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養生專家之死:名利是禍水,養生先養心!

由 天空說心理健康 發表于 藝術2022-09-22
簡介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梅墨生名人之死的警示梅先生微信朋友圈留下的最後一條資訊定格在《失眠》,是臨終前不到一個月在病房中留下的:5月18日 《失眠》人生有似紫藤花,結痂、枯萎把花架也拉歪啦,有時把寂寞填滿院人生有似莫名雨,未下時瀰漫著

梅墨生是怎麼死的

因為關注養生,所以被媒體平臺大資料一把,有機會見聞了6月14日“養生大師”梅墨生先生因癌症去世,享年59歲的資訊,之前完全沒聽過這個名字,透過網上的一些資訊瞭解,才知道梅先生是一位頗有知名度的書畫家,只是比較注重養生,愛好太極拳。當看到網文介紹他十幾個的書畫、文化相關的頭銜時,我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太累了,名利之累,至少身心在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養生專家之死:名利是禍水,養生先養心!

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梅墨生

名人之死的警示

梅先生微信朋友圈留下的最後一條資訊定格在《失眠》,是臨終前不到一個月在病房中留下的:

5月18日 《失眠》

人生有似紫藤花,結痂、枯萎

把花架也拉歪啦,有時把寂寞填滿院

人生有似莫名雨,未下時瀰漫著鬱悶

降下時半夜裡透著爽利

透過幽窗看去並不富麗的庭院

紫藤花又拙壯了、還有竹子、牡丹、玉蘭花相伴

此刻,找不到曹洞禪的洞澈

此刻,尋不到任何得與棄

只有可憐的飄浮的心

淒涼、無奈、不捨與絕望躍然於上,最後三句話讓我非常的感觸!

“此刻,找不到曹洞禪的洞澈”

“曹洞宗”是佛教禪宗南宗五家七宗之一,其修行的“正覺默照禪”,默,指沉默專心坐禪;照,即以慧來鑑照原本清淨心性。如能靜坐默究,淨悟佛理,把所有的妄念去掉,不被愚痴包裹,便能事事無礙以至事理圓融。

梅先生,名墨生,自號“覺公”,也許在生命彌留之際反省到自己在名利的山水繁華中沉浮的無明,呈現出長期的慾望追逐中,對靜默覺察的渴望。

“此刻,尋不到任何得與棄”,更加深刻的表現得與失之間的迷失,遍歷心的深處,反省出名利浮雲的認知;

“只有可憐的漂浮的心”,一句“可憐”既表明心無歸處的真實現狀,又道出深深的悔意與自責。

梅墨生,號“覺公”,是那麼契合曹洞宗的“正覺默照禪”修法,梅先生齋號為“一如堂”,一如者身心一如,即肉體與精神為一體不二,乃一體兩面,身即心之身,心即身之心,看得出梅先生一生對身心如一的寧靜的強烈渴望和追求,只可惜,身在世,不由己,也許,梅先生,就是正覺修行者的轉世吧,了悟了人世名利之苦的修行,便匆匆轉投淨土而去。

記得南懷瑾老師在《我看參同契》中談養生修行時言“知識分子都好仙佛之道,但是知識分子很難修成功,因為學問好,慾望就多,煩惱就大,叫他放下來打坐修道,想是想,辦不到。”

梅先生不是個例,還有“中國健美第一人”馬華,41歲因白血病去世;北京同仁堂董事長張生瑜39歲因心臟病突然離世;還有喜歡素食養生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56歲因腸癌的隕落。不難看出,這些人都不是沒條件、不是沒知識,不是沒養生意識,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身在名利之中。

這個時代,無論文化場、商場、健康養生場都不脫俗,同樣都是名利場,名利之爭自然受名利之累。

養生專家之死:名利是禍水,養生先養心!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

忙者心亡,心亡則神散

名利場就是壓力場,壓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影響我們健康最大的因素!對外在的關注和追逐最消耗人的精神力,關注力不拉回到自己內心,人就渾渾噩噩,昏沉疲倦,時間長了就成是疾病!

不僅僅是名人,你、我普通人其實大家都是名利場中人,外在的認同、物慾的貪求,只是位置、大小的區別,都有一個共同的時代表現:忙!不忙事情就忙手機,內心終歸還是無安處,看不開、做不到,終為名利所累!

名利之累讓你不能做自己

:你得滿足那些滿足你需要的人的需要,不管你喜歡或是不喜歡;

名利之累讓你無法真實:

名利之下,真實是幼稚、讓位的,你只能“顧全大局”,丟下自己;

名利之累讓你心力憔悴:

得失攀比之間,都是興奮的心跳和恐懼的擔心,求不得苦,得而怕失還苦,再無寧日。

名利之累讓你無法活在當下

,或聲色犬馬,或良辰美景,追逐與攀附,不斷的外求控制和證明,再也沒有和自己在一起的機會。

養生專家之死:名利是禍水,養生先養心!

養生不是養身

養生,不是養身,我們常常分不清二者的區別。身是身體,生是生命,生命的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還包括心理,而後者總是被我們忽視。打拳、健身,能養身,卻不能養心,更不等同養生。

身法心,心法靈、靈法自然。

身心靈是生命的三個層次,身體是最低的層面,受制於心,病由心生,所以養生要先養心。

養心既是修心,可以分三個層次,分別是:淨、靜、境。

“淨”是斷舍離:

是認知和三觀的轉變,看清名利得失的無常變化,對外境名利、物慾的追求與攀附來獲取安全感,都會隨著外境無常的變化而如人入浮沙,隨時都有被吞沒的危險。我們的苦,不是後悔、牽掛著過去,便是擔心或恐懼著未來。千萬絲縷,根根都栓在我們的心上,豈能不累?慢慢的斷了去這些絲縷,就像給家裡來個大掃除,過去遺留的,暫時沒用的,未來可能有用的,都扔了吧,和生命相比,物質的得失是極其的輕微,你想控制的越多,越被更多所控制。簡單起來,讓心力不再無謂的耗散,收回你自己。

“靜”是戒定慧:

從自律到止貪,從外求到內求,是最高智慧的養生,斷了過去和未來的牽絆、糾纏,我們便能覺察在當下,此時、此刻、此處,這是我們的生命唯一存在的瞬間,就是當下的這個瞬間,前一秒、後一秒我們都不存在,我們覺察在每一個當下的相序中,不戀過去,不懼未來,只需要安住在每個當下。內在的安詳與寧靜便會在此刻升起,充實與喜悅由內而外的綻放,終於,心有了個安住的家。

“境”是拈花笑:

在每一個覺察的當下,世界與你是渾然一體的,身歸於心中,一眸相應,境隨心轉,舉手投足之間只是對生命的徹悟,物我之間難分彼此,自在如是的存在。因緣對鏡之中,來迎去止,隨緣流轉,一心不失,隨境一體,又超然物外。

養生專家之死:名利是禍水,養生先養心!

養生不養心,一生無安寧。

感恩梅先生生命的開示,感恩大家的閱讀與允許!

往期天空養生視角:

1周下降2個標:飲食輕鬆調節內臟脂肪,你知道嗎?

夏季辟穀:簡單、快捷!徹底告別溼氣!

科學辟穀:斷食72小時身體會發生什麼?

辟穀減肥:你身上的肥肉,都是你放不下的人、事、物!

深度辟穀:如何調養“精、氣、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