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由 使用者Zhangtp9308 發表于 旅遊2022-02-25
簡介花徑位於牯嶺街西南方向兩公里處,曾為廬山史上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晉朝始建,於南宋、元末、清嘉靖等5個不同時期,遭5次火禍所毀,原址原貌沒有留下任何遺存和資料)

白居易草堂在哪裡

花徑如琴詩意濃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廬山兩日遊第二日的首個景點是花徑。

花徑位於牯嶺街西南方向兩公里處,曾為廬山史上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晉朝始建,於南宋、元末、清嘉靖等5個不同時期,遭5次火禍所毀,原址原貌沒有留下任何遺存和資料)。據說在唐代,這裡被譽為“匡廬第一境”,而最有文化意蘊的是,這裡乃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大林寺桃花》之處。景區大門上刻“花徑”二字,左右刻“花開山寺,詠留詩人”對聯。

相傳,白居易當年被貶任江州司馬,於元和12年(公元817年)4月9日這天,和廬山東林寺法寅大師及17位好友,從其新建的遺愛詩草堂出發,一同來到廬山頂大林寺遊玩。剛踏上大林寺地界,就強烈地感覺到此處氣候與山下截然不同。暮春時分,廬山下的桃花都已凋謝,而此處的桃花卻含苞欲放,彷彿早春光景。大詩人被眼前春色深深吸引而感慨萬千,不禁詩興大發詠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隨後又興致勃勃提筆留下了“花徑”二字,此後人們又將這裡稱作“白司馬花徑”。現代著名書法家胡獻雅書題寫的巨幅石刻就立在“花徑”路旁。

一座傘狀紅頂圓亭被稱作“花徑亭”,亭中央圍護著的石板上刻有“花徑”二字,相傳為白居易手書。這是1929年(民國18年)湖北漢陽人李風高遊大林寺時發現的。李風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後,重新發現了它很高興,於是邀集上廬山的社會賢達、名流集資捐款,建造了景白亭、花徑亭,並補種了五百多棵桃樹,再現了昔日的桃花勝景,亦使花徑成為文人雅士的聚會之所。

花徑中還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建於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五架三間草堂,石階掛柱竹編牆”的建築形式復建,坐北朝南,木結構,草頂。由著名雕塑家王克慶於1996年雕刻成的2米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佇立在白居易草堂前。這座草堂佔地65㎡,再現了竹籬茅舍風光好的詩境。草堂東面有一股瀑布,水懸一米餘,灌入石渠中,水聲如撫琴瑟。

與花徑緊鄰的“花徑湖”,現在稱為“如琴湖”,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由於湖坐落在西谷,又稱為“西湖”。如琴湖歷史不長,建成於1961年,利用西谷深窪,攔天橋上端谷口築壩而成,湖與花徑組合一體,湖岸曲線玲瓏,成為丰姿幽雅的勝地。水域面積11萬平米,蓄水量100萬立方,浩浩蕩蕩又不失秀麗雅緻。加之湖邊石上有古人刻“如琴”二字,微妙的結合,更具深意。

湖中有湖心島,呈橢圓形。島上有九曲橋與湖岸相連。島四周蒼松翠綠,宛如一根碧綠的“項鍊”平鋪在湖面上,島東端建有憶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

湖東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遺蹟“飛來石”(從另一角度看又稱神龜石)。只是導遊未安排,也沒提起,我是後來才知道的。

忽然看到另一個關於大林寺遺址的說法不知為什麼一般不被提及:如琴湖是廬山第二個人工湖,大林寺遺址就在湖底,1961年築壩完工蓄水,遺址被永遠封存。我覺得此說真偽並不重要,為此景增加點懸念倒是詩意性的。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南昌文化漫遊之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