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由 五味瓶兒 發表于 藝術2022-09-05
簡介為了逃離壓迫,擔驚受怕的恐怖生活,Uros人連夜將原本只是沿岸停靠的小島“放飛”,就這樣,漂流到誰也找不到的湖中

蘆葦可以做成什麼工藝品

坐落在秘魯南部高原的Titicaca湖(的的喀喀湖)因其祥和美麗的自然環境,及當地居民自前哥倫布時期延續至今的傳統文化而成為世界著名旅遊勝地。

分佈在湖上的Uros、Amantani和Taquile是遊客最常到訪的島嶼。三個島嶼中,位於Puno東部7公里的Uros因其獨特的浮島而聞名。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浮島,顧名思義就是漂浮在Titicaca湖上的小島。

這些小島主要是用生長在湖岸淺灘處的蘆葦(Totora)編搭而成。其基底是以造草船的方式編制,再將大量蘆葦層層鋪疊其上,厚度往往約達幾米。藉助於Titicaca湖中所含有的一定鹽分,蘆葦島得以漂浮其上。不僅是島基,包括島上的房子也都是以蘆葦建造。

在Uros,一島便是一戶人家。家人有多少,小島便有多大。但Uros人並非一開始就住在湖上。

Uros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他們的祖先經過長途跋涉,跨越安第斯山脈,抵達如今的Bolivia,並在靠近Titicaca湖的山下定居,開始新的生活。起初,他們只是每天划著蘆葦船前往遠方做貿易。逐漸地,他們覺得每日從湖邊往返回家的生活不夠便利,於是就將停靠在湖邊的幾艘船隻綁在了一起,並在上面建起房子,開始了湖上生活。這也是如今Uros浮島人家的原型。

Uros人造草船的技術很高,或許正因如此才能僥倖躲過戰火衝擊。他們曾為一路征戰到此的印加人制造船隻,讓後者能渡湖北進,征伐和開拓疆土;後來,他們也繼續為西班牙殖民者製造船隻使用。只不過,對於剛剛佔領了玻利維亞礦山的西班牙人而言,船隻雖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能幫他們大量攫取銀礦的廉價勞力。於是很多Uros人被抓去礦山勞作,並再也沒活著回來。為了逃離壓迫,擔驚受怕的恐怖生活,Uros人連夜將原本只是沿岸停靠的小島“放飛”,就這樣,漂流到誰也找不到的湖中。

現在,Uros共有約1000個浮島,2000戶人家。彼此之間說著屬於前印加時期的Aymara語——這種語言在印加時期是高原湖泊區的通用語之一,但是這種語言的書寫,如今已經沒多少人知道。

實際上,Titicaca這個名字就源自Aymara語,意為“綠色美洲豹”。其中,titi表示puma(美洲豹),caca則表示rock/green(岩石或綠色)的意思。

一千多年前,當印加人爬上玻利維亞高達6300米的山峰向下望時發現,眼前綠色湖泊的形狀就如同一隻美洲豹。於是,這片湖便有了名字——Titicaca。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浮島雖然看起來頗有幾分趣味,但真要在上面長期生活卻不是件輕鬆事。因為底部長時間浸泡在水裡,蘆葦很快便會腐爛損壞。為了避免小島下沉,島民每隔15天就要去大量收割蘆葦,將之層層覆蓋在島上,增加基底厚度。即便如此,偶爾還是會發生一些帶有喜感的小意外。

在Uros的傳統裡,如果哪家有人結婚,全村人都會去給新人送祝福。當宴會開到下午時分,大家喝得正開懷時,卻可能突然發現自己的鞋居然溼了!因為來的人實在太多,不注意時小島便在慢慢下沉。每當這時,臨近幾家便會將自家小島拉過來,與之相連,以便讓大家能繼續盡情享受喜事的愉悅。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除了要不時“升級”小島“基建”,島民每年還需要為自家房屋底座加高一層。蘆葦房重量較輕,所以每到房屋底座修葺時,2-3個男人一起就能把房子舉起來,先將之安置到其他地方,等地基增高之後再將房子搬回來。

通常,小島停留的地方離淺灘不遠,為了不用擔心買菜回來找不到家,人們會先在淺灘的蘆葦叢中將樁打好,用幾條繩子捆住小島,將之“固定”。正因為浮島這種自由度,所以一旦島民與鄰居一言不合,或是看膩了相同風景,便會很“任性”地搬家。搬家時,只要將繩子拴到新居附近的樁上,再一點點將小島拉過去就行。

近幾年,Uros開始陸續有島民建造起“時髦”的木板小屋,出租給那些想體驗浮島生活的遊客。費用一般包括一晚住宿,兩頓餐,再由島主帶領體驗些當地活動,例如:手工編織、打漁、割蘆葦等。

割蘆葦是每個Uros人必須要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因為蘆葦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止島基和房屋由蘆葦編造,打漁用的船隻也同樣如此。此外,對Uros人而言,蘆葦的根部可以食用,口味清爽;根往上的莖部若從中間切開則能用來消暑;若有人發燒,這就是純天然的降溫貼;上半部分比較軟的地方可以用來製作手工藝品;而蘆葦花粒則用來製茶,聽說對治療胃痛很有效果。

Uros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通常每天早晨五、六點鐘起床,晚上九點半左右睡覺。沒有客人的平常日子裡,他們偶爾會在凌晨起來去往遠處捕魚,或是在島上修理房屋。每逢週六會去Puno市集採購,週日則去Uros的社群集市,用自己捕來的魚交換對方的蔬菜或水果——是的,Uros內部依然保持著物物交換的傳統貿易方式。

在秘魯的的喀喀湖體驗原住民生活,一起割蘆葦、打漁、做手工藝品

雖然Uros人的傳統生活與文化持續至今,但時代的變遷帶給他們不小影響。曾經,他們以蘆葦船作為唯一的交通工具,如今大多數人家出行都使用發動機船。以前,蘆葦船隻能支撐最多八個月便會腐爛損壞,現在他們將塑膠或其他材質的物料混雜在蘆葦船裡,這樣一隻船就可以用將近2到3年。90年代以前,Uros人夜間只能用蠟燭照明,不少小島因此不幸遭殃。藤森作秘魯總統期間曾在島上住過一晚,他了解到蠟燭的危險,於是開始在Uros普及太陽能板。如今每個島上都有不少太陽能板,既保障了島民的正常生活與安全,又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自從Uros敞開大門,旅遊業帶來的不菲收入令島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他們的孩子得以去Puno鎮上接受更好的教育。現在,許多Uros家庭的孩子能講流利的西班牙語和簡單的英文;因為自小受到兩種文化的影響,他們更加能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新鮮事物與想法。但是,在旅遊業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大型旅遊觀光船所排放的廢物卻相當程度地汙染了Titicaca湖。

Uros人日常吃的魚遊弋在這片湖泊,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蘆葦也生長在這片湖泊。遊客們途徑一兩天,瞭解過、見識過,接著離開,回到自己的城市、鄉里。他們不知道曾經澄澈見地的湖水如今常有烏黑的焦油漂浮,也不知道零食袋和軟飲瓶埋在水底,藏在蘆葦叢中,因為這些都與他們關係不大,但對生活在這裡的人卻不同。不管這片湖與曾經相比已渾濁了多少,累積了多少白色垃圾,這裡始終是他們的家,是幾千年來Uros人紮根生存的地方。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