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從皇家獵園到家中私地,中國園林在朝代更迭中悄然蛻變著

由 紫雨道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2-04-30
簡介因此,這一歷史時期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古典園林又增添了一種嶄新的藝術類型,也就是寺廟建築園林風格的興起與此同時,寺院園林出現並發展起來,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形成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院園林三

中國私家園林萌芽在什麼時期

自殷末周初時期,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初具發展雛形。殷周兩代皇帝、奴隸主和貴族都很願意舉行比較大規模的狩獵,而且他們的狩獵生產和服務活動為了避免破壞莊家、引發民怒,絕大部分都是在曠野或者荒山上舉行。也因此形成了“田獵區”,也是當時皇太子和其他皇室人員們進行各類狩獵、飼養各種鳥類和各種禽畜的重要地點,即園林中最早的雛形“苑”和“囿”。

由此可見,最初“囿”建造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務於帝王的狩獵活動的。後來透過漫長的時間演化,園林建築才由簡單的亭院發展為複雜多變、和諧完整的園林建築叢集,形成了獨特而又典型的園林藝術風格。到了唐代園林進入了發展期,其造園藝術更是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為後世園林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大量的造園手法和技藝。

從皇家獵園到家中私地,中國園林在朝代更迭中悄然蛻變著

秦漢時代——園林的生成期

先秦時期可稱為園林的“自然時期”,也是園林從“囿”到“苑”轉變的生成期。在殷末周初時期,人們主要從事的生產性勞動就是進行狩獵、捕魚等。

到了後來,人們開始飼養如豬、狗、羊等動物並馴養他們,還會種植一些如穀物、小麥、大米和莊稼等農作物。在古代漢字(如金文、甲骨文)中,也出現了很多生產方法,如圈養、輪種等。

在社會生產力提高後,奴隸主和帝王們遠遠不滿足所擁有的資源和物質,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娛樂和“狩獵”活動,因此出現了奴隸階級,他們主要是完成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勞動,用以滿足主們對物質的需求。

那時園林選擇狩獵的地點一般都是山丘之地或樹林茂密、水草叢生之處,那些地方禽獸都比較集中,這也是最初“囿”選址的條件。先秦園林為中國古典園林追求“自然”奠定了風格和基礎,也孕育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使之成為文人永恆的追求。

到了漢代,“囿”發展的更具專業化了,不再是自然山林的原始狀態,而是為了滿足遊獵的需要,開始建造宮殿和樓閣,並增加了用於休息的宮殿。此外,漢代園林有了最初“園”的性質,名稱也由“苑”改為“園”。

在當時狩獵是一種展示武力最好的方式,類似於“上林苑”這種大型皇家園林中,不僅設立了“建章宮”和“太液池”,同時還設定了“鹿圈”、“老虎圈”以滿足狩獵的需要。在園中還有各地送來的名貴品種的樹和花,如“核桃”、“紫桃”。

由於當時“神仙思想”的興盛,“上林苑”的“太液池”還充分運用了山池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營造出了“蓬萊”、“方壺”和“瀛洲”等仙境,島上亭臺閣樓各異,再以奇花異草相配,好一幅“自然成趣”之景。類似“上林苑”這種以山、花、草點綴池中島嶼的造園模式被後人們稱之為“秦漢典範”。

不過秦漢時期的園林對於苑囿的佈局佈置還處於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的初級階段,仍帶有持獵的趣味。園林的建築佈局和疊山理水的安排並沒有融洽有序,奇花異草的種植也只是獵奇而已,秦漢時期的園林雖開啟了日後造園的新局面,但仍是處於自然發展期。

秦漢都是統一的封建帝國,在此期間出現了以宏偉著稱的帶有大型宮殿建築的皇家園林,園林中的“苑中苑”也開始崛起,建築面積宏偉且廣泛,園林中疊山理水技術的開始初步展現,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皇家獵園到家中私地,中國園林在朝代更迭中悄然蛻變著

魏晉南北朝時代——園林的轉折期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消極悲觀情緒到處盛行,文人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旦捲入了政治的鬥爭,自己就失去了對於生死存亡的保證,負面情緒和及時行樂的想法導致了當時的兩種極端傾向:生活奢侈和放浪形骸。

此外,魏晉南北朝時期亦是儒、道、佛、玄學等各種思想特別活躍的時代,對於園林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動和影響,思想的傳播和解放還極大地促進了園林在藝術界各個方面的發展。

那時的私家園林很受歡迎,寺廟園林也開始出現,園林功能開始轉向滿足人的精神享受和物質需求,意境更是上升到了一個新境界。

中國古典園林從早期的皇家園林作為主流園林型別發展成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齊頭並進的局面。因此,這一歷史時期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古典園林又增添了一種嶄新的藝術類型,也就是寺廟建築園林風格的興起與此同時,寺院園林出現並發展起來,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形成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院園林三種類型同時發展的局面,園林體系也初步形成。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由”和“隱逸”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藝術的思考和探索得到了提升,出現了以自然美為核心的時代審美潮流。這種思潮導致中國古典園林從“再現自然”向“表現自然”轉變,從單純的模仿自然向誘導自然轉變。

此時建築作為園林的一個元素,已經能夠有合理的秩序感,與其他元素變得更加和諧,園林的規劃也趨於細緻。在這個階段,中國古典園林建設活動已經從單純的建築建設昇華到藝術創作的境界。

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特殊的文化歷史背景、社會經濟背景和美學思想背景,導致了那時的園林在功能型別和建築造園技術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開始萌發出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四個主要風格特點:第一,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第二,建築美與自然美的融合;第三,詩畫趣味的提升;第四,意境的意蘊。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藝術審美精神被繼承和發揚,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審美表達方式——意境之美。意境的營造是我國古典園林一直都在追和探索的審美價值追求。源於自然,優於自然,將園林中人工造出來的美和大自之間的天然美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透過有限的大自然風光呈現出無窮多彩的生活細節正是意境的高度體現。

從皇家獵園到家中私地,中國園林在朝代更迭中悄然蛻變著

隋唐時代——園林的發展期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類型和風格基本定型的發展時期。隋朝雖然短暫,但卻也在洛陽大力營建了許多宮殿和園苑。如隋煬帝所修造的西苑,是繼上林苑後最奢侈、最豪華壯麗的一處皇家園林。

西苑大體上沿襲了漢代一池三山的建造模式,並把宮苑的建築融入到了山水之中。到了唐朝,國力逐漸強盛,皇家的造園活動也開始頻繁起來。對於唐代的許多著名文人來說,園林存在的意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它不再單純的是一個讓唐代文人們維護自己性命的地方,而是既能居住、又能賞玩的地方,既能“登高觀天地”,又要“一醉一陶然”。

在唐代士人眼中園林己經逐漸成為士大夫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是一處自在、神秘、隱蔽的土壤,也是一處富有詩情畫意、浪漫幽靜的故鄉。

唐代的園林被認為是凝聚著形相美、藝術美和人文美的藝術:形相美主要體現在適宜的地點、自然的場景和宏大景觀佈局上;藝術美體現在了初唐時對於空間的拓展,中唐以後“壺中天地”的巧妙空間結構和“境生象外”的藝術意境創設;人文美主要體現在和諧統一的風光、天人合一的藝術技巧和極具精神風貌的園林景觀上。

在園林的空間藝術中,山、水、建築等都是形成景觀的基本表現手段。如洞庭湖的洞庭別業、灞水的灞陵別業和太湖的褚家林亭等園林雖然規模不,但卻能將湖光之景都納入其中,讓觀賞者盡享自然之美。因此可以發現,唐代的園林大多建造於江河湖海的旁邊。

自古以來,“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認為,人類本身也同樣應當順從自然、遵守自然以及遵循相互融合的原則,追求“師法自然”和人與萬物的和諧統一,把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形態模擬和仿造在園林中,造就了其人文之美。

唐代的造園者出於對大自然的熱愛也更加註重和追求“自然成趣”的意境和空間,也因為這樣,唐代大多數的園林設計及建造都喜歡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而建。

總之,唐代時期的園林把士人們的人格觀、價值觀與園林的自然風光進行了精妙的融合,在他們眼裡的園林不再只是一個避世的處所,更多的是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理想之景的地方。

從皇家獵園到家中私地,中國園林在朝代更迭中悄然蛻變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