施,包括中小學每天上午不少於30分鐘的課間活動、下午不少於40分鐘的課外體育鍛煉、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打造2000所體育特色學校、銜接學生體育比賽和青少年錦標賽、推進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到學校任教等等。

《意見》試圖在現行教育格局下推動青少年體育運動工作,可見制定者的良苦用心。不過仍應肯定體教融合,它不僅在政策上有助於推進全民體育運動、提高公民身體素質,而且能為國家和地方選拔更多的體育專才,為國家的體育事業打下更好的群眾基礎。

如今社會經濟發展到比較高的水平,就算不出臺這樣的政策,普通百姓家庭也已經具有了良好的健康理念和日常運動的習慣。在許多地方,社會性體育運動設施和場所越來越多,有這麼好的運動環境,喜歡運動且能堅持運動的青少年比例越來越高。相當多90後、00後的健康觀念非常科學,運動方面表現出較高的專業素養,與前幾代完全不同。

但是,學校的生態有所不同,有一些問題還值得注意。在“高考指揮棒”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任何與素質教育有關的改革舉措都容易遭遇尷尬。不僅家長們可能不怎麼支援,在現有評價機制下,學校對此恐怕也不是很歡迎。家長和學校擔心這些新舉措會加重學校和教師工作任務,同時變相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對於發展體育興趣,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也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大部分家長仍習慣於代替孩子做決定,抑制孩子的興趣和天性,一部分有運動天賦的孩子被家長和學校課業負擔浪費了。很多家長仍將考試視為孩子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職業通道,限制孩子們自主選擇,認為搞文體的都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才會選。

本屆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選手谷愛凌一時成為新聞人物。她不僅運動成績好,學習成績也非常好,她的成長經歷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可是很多人雖然不吝欽佩羨慕之詞,卻紛紛表示難以複製。這些評論多少顯示了中國家長的無奈,誰不想培養一個谷愛凌式的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可是現實不允許。

要想培養谷愛凌式的孩子,筆者認為,家長們的觀念需要有所改變,即從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體育運動,教導孩子如何兼顧學習和運動愛好。多參加體育運動,可以遠離電子遊戲、遠離網路,何樂而不為呢?

要落實體教融合,地方政府和學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許多孩子都有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可是怎麼才能滿足他們的興趣,並提供專業化基礎設施和專業化的指導?每個孩子興趣不一致,地方政府和學校如何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求?

《意見》的重心是在學校推進和發展體育運動,並不希望根本改變現行教育模式。學校固然要在教學安排上做些微調整,但如果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興趣愛好並提供專業性指導,某些舉措就會像個別學校的校園足球那樣成為形式。因此,在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硬性要求之餘,希望政府部門接下來更多地從孩子的興趣角度,思考如何為青少年創造運動環境。

(原題為《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硬要求還需軟環境》 作者 肖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