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遠古時期中國陶器分期及相關研究(八)爐火純青

由 曉形樓主人 發表于 藝術2022-07-31
簡介陶車——快輪製陶技術,包括在快速運轉的陶輪上拉坯成型和修整定型兩個方面,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製作出來的陶器外型規整、厚薄均勻、稜角分明、紋飾簡潔流暢,顯得十分優美典雅

輪製陶器什麼時候

遠古時期中國陶器分期及相關研究(八)爐火純青

四、陶器時代第四期:普及陶車

(新陶器早期 約公元前3700年至前2000年)

新陶器早期,與新石器晚期,銅石並用期交叉。

陶輪,我國古代叫陶均,是製作陶器坯體所用的轉輪。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輪子,轉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最初製陶是沒有陶輪的。從初期的手製法,經慢輪修整工藝,到發明陶車,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慢輪的起源,其實就是一塊承放陶器的平板,陶工將坯件修整好後,旋轉放坯的平板,使待修整的坯面隨著轉到自己面前來,方便修整操作。這是從純手工製作邁向用機具輔助製作的可貴一步。

遠古時期中國陶器分期及相關研究(八)爐火純青

魚紋彩陶盆

這種圜底折腹盆是半坡型別的典型造型之一。上腹部以黑彩繪出三條寫實的魚紋相互追逐。

前期:慢輪修整工藝

杭州蕭山跨湖橋文化遺址被髮掘後,考古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用陶輪(慢輪)修整工藝加工的陶器;陶器口沿上有一道道環紋,平行環弦紋明顯是用陶輪加工過的。而在跨湖橋文化遺址出土的最早陶輪(慢輪)底坐,年代經用樹輪校正約為公元前5200年至前5000年。

在陝西西安半坡、長安馬王村、銅川李家溝、甘肅寧縣陽坬等遺址,發現有仰韶文化的陶質轉盤,足見當時的修整技術已經相當普及。

考古學者鑑別手製(包括慢輪製陶)和快輪製陶的主要依據是仔細觀察陶器表面和底部遺留下的製作痕跡。手製和慢輪製陶,往往器表有各種拍印。仰韶文化有一些陶器上面,發現有用陶輪(慢輪)修整加工的特徵。多數陶器是慢輪手製陶,發展到仰韶文化晚期,有一些小型陶杯、陶碟等開始快輪製作,由慢輪改進為陶車。到了龍山文化和夏商時代,快輪製陶則相當發達。

陶均轉速低的情況下,只能用以修整坯體。慢輪雖已用於製陶,但無法使陶器迅速成型,只可作為輔助手段修整坯體,所以不能歸入正規的陶車輪製法——快輪拉坯成型法。

遠古時期中國陶器分期及相關研究(八)爐火純青

變形魚紋彩陶盆

仰韶文化早期。細泥紅陶,侈口卷沿,淺腹圜底。黑彩,口沿一週飾窄帶紋,上腹一週兩條完全圖案化的變體魚紋,頭、身、尾仍可辨識。

成熟期:快輪拉坯成型法

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後,黃河下游的龍山文化使用了陶車(快輪製陶法)。此後製陶工藝進步,陶車製陶工藝——快輪拉坯成型法逐漸普及,產量增加。

只有陶輪轉速達到每分鐘九十轉以上,才能夠使得坯體迅速成型。將泥料放在轉動的陶車上,當陶輪快速旋轉時,輪盤上的粘土,由於離心力作用而向外離去。把這種力量的運動加以管制,用雙手將泥料拉成陶器坯體。快輪製陶留下的痕跡是器體造型端正器壁渾圓勻稱,陶器底下留有偏旋痕跡。

陶車:快輪拉坯法的發明,是製陶工藝的一大飛躍。在陶器時代晚期,我國很多地區製陶已採用此法。如龍山文化的勻而薄的黑陶,多是快輪制的產物。大汶囗文化已出土有使用陶車成型的陶器。

遠古時期中國陶器分期及相關研究(八)爐火純青

變形魚頭紋彩繪碗

半坡型別晚期,彩陶上出現了較多的魚的變體紋樣。魚紋頭部變形程度最大,著意誇張吞噬食物的嘴部、上頜的紋樣。

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描述這種方法的陶車:“造此器坯,先製陶車。車豎直木一根,埋三尺入土內,使之安穩。上高二尺許,上下列圓盤,盤沿以短竹棍撥運旋轉,盤頂正中正用檀木刻成盔頭冒其上。凡造杯盤,無有定式模式,以兩手捧泥盔冒之上,旋盤使轉,拇指剪去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成一杯碗之型。”

後世的陶車由一水平圓盤和盤軸組成。使用時,由一人轉動輪盤,使其急速旋轉,由另一人藉助陶輪轉動形成的離心力,配以對手靈巧的動作,將陶土塑成需要的器皿。用陶車製坯,數量多,質量也好。燒製技術也有提高。

大汶口文化後期及龍山文化製陶業是典型的快輪技術。

大汶口文化經歷了近兩千年的歷程,陶器的生產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早期的陶器均為手製,砂質陶器火候較低,種類也不多,造型簡單。中期開始使用輪制技術,有少量輪制(慢輪修整)的小件器物。到了大汶口文化後期(約公元前3000至前2300年),已能用陶車(快輪)生產大批陶器,如大汶口墓地中就出土了輪制的大陶盆。陶車——快輪製陶技術,包括在快速運轉的陶輪上拉坯成型和修整定型兩個方面,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製作出來的陶器外型規整、厚薄均勻、稜角分明、紋飾簡潔流暢,顯得十分優美典雅。

遠古時期中國陶器分期及相關研究(八)爐火純青

變體魚紋卷沿彩陶盆

仰韶文化中期,泥質橙黃陶。敞口卷沿,圓腹圜底。黑彩,口沿一週塗黑,腹部一週飾兩條魚紋。由圓點引出了長長的弧線,後半部變為條帶上下分叉。根據魚紋演變規律,圓點表示頭部,弧線代表魚身,分叉條帶表示魚尾。魚頭前部加飾上下錯落的弧邊三角紋。圖案簡潔明快,具有高度寫意的風格,這是仰韶文化魚紋系列中最後階段的紋樣。

龍山文化時期(約公元前2350至前1950年),陶器已用快轉陶車來製造。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2700年至前1900年)的陶器也普遍採用陶車,各種陶器造型優美,胎質細膩,器壁厚薄均勻,火候較高。

陶車製陶業興起,要有專門製造的機具,才能實現輪盤的慢性高速旋轉,還要有專業的操作技藝,才能把軟泥拉坯成型,勞動的專業性大為提高。需要長期固定定陶人員,並有相當一部分專門從事這項技術和積累技術經驗。於是,製陶業就逐漸由氏族中婦女和老人個門的共同工作,轉變為氏族內部一些富有經驗的家族掌握的手工業部門。大批的陶器成為家族的私有產品,他們用陶器與其他家族或氏族部落交換各種物品,一部分陶器具有了商品的屬性。交換增加了社會財富,也進一步增加了有特殊技藝的家族的財富。新的歷史時期即將誕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