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由 暢聊往事 發表于 旅遊2022-05-03
簡介沿順城巷形成市場上世紀30年代末,較早來到西安的一批河南難民在唐永興坊遺址上搭棚建屋,形成棚戶區

舊眼鏡盒怎樣廢物利用

如今的永興坊是遊客必到的“打卡地”,這裡彙集了陝西各地特色美食,有著明清風格的傳統建築群,還是關中民俗文化體驗區、省級“非遺”聚集地,遊人絡繹不絕。歷史上,永興坊以唐初名相魏徵的府邸聞名;近代以來,這裡也曾是難民們的棲身之所……憶往昔,生活在永興坊的人雖然清貧,但日子卻過得有聲有色。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永興坊前的一棵老樹 圖片據網路

魏徵曾住在永興坊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唐時,永興坊是長安城108坊之一,初唐名相魏徵的府邸曾坐落於此。

魏徵以直言進諫、廉潔奉公聞名,他備受唐太宗賞識,從諫議大夫、秘書監、侍中、特進,直到被封為鄭國公。魏徵生活極其簡樸,據說其位於永興坊的宅邸連正堂都沒有。有一次,唐太宗賞賜魏徵一筆黃金,並讓他設宴請客。誰知魏徵言辭鑿鑿,以“宅院太小,且無正堂,於禮不合,有失尊重”等為由推脫。事後,魏徵將黃金悉數捐給受災地區,還把自己的兩匹駿馬也捐給部隊為國效力。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魏徵去世後,他家因為太小沒辦法開設靈堂,唐太宗得知此事,立即命人援助建材,賞賜布被和素色的褥子,一解燃眉之急。魏徵下葬時,唐太宗“命百官九品以上者皆赴喪,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然而魏徵的妻子裴氏卻推辭道:“徵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者之志”,於是“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由此可見,魏徵的思想也深深地影響到他的家人。

如今,永興坊牌樓巍峨、宅院林立,但您若留心觀察,就能看到一座鏡鑑雕塑,其中便暗含著對於魏徵的紀念。

沿順城巷形成市場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西安永興坊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

上世紀30年代末,較早來到西安的一批河南難民在唐永興坊遺址上搭棚建屋,形成棚戶區。兒時我曾去過住在這裡的一個同學家,當時正值下雨,我斜打著傘進入狹窄、破舊的巷道,兩側盡是油氈棚。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泥水都能淹到腳脖子。當我來到同學家裡時,只見地上擺滿了接水的鍋碗瓢盆,根本沒處下腳。我們坐在小板凳上一邊聊天,一邊向屋外傾倒接滿的雨水……不知不覺,雨過天晴,我出門一看,好傢伙!從小巷深處到馬路兩側,全是晾曬的床單被褥,猶如萬國國旗,蔚為壯觀。

隨著居民的增多,永興坊東側順城巷自發形成了市場,先是一部分吃不飽的人在這裡偷偷賣衣賣物,以換錢買面,這種交易大多在凌晨三四點進行,到天亮收攤,所以被稱為“鬼市”。後來,一些小偷把偷來的東西拿到這裡賣,“鬼市”逐漸有了“黑市”的性質。

新中國成立後,永興坊東側相繼開設了一些店面,從順城巷口往北依次是眼鏡盒社、銅工藝社,再向北是東二路煤炭店,路口向西一拐是東二路糧店……雖說永興坊是不大的一塊,但百姓居家生活用品卻一應俱全。先說這家銅工藝社,它生產墨盒、火鍋、水菸袋、佛像等銅製品,由於場地不大,常常把火鍋擺在馬路邊,陽光照射其上閃出耀眼的光芒。順城巷再向北路西,現停車場位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家油線社,許多家庭婦女為支援國家建設,把工廠用過的油線領回來,拿到護城河裡捶洗,洗淨後再交到油線社回收利用。上世紀80年代末,油線社改建為“超越池”,成為附近居民的洗浴場所。

化育巷的幾家單位

永興坊西側是化育巷,它南起東新街,北至東二路,呈T字形,長約190米,寬約3米,瀝青路面,其名出自《管子》:“化育萬物謂之德”。化育巷內駐有化育巷小學,2005年昌仁裡小學併入後更名為“勵耘小學”。

化育巷南口東側曾有一座教堂,拆除後原址建起一座二層垃圾臺,東側辦了一家印染廠,南側是一家鈑金廠,都是社辦企業。鈑金廠兩扇大鐵門衝著東新街,每天門一開,工人們就在馬路邊敲敲打打,叮叮咣咣的聲響成為附近居民的特殊記憶。

化育巷南口西側是西安市豫劇團排練場、宿舍,當年許多膾炙人口的豫劇傳統戲、樣板戲都是在這裡排練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豫劇團家屬院大門衝著東新街,門外“拍攝婚禮、宴席,製作錄影帶”的招牌很是惹眼。上世紀90年代初,安民裡小區改造建設,豫劇團家屬院大門隨之移至樓後化育巷內。

鈑金廠東側現關中巷南口位置,過去是中山門煤炭店,我母親曾在這裡工作。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這裡安裝了軋製蜂窩煤的機器,大門擴大後可以進出翻斗車,買煤的人也很多。母親每天干著剷煤的重活,她用鐵鍬把沫煤一鍬一鍬地裝進煤鬥,然後透過轉盤轉動軋製出蜂窩煤。這樣的體力活一般男人都受不了,而母親一天一干就是8個小時,通常是衣服幹了溼、溼了幹,每每回到家連吃飯的力氣都沒了,吃著吃著睡著了是常有的事。下班時,母親常在化育巷內的新城區環衛大隊浴室洗浴,這是兩個單位私下給職工的一點福利。

煤場中間有一棵粗壯的老臭椿樹,每到春天剛發芽時,母親就會搬來梯子,讓我上樹摘下一大包嫩葉,回家用大鐵鍋焯水後涼拌,那味道和柳葉一樣,挺有嚼勁。到了夏天,臭椿樹下總放著一大盆淡黃色的糖精水,每每路過我總要喝上幾杯,然後打著飽嗝往回走。

與現在的繁華相比,永興坊的過去顯得非常樸實,沒有太多值得吹噓之處,但這裡自始至終都充滿了安逸祥和,願它能夠永遠興盛下去。

作者:李連源 原載於《西安晚報》2019年10月27日第7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