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教科書裡的經典詩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的真正意義

由 無鋒閣 發表于 運動2022-09-10
簡介春天種下一粒粟,秋天就能收穫很多果實,按照常理來說,這屬於豐收年,那麼農夫的生活最起碼是可以吃飽飯的,加上四海無閒田,理應是人人都能吃飽飯的,但最終的結果呢

憫農中的四海指什麼

坐懷不亂柳下惠,閉門不納魯男子。大家好,我是魯書書。教科書裡的經典詩詞有很多,這一篇就來說說其中的一首詩,《憫農》。

教科書裡的經典詩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的真正意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紳。拋開李紳之後的所作所為,憫農這首詩本身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首先給我們的感受是糧食的來之不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很有畫面感,也表明了農民的辛苦,而下兩句則是直接畫面帶到現實,誰又能真正體會到這糧食的來之不易呢?不過這首詩讀完之後,詩裡表達的糧食來之不易的主題要蓋過了原本的主題,憫農。為什麼會這樣呢?

教科書裡的經典詩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的真正意義

因為李紳還有一首《憫農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春天種下一粒粟,秋天就能收穫很多果實,按照常理來說,這屬於豐收年,那麼農夫的生活最起碼是可以吃飽飯的,加上四海無閒田,理應是人人都能吃飽飯的,但最終的結果呢?農夫猶餓死。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局面呢?這就是詩裡隱藏的一個群體,古代的達官貴人。

教科書裡的經典詩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的真正意義

與其說憫農是憐憫農夫,不如說是在寫當時社會環境的不公平。古代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大小地主和達官貴人的手裡,農夫只是他們手下的佃戶,在那個時候種田靠天收的情況下,一旦遭遇天災人禍,別說吃飯了,樹皮都能啃光。而在豐收年呢?農夫猶餓死。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教科書裡的經典詩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的真正意義

因此,這兩首憫農帶給我們的思考不僅僅是要珍惜糧食,更是要反思社會制度。同樣還有一首詩異曲同工,就是宋朝張俞的《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意義一樣,揭示的都是千瘡百孔的不堪。

好了,這一篇就說到這裡,歡迎留言評論區。

推薦文章

  • 那些年,遇到靈異事件

    那些年,遇到靈異事件就再嘗試一下去騎車子,上去還是一樣蹬不動,我問老二冷不,老二說有點,那我跑一會兒,直到跑出來那條路,再騎上車子就可以走了,問他看到沒有他也看到了,也是怕我沒有看見...

  • 桂林最不合理的景點,每天卻吸引無數的攝影愛好者前往

    相公山的美,不是因為這座山有多美,而是因為站在上面拍攝灕江的角度是全桂林最好的,觀景臺所面對的也是日出的方向,所以每天早上四五點鐘開始,就會有大批的攝影愛好者去往那裡...

  • 堅持“不要臉”,你便能賺到錢了

    堅持“不要臉”,你便能賺到錢了02厚著臉皮,接受他人的點評通往成功的路上,每個人都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