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沂蒙山區裡的“流動法庭”

由 新華社 發表于 旅遊2022-01-29
簡介東里人民法庭庭長齊元林介紹,有些村民腿腳不便或不願耽誤農活,無法到達庭審現場,他們便前移司法服務視窗,把法庭開到村民身邊,“樹上、凳子上、炕頭

沂蒙山在哪裡

換上法官服,別好法徽,帶上宣傳資料,李敦剛和王超開車向村裡駛去。普法,是沂源縣人民法院東里人民法庭的法官在蘋果銷售季必做的事。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由於法庭與管轄的4個鎮最遠距離達幾十公里,這些年來,法官們把法庭、宣講臺“搬”到果園、村裡、農戶家中,延伸司法服務觸角。

得知有法官要來送合同範本,西里鎮翟家莊村村委會辦公室裡擠滿了人。“鄉親們,以往因果品交易引發的糾紛多,這次我們帶來了四類合同範本,涉及買賣、倉儲、承包和勞務用工,大夥用的時候可以到村委會要。”今年38歲的法官李敦剛說。

“我們還帶來了欠條範本,大家一定要記住,借錢的時候光有口頭約定沒用,日後打官司很麻煩。”法官王超一邊向村民發放果品儲存銷售風險提示單等資料,一邊叮囑大夥一定要認真看。

沂蒙山區裡的“流動法庭”

李敦剛(右)在指導果農寫果品倉儲合同(受訪單位供圖)

宣講結束後,村民老翟主動找李敦剛訴苦。老翟認為,隔壁擴地惡意侵佔了自己的土地,“我要打官司,我要告他。”

李敦剛在基層工作多年,深知這類事只要雙方能把理說明、把氣捋順,就可以順利解決。田地裡,李敦剛仔細聽了雙方陳述,並用尺子量地,明確了雙方土地的“分界線”。在法官耐心勸說下,鄰居主動向老翟道歉,雙方握手言和。

返程途中,李敦剛和王超在車裡討論起次日要開庭的案情,50多分鐘的車程變成了“車載庭務會”。據統計,東里人民法庭的2輛車年累計行程近12萬公里。

東里人民法庭庭長齊元林介紹,有些村民腿腳不便或不願耽誤農活,無法到達庭審現場,他們便前移司法服務視窗,把法庭開到村民身邊,“樹上、凳子上、炕頭……只要是可以放正國徽的地方,我們就可以開庭。”

沂蒙山區裡的“流動法庭”

法官在果園裡開庭審理果品糾紛案件(受訪單位供圖)

“流動法庭”在沂蒙山區上流動,滿足了群眾的司法需求,也讓法治思維慢慢在群眾心裡生根發芽。齊元林介紹,今年的案件數量較去年下降30%,一審服判息訴率約97%,調撤率超70%。

不僅如此,東里人民法庭還在轄區內設立了3處鄉土調解室,聘任了6名當地人專門負責訴前調解。

今年52歲的張厚梅就是其中之一。張厚梅說:“農村的矛盾多數都圍繞著家長裡短。我當過10多年村幹部,什麼人是什麼脾氣、該怎麼勸,我都有數。”

近年來,東里人民法庭鄉土調解室共疏導、化解糾紛300餘件,涉及近千人。(記者張力元、楊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