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薄點薄點再薄一點 山東工藝大師做出0.1毫米厚的“蛋殼陶”

由 齊魯晚報網 發表于 農業2022-01-24
簡介”劉錦波稱,當他第一次看到古人制作的“蛋殼陶”便被震驚到了

蛋殼陶是不是黑陶

薄點薄點再薄一點 山東工藝大師做出0.1毫米厚的“蛋殼陶”

劉錦波展示他的“蛋殼陶”藝術作品。 齊魯晚報記者 時培磊 攝

齊魯晚報記者 時培磊 張琪

掂之飄忽若無,敲之錚錚有聲,最厚處不超過1毫米,這便是代表了黑陶藝術巔峰的“蛋殼陶”。本屆深圳文博會,“蛋殼陶”亮相山東展區,其精美程度令觀眾稱奇。

今年50歲的工藝美術大師劉錦波已做了30多年的陶器。他出生於一個製作陶器的世家,從20歲開始學習製陶。

隨著青島膠州“三里河”文化遺址被髮掘,文物相繼出土,展現在世人面前。“當時出土有2300多件陶器,其中就有60多件蛋殼陶。”劉錦波稱,當他第一次看到古人制作的“蛋殼陶”便被震驚到了。這些出土的“蛋殼陶”壁厚均勻,薄如蛋殼,最薄的地方僅有0。3毫米,多以鏤空雕刻,其製作技藝已達到中國古代製陶史上的頂峰。

複製出古人的“蛋殼陶”!從2000年起,劉錦波停下手頭收入可觀的工作,開始查閱資料,訪師問友。他沒想到,這一停就是六年,其間自己再也沒出過一款產品。

劉錦波發現,“蛋殼陶”的製作手藝幾乎已經失傳,他也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文獻資料,想要製作“蛋殼陶”,手頭沒有任何現成的模仿依據,只能憑藉自己多年的製陶經驗,慢慢摸索。

“蛋殼陶就是這樣,你越快到成功的時候,坯子越快打到最薄的時候,越是容易失敗的時候。”劉錦波說,每次失敗都會給人很大打擊。

劉錦波的堅持得到了回饋。2006年7月份,他終於做出了一款成品,最厚的地方不超過1毫米,整體重量只有50多克。“那種心情是難以言表的,六年時間,終於做出來的時候,肯定是激動的。”

此後,劉錦波又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紀錄,技術越來越嫻熟。不過,產品成功率仍然達不到10%,這也可見其難度。“目前最薄的我們做到了0。1毫米,最輕的32克。”劉錦波稱,要想再輕,需要具備各種條件,往往是可遇不可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