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由 暄文美食 發表于 旅遊2022-04-29
簡介但是,我想說的是,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中國現在還有一座“中華門”,原名“聚寶門”,它就位於南京,是當初朱棣還未搬遷時的那座門,如今卻成了中國唯一一座“中華門”了

明代城牆磚多少錢一塊

中國的古代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在統治者的要求下,所有人都被迫劃分成上智、中人和下愚三等。接著,又從三等被劃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和下下九等。它雖只是班固在《漢書·古今人表》中的一種分配方式,但是,卻透露出了封建社會的本性!

在這樣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皇帝無疑是地位最高的,他不僅擁有生殺大權,而且,受萬人敬仰。那麼,在古代有哪些標誌能夠將皇帝與平民區分開呢?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中華門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中華門坐落於北京,建立原因除了突顯皇帝的尊貴外,還代表了中國的國門,全國只允許三人透過:

其中,第一人便是皇帝,自古皇帝就是權利的象徵,是古代所有等級中最尊貴的人,因此,皇帝是最有資格透過國門的。

而第二人便是大婚當天的皇后。說話說得好,男主外,女主內,在古代,皇帝負責處理國家大事,而皇后就負責處理後宮內部秩序。從某種程度上說,皇帝和皇后其實是平等的,因此,皇后也能從國門透過。

第三人便是新科狀元。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個學者身上擔負的都是國家的希望,而新科狀元更是代表了國家的“明天”,因此,他們也是有資格的。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其實,中華門最早並不是這個名號。明朝永樂年間,朱棣將皇宮從南京搬到北京,搬遷途中,當朱棣看見位於北京正南方的中華門時,便決定將國都定在這裡,畢竟,在古人心中南方代表了尊貴。於是,從這個時候起它就被人們稱為“國門”了。國門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稱,明朝時它被稱作“大明門”,並且,配有“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的霸氣門聯。

到了清朝時期,“大明門”又迎來了新名字“大清門”,畢竟,明朝已經成為過去,如果,繼續使用這個名字的話,就有些不妥了。不過,與明朝不同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尊貴,滿族人又制定了一些新的規定,比如:“下馬碑”。這一規定是說:無論身份多高,除了三人外,只要從“大清門”路過,都必須下馬進行跪拜,否則,將被視為對皇權的蔑視。

同時,皇帝大婚當天,皇后的轎子可以從“大清門”透過,而其餘妃嬪則由後門透過,這一制度也從一方面彰顯了皇后的尊貴。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到了民國年間,這座門又要改名了,不過,如果根據以往取名的規律將它稱為“大華門”的話就有些難聽了,於是,人們便在辛亥革命一週年的那一天將它改為了“中華門”。換了名字自然要換匾額,可“大清門”的這塊匾額雖是由石頭製成,可是,它的字卻是由青金石鑲嵌而成的,十分珍貴。既然決定換匾,那麼,換的檔次就不能比它低!

當人們還在冥思苦想時,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將匾額反過來繼續使用呢?這句話也讓所有人茅塞頓開,於是,最終決定在這塊匾額的後面寫上“中華門”三個字,迴圈利用。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當他們將匾額的背面反過來時,卻看見了“大明門”這三個字。原來,早在清朝時期,人們就已經想到了這種方法。

最終,工作人員只能放棄,重新找匾額,並讓王治秋在上面寫上了“中華門”三個大字,而換下的那塊匾額則放進了博物館中進行珍藏。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不過可惜的是,“中華門”最終還是無法保全自己,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這道門最終被拆除了。儘管有著諸多專家進行反抗,梁思成甚至以死相逼,但也依舊無法改變它消亡的結局。1958年,“中華門”被拆,人們雖痛心疾首卻也無可奈何,不過幸好的是,在這道門被拆之後人們又建立了一個它的“替代品”——天安門。

但是,我想說的是,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中國現在還有一座“中華門”,原名“聚寶門”,它就位於南京,是當初朱棣還未搬遷時的那座門,如今卻成了中國唯一一座“中華門”了。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那麼,這個“聚寶門”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面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傳,明太祖對沈萬三家有萬貫財產非常嫉妒和害怕,當時明代應天朝廷根基依然還不是很穩固,國庫空虛,明太祖害怕沈萬三會突然起兵造反,所以,想盡辦法要找理由幹掉沈萬三。

但是,明代洪武年間建造聚寶門城門樓的時候,意外發生,城門樓建造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地基下陷,以致整個城門樓倒塌,沒辦法,工匠又從頭修起,可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城門樓依然倒塌,反覆建造依然建築不成。之後,事情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朱元璋想,這也太奇怪了,一座城樓怎麼會屢建屢塌,難道是有什麼忌諱?

於是,他令謀士算卦。謀士說:“城牆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怪獸吃土時候立即生出新土補充以保證城牆基礎不下陷。”聚寶盆,哪裡有聚寶盆呢?沈萬三有。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終於找到了幹掉沈萬三的理由,立刻下旨徵收沈萬三的寶物聚寶盆。並且,之後將聚寶盆埋入牆根之後,城樓再未塌陷過,所以,這個門最早就叫做“聚寶門”。

朱元璋建皇城屢建屢塌,結果它在牆根下埋了一個物件,再沒塌陷過!

如果說這是“中華門”的歷史,還不如說是“天安門”的歷史,畢竟,現在留在北京的只有天安門。不過,無論“中華門”是否消散,畢竟,它曾在我們的歷史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都不應該將它忘記!

參考資料:

『《歷史上的中華門》、《南京聚寶門的由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