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由 龍江詩意光影 發表于 旅遊2022-01-22
簡介關東古巷整體規模不大,也不能全貌體現哈爾濱的歷史文化,但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還是能大體講述一座城的發展故事

關東古巷幾點關門

哈爾濱是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城市。肅慎先民的漁獵文化、女真建國的金源文化、清代順治年間伊始的闖關東文化、清末修建中東鐵路帶來的西方文化和現代文明在這裡日復一日地滲透,交融,變異。這種文化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情,也帶來了極為豐富的民俗風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哈爾濱關東古巷,去探尋古巷裡藏著的歷史與文化。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哈爾濱關東古巷左依山水書城,右憑王府井購物中心。是利用兩座建築中間的狹長地帶修建的仿古建築。關東古巷整體規模不大,也不能全貌體現哈爾濱的歷史文化,但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還是能大體講述一座城的發展故事。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古巷中間位置,一樺樹堆砌的圓錐形建築高高矗立。這就是肅慎先民走出洞穴後的簡易房屋了。這房屋正是漁獵文化遺留。那個時代,黑龍江白山黑水間滿是筆直的樺樹。先民們砍下來一根根整齊圍砌成錐形,下面留個門,就造成了這樣的房屋。房屋外層夏天可鋪上樹皮擋風;冬天可鋪上動物毛皮禦寒。這種房子,被鄂倫春族叫做“斜仁柱”,被赫哲族叫做“撮羅子”。叫法不同,但意思都是“木杆搭起的尖頂屋”。“撮羅子”簡易便於拆遷,相對堅固又可擋風禦寒,是先民智慧的體現。他們捕魚狩獵、烤煮做食、縫皮為衣,在嚴酷的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古巷位置偏後區域有一“人群”塑像,講述的是“闖關東”的故事。“闖關東”和“走西口”“下南洋”並稱為中國三大移民現象。“山海關”界定著東北與中原地區。“東北”被稱為“關外”,“中原”被稱為“關內”。清朝一直奉行相對嚴格的“禁關”政策,限制關內百姓向關外遷移。由於關內山東、山西、河北等省份人口稠密又常遭天災,百姓食不果腹,因此常有百姓不顧禁令,攜家帶口冒險出關尋求生計。此舉被稱之為“闖關東”。自順治帝始到民國數百年間,“闖關東”而來的人口遠遠超過東北原住民。農耕文化與漁獵文化在黑土地上再一次融合交流。哈爾濱的“小西屯”就是河北人“闖關東”的聚集地。十九世紀末,有一日本人在其《滿洲旅行記》中這樣描述了“闖關東”的情景:“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他的描述竟和塑像表現高度吻合。

“撮羅子”與“塑像”之間的位置是展現“中華巴洛克”的區域。清末,俄國人在東北修建中東鐵路,給哈爾濱帶來了影響深遠的西方文化。在道外,新興的民族資本家把西方巴洛克建築形式融合到中國四合院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巴洛克”建築形式。“中華巴洛克”是東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哈爾濱人喜歡喝啤酒、吃紅腸,喜歡看電影、遊山水,都與西方文化的參與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絡。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除了講述發展歷史,關東古巷的仿古建築、器物雕塑、小店美食也不同程度地體現著哈爾濱的歷史上的民俗風情。這邊有一頂裝新娘的婚轎,還有一扇掛滿玉米的小窗;那邊有一段青瓦的滴水房簷,還有一截方磚的鏤空圍牆;這邊有個賣糖葫蘆、棉花糖的小攤,那邊有個賣雕花剪紙、圍巾服飾的小店;這邊有個西餐廳,那邊有個大戲臺。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最聚人氣的還是那個炕上坐著老太太的雕塑。磚砌的火炕上放著晚鋪早收的被褥。盤炕而坐的老太太手裡拿著長長的“煙鍋”,旁邊放著一“挑米”用的大簸箕。曾經的歲月,哈爾濱人的勞作與休息,勤苦與休閒都反映在這鋪炕上。

儘管關東古巷充斥著濃厚的“現代感”,我們仔細探尋還是能聽到歷史訴說的聲音。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經過不斷完善,關東古巷能真正成為記錄哈爾濱發展歷史和民俗風情的代表建築。那時,也許我們在裡面還能看到肅慎先民居住和製造“楛矢石砮”的“洞穴”,也許我們還能看到代表金源文化的“銅鏡”。除了人文風物,也許我們還能欣賞到白山黑水壯美的自然風光。

探尋哈爾濱關東古巷裡藏著的歷史故事

【作者簡介】窺谷客者,龍江人氏。幼頑劣,幸得祖父嚴教。承家學淵源,蒙名師點化,學成於師範大學。杏壇執教廿載,芬芳桃李無數。不惑之年,厭世俗名利之擾,慕山水田園之樂。縱馬龍冮,遍尋桃源之趣,懷家鄉揚名宿願;信筆華夏,盡享舌尖之味,抱文化傳承宏志。含英咀華,會文字之妙;樂山悅水,見愚庸之髓。

推薦文章