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由 三葉草玩攝影 發表于 旅遊2022-04-04
簡介當時延壽禪師重病在身,吳越王錢弘俶前往探病時,對宋滅南唐危及吳越走向,徵詢延壽禪師的意見,延壽禪師則盡力勸諭錢弘俶“納土歸宋,舍別歸總”

濟南有個黑什麼泉

杭州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

作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佛教文化史蹟的重要佐證之一

靈隱寺兩石塔

兩經幢列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錄

。這

兩石塔

兩經幢的雕刻皆精美細緻,形象逼真生動,是五代吳越佛教藝術中的珍品,是靈隱寺最古老、最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建築。它們屹立千年而不倒,目睹了千年來寺廟的譭棄和重振

;也見證了吳越國王最後的惆悵與毅然決然。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石塔

立在

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

,其

形制、結構相同,塔的外形完全依照木塔的形制,分段雕鑿砌築,為八面九層實心石塔。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那是

宋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吳越王錢弘俶見杭州靈隱寺頹敗,請延壽禪師來杭復興靈隱寺。

面對衰敗的靈隱寺,

延壽禪師沒有退縮,他對靈隱寺舊的規模與格局進行了考察與研究,自行設計了新的寺院結構與式樣圖進行

施工。經過苦心經營,前後共建了屋宇一千三百餘間,據說迴廊自山門左右一直環繞至方丈院,氣勢非常宏大,可以說是靈隱寺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雙石塔也是那時所建。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延壽禪師(

904

975

),俗姓王,字衝元,號抱一子,祖籍江蘇丹陽,後遷浙江錢塘(今杭州)。他自少天資過人,

習儒學,亦喜誦讀佛經,相傳

“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

16

歲時,曾著《齊天賦》獻於吳越王。

28

歲那年,他被吳越王任命為華亭鎮將。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來自網路

任職期間,他篤信佛教,嚴禁殺生。一天,乘船歸錢塘,只見漁船一艘接一艘地劃過,每一艘船上都有一網一網的魚,蹦跳著想逃生,延壽禪師心生不忍之心,用庫銀買下船中的魚放生。挪用庫銀,按律令當被處死罪,

臨刑時毫不畏懼。吳越王錢元瓘理解其悲心,欽佩其膽識,密令赦之

30

那年他

舍妻出家,到杭州龍冊寺學禪。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兩經幢分別位於天王殿東西側,據經幢所鐫之《建幢記》及附記中所載:石幢由吳越國王建造於北宋開寶二年(

969

年),原為十二層,現已殘損為多層八面形,下部三層須彌座,幢身上刻“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和“大佛頂陀羅尼”經文。

當初兩經幢

立於錢氏家廟奉先寺

,是宋

景佑二年(

1035

年)由靈隱寺住持延珊遷建

到靈隱寺

天王殿東西側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宋開寶八年(

975

年),吳越王錢俶應趙匡胤

約,出兵與北宋會師南唐金陵。十二月,錢俶入朝表賀。宋太祖趙匡胤最後消滅了割據政權南唐,十國之中僅剩吳越。

當時

延壽禪師

重病在身,

吳越王錢弘俶前往探病時,對宋滅南唐危及吳越走向,徵詢延壽禪師的意見,延壽禪師則盡力勸諭錢弘俶

“納土歸宋,舍別歸總”。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吳越王錢弘俶審時度勢,

決定

遵循祖宗武肅王錢鏐的遺訓,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念

。當然,作這個決定,他很惆悵,心中痛苦萬分,畢竟吳越國之國號要在他手中終結。他也曾哭倒在家廟祖宗牌位前,但

為保一方生民,

他聽取

了延壽

禪師

臨終遺言,採取

“重民輕土”之善舉,毅然

決然地

於太平興國三年(

978

年)五月入宋京開封,納土歸宋,成就了一段顧全大局、中華一統的歷史佳話。

靈隱寺雙塔曾標誌寺廟的中興,兩經幢見證過吳越王“納土歸宋”

其後有人

贊靈隱寺經幢雲:

高幢垂五代,瑞拱寺門雄;地湧虯蟠角,天成神鬼工。蓮花開仰覆,佛頂峙西東;卓出靈峰北,招搖雲霧中。

”靈隱寺中

吳越國所立的兩經幢、兩石塔

承載了這麼厚重的歷史沉澱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此外,

經幢

石塔對

研究杭州佛教史、建築藝術史和雕塑藝術史都有很高的

、值得探索和保護的

價值。

(歡迎朋友們閱讀後,點評、點贊或轉發,以示鼓勵。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