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原】秦家屯古城記

由 科技風雲集 發表于 旅遊2022-02-12
簡介遼聖宗在開泰七年,在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址當時的藁離國、扶餘國廢城基礎上,增置修建新城池,準備將位於關內營州轄區的信州的“帳戶”解放出來,遷移到北方新建的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的信州居住

狐仙洞在遼寧什麼地方

秦家屯古城記

在富饒美麗的松遼平原上,有一個如今不太出名的小鎮。這就是位於吉林省西部的公主嶺市的秦家屯鎮。這個總人口不超過六萬,幅員不超過二百平方公里的小鎮,歷史上曾經赫赫有名。

破衣老叟雖然居住在據古城十幾裡的地方,但小時候卻沒有去過古城。鄰居的嬸姨輩曾經步行去過古城,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們不辭辛苦步行去古城的目的是為了討藥。討藥一詞現在的孩子們已經不熟悉了,有的或許沒有聽說過。

從前農村人有病如果不是外傷或者明顯的病症,都用一些民間俗傳的一些方法治病,比方說跳神、驅鬼、討藥或者民間偏方等。其中討藥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病方式。

秦家屯北城門東部早先有個大洞,人們傳說是狐仙洞,據說還是隻千年的火狐狸,嬸姨輩管這個狐仙叫紅大仙。

討藥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嬸姨輩們頭一天在家裡蒸好了花饅頭,買些香燭果品,帶上討藥用的器皿,多數用碗、罐等器皿。然後起早去秦家屯古城,只記得她們起的特別早,到了古城狐仙洞後,便將貢品擺上,燒上香,然後默默禱告,心裡想的都是家裡病人的病情,希望狐仙賜給靈藥。這些做完之後,便把討藥用的器皿一排放好,然後人們就要離開,到一個看不到狐仙洞的地方呆上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左右。期間不管颳風下雨,都不要去狐仙洞附近去觀看,否則狐仙不給賜藥。

一個時辰過後,大家來到狐仙洞旁,看自己討藥的器皿裡是否有東西,如果有不管是什麼都要包裝好了拿回來,給病人吃。據說十分靈驗,藥到病除。

小時候也不知道其中奧秘,看見嬸姨輩拿回來的往往是藥面、雜草、樹葉等,有的甚至還有小蟲子或者渾水,這些東西都要病人吃掉。

上學以後知道這是封建迷信,才知道那些討來的藥不過是風颳來的細土面、樹葉雜草,爬進碗裡的小蟲子或者雨水而已,所謂的靈藥的藥效也許是精神作用吧!

媳婦的家在古城北,做客時曾經和媳婦一起從古城西北角的角樓遺址處登上頹敗的古城牆,這裡是城牆最高處。那時才知道小時候嬸姨輩們就在這裡討藥。後來有看些關於古城的一些資料,《縣誌》裡記載中也曾提到了古城東有“大仙堂”。可見,狐仙的傳說由來已久。

史料中還記載,城牆的西南部有一棵大榆樹,大樹粗十幾個人才能合圍過來,

1900

——

1904

沙皇俄國侵略東北時,俄國軍隊毀掉了這棵大榆樹。城北三四里也有一顆相似大的榆樹,媳婦小時候曾經在分成多根的樹幹之間玩耍。

1970

年左右,這棵大榆樹被砍掉。用來燒磚建小學。一棵榆樹燒出的磚正好蓋了一所小學,這棵大榆樹可謂死得其所了。那個屯子至今還叫大榆樹屯。

雖然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資料對秦家屯古城有些記載,但都過於粗獷和簡略。古城是老叟的家鄉,老叟希望能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古城的資訊記錄下來,分享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因此,寫了這篇《秦家屯古城記》。由於水平有限,資料匱乏,其中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秦家屯古城遺址,位於東遼河中游右岸,是東遼河由南向北轉由東向西的拐彎處。古城遺址中心座標約在東京

124

61

23

72

;北緯

43

80

40

25

左右。如今只有古城牆、護城河、甕城等殘跡。

古城遺址呈長方形,東西寬約

680

米,南北長約

1030

米,周長約

3420

米。城東西南北各有城門一座,均有甕城殘跡。城牆四角有角樓殘跡。城外三道護城河痕跡仍可見到。整個城池北高南低,城內散佈磚瓦碎片。

秦家屯古城址四至:古城址位於

105

省道和

060

縣道交叉處的東南部,交通比較方便。

向西,沿

105

省道西行經兩家子到五家子

16

公里;沿

105

省道向東經勾家店到懷德

15。5

公里;沿

060

縣道向北經永隆館過長通高速公路到雙龍

10。5

公里;沿

060

縣道向南經戥子街到大榆樹

9。5

公里;西南沿鄉道經韓家泡子過遼河到梨樹縣境內,經土龍到小城子。

秦家屯古城遺址出土過大量的北宋錢幣、鐵製農具、炊具及陶瓷碎片。民國時期學者考察證明,今天位於秦家屯的古城遺址是遼、金時期的信州城。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

據《縣誌》記載,秦家屯古城晚清叫新集城,當地的蒙古人管它叫高麗城。

商周時期,秦家屯古城一帶是肅慎國的領地。周朝這一帶是息慎氏領地。肅慎、息慎都是譯音,由於年代久遠無法考證二者是不是一個部族的不同稱呼。

秦漢時期秦家屯古城一帶屬遼東四郡的背部邊界。東漢時期居住在松花江、嫩江及東遼河流域的部族建立了扶餘國。扶餘國的都城在今天吉林省四平市區東南部的一面城。

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裡是契丹部族的東部邊境,靺鞨和高句麗交界地區。並且秦家屯古城一帶,曾一度被高句麗佔領。

唐初,這裡歸黑水都督府管轄。後屬渤海國扶余府懷福縣轄地。

遼朝,這裡是東京道信州彰聖軍節度使領地,秦家屯古城遺址在當時的武昌縣境內。

金朝,這裡是女真族政權金國鹹平路、會寧府信州刺史管轄,古城在當時的武昌縣境內。

金末元初,成吉思汗的鐵騎征討金國,當時的信州古城被摧毀。元朝這裡屬於開元路北境。明朝屬於奴兒干都司福餘衛轄地,並設立信州驛站。

明末清初,這裡是科爾沁蒙古左翼中旗達爾罕王的遊牧地區。

清同治五年,秦家屯古城一帶歸奉天省昌圖廳八家子分防經歷管轄。光緒三年,歸奉天省昌圖府懷德縣管轄,秦家屯鎮是當時的北振康社所在地。當時北振康社的人口有

7151

人。多數是從關裡遷徙過來墾荒的漢人。有少數的回族和朝鮮族人。由於秦家屯古城一帶的草原被開墾,原來在這裡主人——遊牧的科爾沁蒙古人,被壓縮到西北科爾沁草原腹地。

民國三年,秦家屯一帶歸洮昌道懷德縣管轄。科爾沁左翼中旗蒙古王公在這裡設立秦家屯地局,收取地租。民國十八年這裡是懷德縣第四區秦家屯村。

1934

年偽滿洲國時期,這裡是吉林省懷德縣秦家屯村,同年,日本人在這裡開發秦家屯灌區。

1946

年這裡是中共遼北省懷德縣秦家屯鎮。

1949

年這裡是吉林省懷德縣秦家屯鄉。

最早專業考證秦家屯古城遺址的是清代的曹廷傑(

1850

——

1926

)他的《東三省輿地圖說》中有《懷德縣即信州考》其中有:“《全遼志》:‘開原(今遼寧省開原老城)東北至信州三百十里,今有城週一里門八,土人猶呼為信州城。’《松漠紀聞》:’由濟州(今農安縣城)一百八十里至信州北。’《蒙古遊牧記》:‘信州故城在旗(指科爾沁左翼中旗所在地,今通遼市花吐古拉鎮浩日彥艾勒嘎查)東南三百八十里,’據此,是今懷德縣治即故信州城也。《一統志》據《遼史》:’信州,自是越喜故地,在今開原縣南。’轉駁《全遼志》非是,誤矣。懷德縣,土人通呼買賣街。”

曹廷傑的考證中“懷德縣土人通呼買賣街。”是錯誤的,買賣街是清末對梨樹城的稱呼,清末梨樹城是昌圖府奉化縣的所在地。建於清代晚期,不是遼金時代的古城。梨樹城北面白山鄉岫巖村的偏臉城遺址,是遼金時代的古城。據學者考證,偏臉城是遼金時代的韓州城,歷史資料記載為奚營或者九百奚營。

清代的楊同桂(?——

1886

)根據《全遼志》等相關資料判斷,遼金時代的信州城在今天昌圖縣的八面城。

楊同桂的《盛京疆域考》記載:“愚按:今昌圖府東北之八面城,蓋即遼信州故城,且東北百餘里有玻璃城(今天梨樹縣泉眼嶺鄉玻璃城子村)疑即許亢宗所稱之蒲裡孛堇寨,今八面城蓋沿入門而訛,玻璃城為蒲裡孛堇寨之轉音。”

然而,很多資料證明,今天昌圖縣的八面城是遼金時代的韓州城(韓州城曾經多次遷移,梨樹的偏臉城所在的遼金韓州城是從昌圖八面城遷移過去的),所謂的八面城、偏臉城、秦家屯古城都是後人對古城遺址的稱呼。並非當時州城的名字。因此,楊同桂的“沿入門而訛”恐怕不能作為根據。

《縣誌》記載:位於秦家屯的古城遺址就是遼金時代的信州故城。清末稱為新集城“新集是信州的轉音。”轉音一詞史料中常常提及,特別是用漢字記載少數民族的歷史資料中的人名或者地名,同一事物各家所譯出來的漢字都不盡相同。但有一個總體規律,那就是譯出來的譯音大體是一致的。比方說前面提到的“玻璃”和“蒲裡”二者有音轉的可能。

然而,“信州”和“新集”二者中,“信”和“新”音轉尚可;“州”和“集”音轉的可能性大。上古韻:“州”屬於“幽”

部,“集”屬於“緝”部;《廣韻》“州”屬於下平聲十八“尤”部,“集”屬於入聲二十六“緝”部。因此,“州”和“集”兩個字發生音轉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秦家屯古城叫新集城是信州城的音轉,有相當的商榷餘地。

據《遼史》記載:“信州,彰聖軍,下,節度。本越喜故城,渤海懷遠府,今廢。聖宗(遼聖宗耶律隆緒)以地鄰高麗,開泰初置州,以所俘漢民實之。兵事屬黃龍府都部署司。統州三,未詳。縣二:武昌縣:本渤海懷福縣地,析平州提轄司及豹山縣一千戶隸之。定武縣:本渤海豹山縣地,析平州提轄司並乳水縣人口置,初名定功縣。”

據《金史》記載:“信州,下,彰信軍刺史。本渤海懷遠軍,遼開泰七年(

1018

)建。取諸路漢民置。戶:

7359

戶,縣一:武昌縣,本渤海懷福縣地。鎮一,八十戶。”

遼金兩史記載有些不同,《遼史》稱信州屬“懷遠府”,《金史》稱信州屬“懷遠軍”。道(路)、府、州、縣、城、鎮都是古代行政單位,類似於今天的省、區、市、縣、鄉、鎮等行政單位。渤海國的懷遠府經多人考證位置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周圍,他管轄的範圍還沒有到達今天秦家屯古城址所在的地區。渤海國的懷遠軍史料中沒有更加詳細的記載,但軍的管轄範圍並不比府、州大,並且懷遠軍並不一定非得在懷遠府轄地內。

而秦家屯古城址一帶渤海國時,屬於扶余府管轄範圍,是當時渤海國的西部邊陲,再往西便是契丹的領地。因此,懷遠軍在扶余府轄區內也有可能。

《遼史》:“本越喜故城,地鄰高麗。”的描述,《金史》裡沒有提到,越喜是古代一個不太出名的部族,《東三省輿地圖說》中有《越喜國考》其中記載:“鐵嶺縣南六十里,懿路河一作奧婁河。《通志》(鄭樵著

1104

——

1162

)謂即挹婁國。秦漢時盡有肅慎之地,六朝及隋自為越喜國。唐歸渤海為興州,今設懿路站。”

此考中關於越喜國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越喜國的所在地域。從遼金史料的記載中,今天開原市南部包括鐵嶺、懿路鎮、凡河、鐵嶺縣,一直到瀋陽周邊都是古越喜國的主要控制地區。

基於《遼史》中“越喜故城”“地鄰高麗”和《越喜國考》中的這些記載,才有了《一統志》中“信州自是越喜故城,在開原縣南”的說法。

秦家屯古城所在地距離古代越喜國的實際控制區還是比較遙遠,並且秦漢時期,開原及其北部的廣大地區都是強大的扶餘國領地。魏晉六朝勿吉部族在這一帶也非常活躍,越喜國向北擴張到今天的開原市以北的可能性非常小。

然而,歷史資料中的記載也是無風不起浪的,必然有其內在不為我們所瞭解的因素,因此,今天開原市南鐵嶺、瀋陽一帶是不是古代還有一個叫信州的地方就有待於後人的考證了。

如果今天秦家屯古城址所在的信州,不是古代越喜國的城池,那麼他是哪個古國的城池呢?

史料記載,戰國時期,在今天的松遼平原上有兩個部族分別是穢族和貘族,這兩個部族融合後建立一個叫藁離國的國家。藁離國後來分裂,一部分南下建立了高句麗國家,一部分擴散在松遼平原建立了扶餘國。扶餘國的都城就在今天四平市東南部的一面城。遼代這裡叫龍州後改為通州。

據遼金史料記載,秦家屯古城遺址周邊的其他古城址,很多都是古代藁離國的故城。

今天的長嶺縣南城子遺址,是遼代的鳳州(今長嶺縣前進鄉南城子村),史料記載鳳州是藁離國故城。南城子遺址距離秦家屯古城遺址僅僅

35

公里左右;今天的昌圖八面城是遼代的韓州,也是藁離國故城,距離秦家屯古城也僅僅八十公里左右;今天的四平市東南的一面城是遼代的通州,扶餘國的都城,藁離國的故城,距離秦家屯古城也只有七十五公里左右。

因此,我們基本可以確定秦家屯古城一帶,也應該是藁離國的管轄範圍。秦家屯古城很可能是藁離國故城。

下面,我們在看一下,古代藁離國故地領屬關係從六朝到遼朝的變化過程。

北魏到唐朝初年,高句麗國極度擴張,公元

494

年高句麗攻破了扶餘國,佔領了包括秦家屯古城在內的廣大扶餘國屬地。在這裡設立了隸屬於高句麗國的扶余府。公元

668

年,唐朝的羈縻國渤海國建立,在唐朝和渤海國的共同打擊下,高句麗被迫向南部朝鮮半島收縮。原來的扶餘國領地變成了渤海國的扶余府。公元

925

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攻佔了渤海國的扶余府。並在扶餘國都城設定龍州(今四平市一面城),後改名通州(今天四平市一面城)。遼聖宗開泰七年(

1018

),在今天的秦家屯古城設定信州。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今天的秦家屯古城遺址應該是戰國時期的藁離國故城,北魏到唐初曾經一度被高句麗佔領,唐代歸渤海國扶余府管轄。遼聖宗時,增修古城設定信州。遼代的信州是節度使州,下轄三個州,兩個縣。這一時期應該是秦家屯古城址所在的信州最為輝煌的時期。

《縣誌》上說“當地蒙古人稱為高麗城。”並不是毫無根據。其一,“藁離”和“高麗”音轉的可能性非常大。其二,秦家屯古城所在地曾一度被高句麗佔領過,並且佔領期長達

170

年之多。其三,高勾麗國是古藁離國析分出來的。因此,史志裡面提到的“土人”“當地人”所言,往往更接近於歷史的真實。因為他們掌握的是第一手材料,並且用當地的風俗習慣傳承下來。

歷史上稱為信州的地方很多,但有信州些和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址的遼金時代的信州不相干,歷史記錄中往往將各個不同朝代的信州,乃至同一朝代不同地域的信州混為一談,因此出現很多記錄的錯誤。有些記錄中的信州雖然和今天位於秦家屯古城址的遼金時代的信州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但記載的又不十分詳細。

《遼史》記載:“高州,觀察,唐信州之地。萬歲通天元年(

696

)以契丹室活部置。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俘三國遺人置州。有平頂山,灤河,屬中京。統縣一

三韓縣:聖宗伐高麗,俘三國遺民置,戶五千。”

高州,是唐初以契丹室活部落為成分的唐代信州所在地。這個信州是唐朝的一個羈縻州。所謂羈縻,就是名義上歸唐朝冊封領主,實際上所有事物自己說了算。據學者考證,高州在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附近。然而赤峰元寶山附近並不是灤河流域,附近也沒有河流和灤河讀音相近,因此,要麼是後者考證的所在地錯誤,要麼是《遼史》中的這條記載有錯誤。

還有兩種史料對唐代信州有過相似的記載。

一種是宋朝樂史(

930

——

1107

)的《太平寰宇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信州,今理黃龍縣,唐萬歲通天元年(

696

)置。處契丹乙室活部落,隸營州都督,二年,遷於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都之。領縣一:黃龍縣:唐天寶戶四百一十四戶,黃龍縣,州所治,寄至范陽縣。”

另一種是宋朝曾公亮(

999

——

1078

)的《武經總要》,其中有這樣的記載:“信州,唐天后時置。以處契丹失活部落,隸屬營州都督,明年,遷於青山州安置,今契丹建為彰勝軍。東南北距生女真各三十里,西至逆流河七十里,北至黑水河三十里,地有黃龍縣(古渤海國之地,今虜中號黃龍府,自雲高祖射黃龍之所,誇詞也。)”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唐代早期的信州是以契丹乙室活部落甚至的羈縻州。隸屬於營州都督。當時的信州官領一個縣:黃龍縣。

唐代信州的位置,歷史上有很大的分歧。因為唐代信州隸屬於營州,而營州的位置歷史上爭議更多,但主流有兩個地域認定,一個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昌黎縣,另一個是內蒙古赤峰南部的寧城市。

北宋許亢宗(

1125

)《宣和奉使金國行程錄》有關於經過各州的位置里程的記載:

“第十一程,自清州(今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遼代石城縣)九十里至灤州(今河北省灤縣)。

第十二程,自灤州四十里至望都縣(今河北省昌黎縣安山鎮)

第十三程,自望都縣六十里至營州(今河北昌黎縣城西偏南)

第四十程,自營州一百里至潤州(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海陽鎮)

第十五程,自潤州八十里至遷州(今河北省山海關市)”

從許亢宗的《宣和奉使金國行程錄》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遼金時代的營州故地,在山海關內昌黎的可能性要比在山海關以外的內蒙古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唐代的信州隸屬於營州,因此,唐代的信州也應該在河北省昌黎縣附近。《遼史》:高州“唐信州之地……地有灤河。”的記載也說明唐代信州在灤河流域的今昌黎縣附近。

《武經總要》對信州的記載是一個唐代、遼代信州的大雜燴。《武經總要》成書於公元

1044

年,距離契丹阿保機實際擁有唐代信州地的時間(公元

923

年)已經相隔

121

年,距離遼聖宗在今天秦家屯古城址建置信州的時間(公元

1018

年)也已經有

26

年了。整個宋朝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所在地一帶,沒有過實質性的主權控制。因此,對其記載的不詳細,不正確在所難免。

秦家屯古城所在地區,遼代以前極少有漢人居住。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這裡居住過的大多都是靺鞨、穢陌、勿吉、契丹、女真、高句麗、奚等部族。

遼朝從阿保機開始兼併各部族,將靺鞨、女真等部族南遷,同時挺進關內,把從關內俘虜來的漢人北遷到各地建立州城安置。遼朝對漢人的大規模北遷一直持續到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

1004

年)即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以後。

秦家屯古城址所在的信州,是遼聖宗開泰七年(公元

1018

年)設定的,這個時間在“澶淵之盟”之後。這個時期,遼朝和宋朝已經沒有大規模戰爭了,因此這時也不可能有大量關內的漢人俘虜可以遷徙安置,那麼《遼史》《金史》中所記載的“以所俘漢民實之”“取諸路漢民置”從何說起呢?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遼聖宗的一項政治改革。遼國是一個遊牧部落為主體的奴隸制國家,遼聖宗以前,戰爭所俘虜來的遺民一律歸各奴隸主宮帳所私有。這些被俘虜分配到各宮帳遺民都是奴隸,叫“帳戶。”遼聖宗改革了這項制度,允許奴隸用財物給自己贖身,變成自由民,這些自由民直接歸遼朝國家管轄,向國家交賦納稅。這些被解放出來的“帳戶”一般都重新建立州城居住,並直接歸國家委派的州縣官管理。

今天位於秦家屯古城的信州,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建置的。遼聖宗在開泰七年,在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址當時的藁離國、扶餘國廢城基礎上,增置修建新城池,準備將位於關內營州轄區的信州的“帳戶”解放出來,遷移到北方新建的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的信州居住。

《遼史》記載:“隰州(今天遼寧省綏中縣),平海軍,下,刺史。慕容皝置集寧縣。聖宗括帳戶,遷信州,大雪不能進,建城於此,置焉,隸興聖宮。”

“括”帳戶就是“收緊”或者“壓縮”帳戶,也就是將這部分漢民由奴隸變成自由民。從記錄中可見,這是一次有準備的由關內遷移信州到東北的計劃,當遷徙大軍向北出關走到隰州時,因大雪阻路,就不能在向北走了,於是,就地築城,安置了這些有關內信州遷來的人們。可見這次對信州的遷徙由於雪太大,沒有實現。

雖然移民半路被安置了,但修建好的信州城也不能空著,因此遼聖宗在開泰七年,又從關裡再一次向信州遷移漢民。這次,遼聖宗遷移的漢民是緊挨著營州的平州提轄司(今天的河北省昌黎縣被盧龍縣境內)漢民。

《遼史》記載,信州所轄的武昌縣和定武縣都有“析平州提轄司人戶置。”因此我們可以斷定,遼金時期秦家屯古城一帶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從關內昌黎盧龍縣一帶遷移過來的漢人。少數是原屬於渤海國扶余府豹山縣的遺民。從史料記載和今天公主嶺市轄區內遼金古城遺址遺址及遼金村落遺址的分佈情況看,遼朝時,位於秦家屯古城的信州,所管轄的地區不會比今天公主嶺市管轄的區域小。節度使、三州、兩縣可謂當時松遼平原上的皇皇大州了。

秦家屯古城所在地,是古代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城池和驛站。歷史上有很多史料記載過這個今天看來不起眼的小地方。

其中代表性的有:許亢宗《宣和奉使金國行程錄》;王成棣《青宮譯語》;洪皓的《松漠紀聞》;趙彥衛的《御寨行程》以及清代張穆的《蒙古遊牧記》;楊同桂的《盛京疆域考》;曹廷傑的《東三省輿地圖說》等等。都以各自的親身經歷,或者相關史料為依據,記載了今天位於秦家屯的遼金時代信州在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

遼代的信州,是由今河南開封到黑龍江阿城交通大動脈上重要的一個節點。從不同的歷史資料記載中可以看出,各家學者對遼金時代信州南北鄰近的另兩個重要大州城的位置很少爭議。因此我們擷取各家這兩個大州城之間的記錄,比較分析一下遼代信州的具體位置和今天秦家屯古城址的切合度。這兩個大州城一個是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址西南

140

公里左右的開原市老城區(遼金代叫鹹州)。另一個是位於今天秦家屯古城址東北

85

公里的農安縣城(遼代叫黃龍府,金代叫濟州)。

《宣和奉使金國行程錄》:

“第二十九程,自鹹州四十里至肅州(今遼寧省昌圖縣馬仲河),又五十里至同州。

第三十程,自同州三十里至信州。

第三十一程,自信州九十里至蒲裡孛堇寨。

第三十二程,自蒲裡(蒲裡孛堇寨)四十里至黃龍府(濟州)”(總計

250

裡,鹹州到信州

120

裡,信州到濟州

130

裡)

《青宮譯語》:

“十二日,抵鹹州。

十三日,千戶設宴,停一日,人皆病困。

十四日,午至同州,即駐馬。

十五日,抵蒲裡寨,尚早,即屯宿。

十六日辰,抵黃龍府(濟州),都統款留一日。”(總計約近兩天路程,鹹州至信州約一天路程,信州到黃龍府不到一天路程)

《御寨行程》:

“九十里至鹹州鹹平館。

三十里至宿州(肅州)宿寧館

八十里至賈道鋪懷方館

四十里至楊八寨通遠館(今四平市一面城)

五十里至合叔孛堇鋪同風館

三十里至義和館

五十里至如歸館

四十里至信州彰信館

七十里至勝州來德館

五十里至山寺鋪會方館

五十里至威州威德館

五十里至龍驤館(黃龍府、濟州)”(總里程

540

裡,鹹州到信州

320

裡,信州到濟州

220

裡)

《松漠紀聞》為反方向記錄的,為了便於比較現調整為由南向北方向。

“鹹州四十里至宿州(肅州)北鋪

四十里至安州南鋪(今昌圖縣四面城鎮)

五十里至夾道店

四十五里至楊相店

四十五里至奚營西(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偏臉城西)

五十里至沒瓦鋪

五十里至木阿鋪

五十里至信州北

四十里至威州

五十里至小寺鋪

五十里至勝州鋪

四十里至濟州”(總里程

550

裡。鹹州到信州北

370

裡,信州北到濟州

180

裡)

今天從開原老城到秦家屯古城遺址的直線距離約為

280

裡,從秦家屯古城址到農安市約為

170

裡,開原老城到農安的距離約為

450

裡。

由此可以看出《御寨行程》和《松漠紀聞》所記載的位置和里程更為接近現在的位置和里程。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宣和奉使金國行程錄》和《青宮譯語》這兩種史料所記載的里程,和今天的實際里程之間差距非常大。而這兩種史料中的記錄,卻都是記錄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其不一致的地方恰恰出現在今天秦家屯古城遺址所在的遼金時代信州這個節點上。其他史料也沒有更多的補遺,實在是令人遺憾和惋惜。但同時,也許恰恰是這種撲朔迷離,才讓今天秦家屯古城遺址更加魅力四射。

遼金時代信州城的毀滅是在金末元初,成吉思汗的鐵騎,踏爛了東遼河的厚厚的堅冰,位於東遼河東岸的這座古老城池一役被夷為平地。沒有了舊日的繁華。人民又被蒙古貴族掠去成為新的奴隸。古城殘垣斷壁,野草叢生,狐狼遍地。曠野蕭條,人煙稀少。偶爾一騎煙塵,翻滾過荒城腳下的淒涼古道。驛馬鑾鈴,消隱在似血殘陽的草莽蓬蒿之中……。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東遼河水浪奔浪湧,額爾金山風剝雨蝕。一瞬百年的天工造化,秦家屯古城周圍已經成了,山清水秀,草木蔥蘢,奔馬如風,白羊似雪的天堂。這裡是明末清初科爾沁蒙古的遊牧地。科爾沁左翼中旗達爾罕王是這一地區的主人。古城上空飛鷹翔隼,古城腳下落帳覆氈。沉鬱而悠揚的馬頭琴聲伴隨著東遼河嘩嘩的清流翻騰而去,雄渾而古樸的蒙古長調在古城上空縈繞徘徊。

然而,好景不長。清朝末年,秦家屯古城所在地徹底的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清澈的河流,豐美的草原,雄偉的山峰逐漸被關裡擁來的漢人再度佔領,草原被大面積開墾。把這這一帶靠遊牧的蒙古人壓縮到西部內蒙古腹地。這裡又成了農耕民族的操練場,環境開始惡化。

今天,秦家屯古城一帶,是玉米和水稻的重要產區。由於東遼河水量的逐年減少,水質的逐步惡化。優質的自流灌區逐步減少。天然的優質稻米的產量也在下降。地下水、油氣資源的過度開發都會引起連鎖的反應。植被的破壞,溼地的滅絕都會影響氣候,因此這一地區的環保工作尤其重要。

我們期待著秦家屯這個古代的名城能夠重振往日的雄風,再展昔日的風采。

最後,還是以幾年前第二次臨秦家屯古城有感而寫的一首詞做結尾吧!

《柳梢青·

臨秦家屯古城》

衰草殘陽。斷垣瓦礫,怪柳枯楊。瑟瑟秋風,沉沉暮靄,滿目荒涼。

鄉人盡作蜂忙。城腳下、數間瓦房。飄素炊煙,星螢燈火,幾度滄桑。

2015

10

10

日破衣老叟於桃園

推薦文章

  • 開春推薦你養4種花,皮實好養開滿枝頭,多季節有花賞,適合新手

    開春推薦你養4種花,皮實好養開滿枝頭,多季節有花賞,適合新手2、藍雪花這種花卉開花真的是很好看的,很適合新手花友來種植,看上去清新淡雅,並且還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可以不斷的長出新芽,在生長期一定要將長勢不好的枝條修剪掉,可以更好的促進新芽的生長,並且追加一些磷鉀肥,顏色也會更豔麗...

  • 立定跳遠世界紀錄,40碼4.22秒,智力測試滿分的兄弟們,還好嗎?

    24秒的人體反應時間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在電子計時時代綜合考察營的各項紀錄保持者臥推225磅(約102千克)臥推可以很好的檢驗一個球員的力量和耐力歷史上唯一一個臥推超過50次的球員是來自東肯塔基的防守截鋒賈斯汀-厄尼斯特可惜他在1999年的...

  • 聚焦|冬天裡的世界盃,你準備好了嗎?

    聚焦|冬天裡的世界盃,你準備好了嗎?聯賽賽程緊湊導致了球員休息時間不足,直接影響了疲勞的緩解以及受傷之後的恢復,阿根廷隊主帥斯卡羅尼就希望他的國腳們向各自俱樂部申請不參加世界盃前的最後一輪聯賽,就是擔心在世界盃臨近的時候球隊再遭傷病減員,其他國家隊主帥和他一樣都會對此有所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